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旅游指数调研的感悟随笔_风闻
创新经济随笔-多元微观,创新思考。2021-01-22 12:04
(嘉品智库)
前段时间,受中宏数城智库所托,参与对西南和中部地区的主要省市的旅游产业适游性、旅游消费乐游性等相关旅游指数的调研工作,和相关大学院校、专业机构的专家群体,共同走访了调研数十个旅游区域和项目(自然、工业、文旅等各类景区景点项目,以及相关大型旅游区域、城市区县等),和专家一起,对相关区域及重点项目的旅游指数进行了分析研究。
在前述调研工作中,经过对大量旅游项目和区域的走访,颇有几点感悟,也在此随笔一写,随意聊聊:
一、部分项目对其原生型禀赋次资源的依存程度较大,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特别是一些自然风景类的,没有对其原生资源的品牌力、文化力、消费力,进行深度发掘,今年看这山水,明年看这山水,后年还是看这山水,市场疲惫度高,重游率低。
二、有的项目从客观出发,没有一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尽各种努力,将原有的资源禀赋的特色进行发挥,形成市场效益最大化,特别是在国家加强自然资源改建限制的政策条件下,主动引入国际上丰富的创新元素和创新产品,形成自然结合资源,资源结合科技,科技结合体验,体验结合创意,创意结合人文,人文结合品牌的综合创新路径,达到了产品的有效迭代升级。
三、相关项目拥有丰富的文化体系,但对其文脉体系的开发,不少是浮于表像,有什么就展现什么,依样画葫芦,但一发现深度开发文脉价值的成本较高时,往往又容易打退堂鼓。特别是有的区域,相关管理部门对当地文化开发的重视程度不足,文化老化、品牌老化、品质老化等三化问题,一直无法解决,但又不愿用创新手段,把地文优秀的文化捧在手里、贡在堂上,但又不敢大敢采用,浪费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
四、部分地方对资源的开发不重视,仍旧采用地产开发思路来引导投资者,希望通过土地溢价获利,但没有看到旅游开发的长期性、复杂性和研究性,也不能在项目创新、市场营销、产业投资等多方面,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支持,让文旅开发的营商环境优化工作,落不到点上。
五、对于品牌的发展水平,部分区域、项目非常认真,不但坚持进行相应的品牌宣传,并且在原有品牌体系的基础上,开发出更深入的 IP形象体系,让各类资源在主题 IP体系的指引下,充分发挥“文化创新+”的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也有不少区域和项目,虽表示要认真对待,但往往流于浅层应对,每年无非是按部就班的跑到官方媒体上宣传一般,就叫品牌,既无品牌推广的费效分析,也无更多的创新,卖点、形象多年不变,宣传过于老套。
六、在宣传的渠道上,不少地方都想蹭一下当地的官方媒体(比如地方文旅展示等),但相关媒体的表现,集中在宣传稿件和内容的数量上,很类似于宣传政绩这种“记流水帐”,并没有将当地旅游的特色、特质充分展现出来,除了少数优秀媒体,不少媒体都是表铺直述,宣传策略和表现上,都没有多少令人惊喜之处。
七、部分区域对旅游开发,特别是文旅开发,具有较高的战略定位,从开发理念、思路、布局及方向,到具体的支持政策、管理架构,都非常到位。有的采用样板化引入成功化战略,有的采用协商式逐步推进战略,有的采用合作融资投发战略……做到了既有长策,又有因地制宜的战术配合,推动了地方旅游开发的结构层次合理化、资源特色多元化、政策优势彰显化。且通过旅游环境的改善,助力当地人文氛围提升,进一步推动了其他产业的引入。
八、有的区域的上位规则和定位以指导原则为主,非常有灵活性,但相关地方上项目没有形成对政策的有效把握和解读,导致项目开发或引入的内容过于单调,无法形成区域内各项目、与区域外各区域之间的游线联动关系,需知当下的旅游体系是孤掌难免,众家合力才能达到最大的范围经济作用,并以虚拟规模经济效应提升总体客源量。
九、在外部整体经济环境受到较大影响,推动复工复产,并力促达产、增产时,不少区域都在六月之后,推出了各类地方大型推广活动,但综合来看,有操之过急的感觉,因为在六月之后,西南地区正式进入夏季,气温上升较快。太热了,导致很多推广效果不能形成即时性的客源效果。若能调整节奏,将推广时间放在秋季或明年更适合西南地区旅游的季节,方为更有效。
十、不少项目都集中于自身的策划宣传,但未考虑到跨区域或跨界的合作,达到一个更高的整合水平。
十一、不少区域推出地方领导在线直播带货的方式,方式很好,于在线带货的初期,推动当地一些优质特色产品在全国形成了良好的销售成效,但之后各地方商家看到顺势带货的收益,都蜂拥而上,导致“大家都在销售特产”。既然大家都在销售,就无所谓“特色”了。一方面,导致一些本该突出的地方优质品牌,被一拥而上的销售大潮所遮掩,本该形成地方主力品牌的品牌建设效应弱化,另一方面,对地方推动全域化的特产销售、加强复工复产期间的扶贫工作,也造成了一定的抗性。
十二、相关项目、区域在文化价值的再生产上,还需要发力,依靠当地自然、人文历史等硬件的项目和区域多,但在相关文化上形成文创衍生品,特别是已经形成衍生品体系,以该体系引导市场利润结构的太少。
十三、不少区域或项目的核心产业,主要还是通过招商形式引入的,并未形成以自主、自我发展为主的产业建设方式,同时,也没有发展其运营体系的战略打算。在行业都由“开发”转入“开发+运营”双驱动建设的时侯,需要建立更长远的眼光。
十四、某省的少数区域在宣传中不诚信,因受外部影响,其区域内的商家撤离较多,且经营困难,但其却对外宣传招商更加成功(经现场考察,完全属于不诚信行为)。同时,其不诚信行业较严重,对外甚至声称其主动搭建和策划多少场大型的复工复产营销活动(这类活动主要由当地政府组织),企图贪管理部门之功为己有,将其作为自身品牌宣传的“背书”。这类不诚信的营销行为,相关市场主体应清醒认知。
十五、在外部受到环境影响时,部分优秀企业(如华侨城等),通过内部党建、加强培训学习等方式,提升员工士气,激发员工主动克服困难的积极性,在复工复产后,即恢复正常的运营状态,形成了“常作准备,有备无患”的效应。
十六、在推动区域、项目复工复产、达产增产的过程中,有优秀的区域、项目,积极主动寻找社会合作资源,特别是社会智库、专家人士等外部智力资源的帮助,通过旅游体验换资源、未来合作换资源、拓展人脉换资源的方式,在有效控制成本的情况下,结合智库、专家等形成的合力,共同解决了不少问题,推动了区域、项目的提升发展。但少数专业性的大型智库,却在此次帮助地方复工复产、达产增产的过程中,出现缺位,需引起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