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重视扶贫工作的意义_风闻
创新经济随笔-多元微观,创新思考。2021-01-22 14:57
(嘉品智库原创)
在前段时间,各大新闻媒体在继续强调农村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关键性,有不少朋友就在问:全国扶贫任务都快全面胜利了,为何还要继续重视扶贫工作?在这里,嘉品智库从近中期战略的视角,给朋友分享一下关于扶贫工作的意义:
1、农村大安,则天下安。帮助占全国人口多数的农村地区群众增收脱贫、改善生活和发展条件,并形成一个可持续的、稳定的社会基础,不但有助于社会安定团结、一心一意搞建设,更有助于中国在这个"全球大争之世"全力进行国际竞争时,无有后顾之忧。
2、扶贫工作重在持续,重在思想引导——“治贫先治思想”。数年持续性的扶贫引导(包括在未来的持续推进),久久为功,有助于在广大农村地区的群众中,形成一种稳固的以"勤劳奋斗、自强不息"为主调的思维习惯或生活方式 ,彻底改变农村地区落后思想的代际传递,真正做到从精神意识的塑造上,激发、激活全民的奋进意识和斗志。(本智库的研究人员在上世纪九十代,参与过重庆市三峡库区的扶贫工作,深知思想意识建设,对扶贫工作的意义。)
3、在扶贫工作中,开发当地的种植、养殖项目,成为扶贫增收的重头戏,一个地方到底适合种什么经济作物、养什么农副产品,更能为当地农村创收,成为地方思考的重要内容,这些思考又将促进各地对其农业土地资源利用水平的再思考,并通过持续的各种农用土地应用实践,深度的发现当地农村农用土地的第一产业创造价值,逐步在价值整合中,提升农业用地的差异经济、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效益。
4、通过对扶贫的持续关注,整体性的增加农村地区收入,并以"脱贫并非终点,乃为新奋斗之起点"的战略规划,在各地后续坚持遏制返贫的工作探索中,由各地方形成一套符合当地特点的,可持续、稳健的农村经济收益增长机制。以此逐步将广大农村地区,发展为继中国城市市场之后的第二个市场需求侧基础源,进一步在十多年前欧美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依旧不断深化的环境下,扩大中国市场的总需求容量,通过市场对产品、投资的全球吸纳力的持续提升,形成中国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的话语权优势。
5、通过扶贫和遏制返贫工作的深入、常态化,逐步将当代中国农村第一产业最稀缺的:高效生产科技知识体系、产销一体信息物联体系、农副产品再加工和深加工的生产体系,慢慢覆盖到广大农村地区。借助这三个体系,全面、深入的推动整个农村农业生产的"第二次工业化"(当年提出的的"四个现代化"中"农业现代化"的本质,就是农村农业的工业化生产,农业生产的"第二次工业化",为宋鸿兵先生提出的概念),全面提升中国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特别为国际市场上"人民币粮食"贸易(相对于"美元石油"、“美元粮食”),以及国际粮食金融定价权,形成"中国农业"力量的发力基础。(在此就能更加理解"久久为功"这一词所内涵的国际地缘经济概念。)
6、坚持扶贫(且遏制返贫),为农村地区广大家庭,提供可持续的家庭收入,提升劳动力再生产的质量,有力减少因区域经济收入、社会阶层收入不足,所导致的中、高级学历教育隔滞,保证社会各阶层等序之间,形成正常的上升流动通路,避免"客观性阶层流通障碍"(即"寒门无贵人";相对来说,“主观性阶层流通障碍"指因人为或政策等主观因素,导致社会阶层间的上升型流动阻断)对社会劳动力(人才)资源合理结构合理的破坏,为中国的后续发展,形成一个稳定的人力资源(人才)培养基本盘。
由此可见,继续重视、关注扶贫工作的意义很重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更需要久久为功、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