明日大寒、腊八到,望“粥”知_风闻
我从新疆来-我从新疆来官方账号-从人物到文化、不断探索异域风光,诉说不一样的故事。2021-01-19 15:36
年年岁岁,周而复始,明天又是腊八,翻看日历时我惊喜地发现今年的腊八和大寒居然是同一天。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里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
大寒这一天,吃一碗热乎乎、甜滋滋的腊八粥,年的味道也就弥漫开来。
童年的腊八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我相信这首耳熟能详的童谣大家都听过。
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节,过腊八节更是兴奋,因为临近放假和过年,想到过年有压岁钱、新衣服和各种美味佳肴,心里就乐开了花。
不过,我童年记忆里的腊八粥并不是甜的,而是咸的。
从小,我跟着姥姥、姥爷在兵团团场长大,他们从甘肃来到新疆,扎根边疆,姥爷做的腊八粥带着甘肃特色,包括:黄豆、红豆、小米、麦仁、花生、胡萝卜丁、豆腐丁、羊肉等八种食材,营养很丰富。
做腊八粥所使用的豆类食材,一般是在腊月初七晚就需要泡进水里,第二天姥爷起个大早准备其他的食材,然后准备一口锅在土炉子上小火炖煮半天,我晚上放学回来正好可以吃到热腾腾的咸腊八粥了。
姥爷做的羊肉腊八粥咸香软糯,因炖煮时间够长,豆类绵绸,入口即化,配上胡萝卜的清甜和羊肉的不腻不膻,一碗下肚,舒服、美味又御寒。
有一种爱叫做“你姥姥觉得你冷”。
每年腊八,姥姥用自家基地收的新棉花,为我缝制过年穿的棉裤、棉衣、棉鞋,我穿上觉得特别暖和。
现在独身一人在广州,每每想到童年的这些温暖回忆,都不免思念亲人,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在异乡工作、求学,别忘了腊八节这一天即使吃不上腊八粥也要与家人煲一次“电话粥”。
无论我们去往何处,家永远是我们“粥”游世界的起点和终点。
腊八粥,不仅仅是一碗粥,更多的是家的味道、年的味道、心中温暖的味道,是我们美好生活里的仪式感。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全国各地有哪些腊八节“专属”美食:
甜腊八粥
对于京津冀和山东地区的小伙伴来说,从小喝到大的都是由各类杂粮混合的甜腊八粥。
此外在山东还有“粥果”一说,即在腊八粥中加入水果,这听起来又有点像广东的糖水。
不过要论甜口的腊八粥哪家强,北京的腊八粥可以说是最为讲究的。
除了白米,还加入了红米、黑米、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红豆、花生、百合、葡萄干等近30种食材,人们在腊月初七晚上开始洗米、泡果、剥皮、去核,半夜时分开始用微火炖,直到第二天清晨,甜甜腻腻的腊八粥才算熬好。
泡腊八蒜
泡腊八蒜的习俗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
按照老讲究,腊八蒜多在腊月初八腌制,材料为紫皮蒜和米醋,将蒜瓣去皮,放入一个可密封的坛子里,然后倒入米醋,将坛子放置低温处,于大年初五(俗称“破五”)启封。
俗话说:“吃饺子不吃蒜,滋味少一半”,那绿的像翡翠的蒜瓣,配上饺子,别有一番滋味。
大家是不是疑惑“这腊八蒜为什么会变绿呢?”
据我查阅,低温、醋、蒜酶三因素致使腊八蒜变绿,其中,低温可打破大蒜的休眠期,从而激活蒜酶,是使大蒜绿变的必要条件,蒜酶起到催化作用,醋增加细胞膜通透性,使大蒜在不破坏细胞壁的前提下变绿。
腊八豆腐
在农历腊月初八前后,黔县的家家户户都要晒制一种形状像柿饼又像小油馕的豆腐。
人们将黄豆磨成豆浆,待豆浆沸腾后,取豆花放入模具,包入白色纱布,攥干水分,再用木板拍打定型,做好的豆腐抹上盐,用竹筒和木板压制成扁的柿饼形状,最后经过烘烤和晾晒直至过年,晾晒的时间越久,豆腐颜色越深,人们根据制作时间,称之为“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的民间风味特产,由大豆、辣椒、五香等原料经传统手工艺精制而成,有“素火腿”之称。
腊八豆腐,色泽黄润如玉,入口松软,咸中透甜,鲜香四溢。
相传,当年黔县商人外出经商创业阶段,生活较为节俭艰苦,每年腊月制作较多的腊八豆腐,外出经商方便携带且储存时间久。
吃腊八面
腊八面流行于关中地区,特别是陕西渭北一带,那里的人们不喝腊八粥,却吃腊八面。
原因是,腊八节之前的腊月初五有个“五豆节”,人们习惯喝用五种豆子煮的粥,到了腊月初八就不再煮粥,而改为吃面,每年腊月初八的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一碗腊八面,筋道的手擀面浇上用八种蔬菜做的臊子,再放点辣椒油,以驱寒气。
这里还有个习俗:“腊八不见红”,意为“不等红红的太阳出来就要吃到腊八面”。
腊八是碗粥,思念在心头;大寒寒更寒,寒过既是春。
看到这篇文章的你,如果正因疫情防控需要,打算春节不返乡而苦恼,亦或为陷入困境感到身心疲惫,请相信自己,一定不要气馁,挺过最寒冷的日子就迎接春暖花开了。
愿各位在2021新的一年事事“粥”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主 编:魏晓磊
**副 主 编:阿布德吾力、**艾克拜尔
版 块:香料厨房
版 主:高腾
作 者:乔璇
校 对:热娜
排 版:刘依芃
**图 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