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山海情》,想起当年的一点旧事_风闻
tumao-2021-01-20 12:05
上世纪80年代末去定西那边旅行,住在当地条件最好的县委招待所,开房后服务员送来一暖瓶水,特地嘱咐说:一天一间房只有一暖瓶“甜水”,让省着用。我当时还觉得当地人蛮热情,给瓶开水还加糖。结果一喝,不过是普通自来水而已。
原来当地本就缺水,又连着旱了两年,河都干了,只能靠本就稀缺的地下水维持生活,而且当地大部分的井水又苦又咸,刷牙都嫌拉嗓子,我在汽车站和路边店喝过,要倒在桶里沉淀半天才能勉强喝。我去的时候县里好像就剩一口甜水井了,仅供县医院和招待所,服务员说县委和县政府有什么会都到招待所开,为的是能蹭口“甜水”喝。因为知道该县南距渭河还是泾河不远,问他们为何不像红旗渠那样开渠引水?当地人说“穷”、“莫钱嘞”。
当地真是穷啊,几乎是一无所有的那种,我住的大车店一晚上八角钱还管早餐(一个硕大的二面馍馍和一大海碗又辣又咸又酸的热汤),路边的面摊素面3-5角,肉面加1-3角,加油辣子5分(年头有点久了,也可能是3分,但干辣子不加钱)。
记得有一次在路边店小店吃面,说是小店也就一间房,两张脏兮兮的柜台把房间分为“就餐区”和“操作区”,掌柜是一老汉(后来一聊才知道不到40),擀面下面的是一个瘦瘦的姑娘,掌柜的见我的装束、口音与当地相比颇为清奇(怪异),便过来攀谈
老汉:哪来的?
我:北京。
老汉:来干啥?
我:去北石窟寺路过这里。
老汉:大老远的去看石窟,一看就是有钱人。
我:那里那里,某单位上班,吃死工资的。
老汉:一个月拿多少钱?
我:150吧(实际上比这多一些,但人在旅途不能露富)
这时我看见老汉的眼睛明显的亮了一下,心想,要坏,别是要发生什么不好的事吧?!
老汉:多大了?
我:20几。
老汉:屋里有人了木?
我:??????
老汉:娶没娶媳妇?
我:木。
老汉:有没有对象?
我:木。
老汉:那把我们家小四(还是小五?)带走吧。
我:谁?
老汉:丫头过来,给你哥看看,我们家丫头balabala的好,给500直接带走,想当媳妇当媳妇,不想娶就当保姆,管吃管住给个3块5块的零花就成……..
那姑娘倒也不怯生,拎着笊篱就过来了,看着有十四、五岁(老汉说她十七了),虽然浑身上下土吭吭的连头发都有点泛黄,但长的真是不难看,瘦却不弱,是干活的好手,眼睛不大,眼窝挺深,鼻梁又高又直,不太像中原汉民,但绝不是回民(面吗里有猪肉),姑娘就老老实实站在那,也不说话也没笑,我从她的眼神中居然没看到一丝羞怯,反而有一种期盼。
我心里没来由的一疼,好一会都没言语,几十年过去了,但每一次想起来,心中那种生纠纠痛感居然没随着岁月的流失而减弱。
同是在这次旅行中,我曾搭过一辆顺风车,车是北京吉普(不是切诺基,是212),同乘的是某县某局负责人,比我大十几岁,南方知青,娶了本地媳妇,扎了根、上了学、提了干。路上聊起当地贫穷的原因,他balabala……,我当时涉世不深,并不太理解,只是问他:能改变吗?
他说:要努力,要努力,要两三代人,我们是一代,你们是一代。
他说第二个“要努力”时,我能明显感觉他是咬着后槽牙说的,他说“你们是一代”时,特意从副驾转过身来看着我,一脸正色。
此后一路无话,他可能觉得我在体会他说的那些话,其实我是有点不忿,觉得你才多大?居然把自己当成长辈。再说经济发展上不去还有点客观原因,计划生育这么利国利民又简单的事也没做好那就是能力问题了(要把闺女卖给我的老汉至少4个女儿),你们自己没本事还要让我们接锅?哼……
现在想想,个中滋味真是一言难尽……
3年前又到过那一带,并不是刻意要找寻什么,只是自驾游路过(俺和媳妇属于细游的那种,比如宁夏分两次、甘肃分四次),怎么说呐,物是人非、翻天覆地、日新月异。我共我民真心不易啊。
另外安利一下甘肃武都,山清水秀、气候温润、民风淳朴,关键是人少清净、物价适中,只是交通不如兰州、敦煌这些传统旅游地方便,以自驾为宜。
(本人除了两次游历此地外,与其并无任何利害关系,只是觉得如此美境却长养深闺未免可惜,而且那也是不发达地区,我们去游山玩水也算消费扶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