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类企业不在大小,在于战斗力_风闻
创新经济随笔-多元微观,创新思考。2021-01-22 12:03
(嘉品智库)
前几天与一个朋友交流,说到他们可以形成集团企业的形象,朋友说企业还太小,虽然企业多,但离“集团类企业”还太远。个人认为呢,这个是传统的企业观,在加强经济合作互联互通的条件下,小型企业群同样可以形成集团化发展。
一、虚拟企业在现实中的比例不断提升
虚拟企业,就是主力企业,与其上下游的相关合作企业(上游原材料、资源,下游的设计制造、配件组装等),通过互联网实时交流、实时计划、进度控制体系等手段建立具有实质性合作的战略联盟。主力企业将其非核心的生产内容,逐步分包给联盟中的企业,提升其技术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产能权重,同样可以达到集团生产的效果。
二、知识体系是核心竞争力的时代来临
企业不在大小,在于是否拥有相关知识体系支持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问题解决力,后面的资金、资源、人脉都能发挥更有力的作用。一些看起来不大的企业群体,其知识体系创新持续力不断,核心竞争力体系稳健,一但参与相关市场发展、参与相关问题的解决,则资金等各种后续手段,自己主动前来支持了。一些看起来大型化的企业集团,反倒缺乏关键知识体系的管理内容,在相关问题上,还不若这类小型企业群形成的虚拟联盟。
三、产学研体系由体制内走向体制外
原来大集团企业的技术突破,主要是依靠大学院校为技术发源的产学研一体化生产形式(包括专利技术和商业秘密交易),原来是大学院校的学者,其自身的理论研究成果,在转化为经济产品或服务成果时,必须依靠学校企业的联合体,现在以市场高质量发展为主导,大学院校的学者可以更直接的与小型企业群体进行技术交流,更容易为虚拟化的小型企业群带来技术突破。
同样,各种非存款性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也逐步开始重视这类小型企业联盟形成的生产效能,在以技术创新的未来现金流为担保的前提下,进行风险性金融或投资支持的机率也越来越高。所以,小型企业群不但可以形成集团发展,且在未来市场主体的构成中将不断提升其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