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误杀”不是那个误杀_风闻
今天看点-传播社会正能量,挖掘社会真价值!2021-12-21 19:08
随着《误杀2》电影在各地院线上映,越来越多人知道了这《误杀2》故事并不是延续了前戏的故事,但故事核心很相似,都是一个父亲决定为自己孩子放手一搏的感人故事。与第一部中理性缜密的故事不同,第二部中的肖央更像是一个普通的父亲。
但是,对笔者来说,看完三篇也是意犹未尽。我不知道《误杀2》的故事是想告诉人们现如今医疗体制的不完善还是社会阶级制度的不健全,总之,给人的印象是“太写实”了,人性的贪婪与丑陋演绎的真真切切,人间的疾苦与脆弱也是演绎得淋漓尽致。
我很佩服出品方制片人以及编剧导演的勇气,我不知道他们是想要通过此类影片来唤醒人们的渴望与呐喊,还是想要学习《我不是药神》来冲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总之一句话,我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实话实说《误杀2》这部影片是有这个“实力”的。
影片虽然从表面上看,讲述的是林日朗(肖央 饰)与妻子阿玲、儿子小虫一直过着清贫但还算幸福的生活,直到儿子小虫突发意外急需心脏移植手术救治,但是几经周折,走投无路的林日朗为了救儿子决定放手一搏,甚至最终不惜以命相搏的感人故事。
《误杀2》剧照
但实际上,整部影片表达的是充斥着社会阶级的不公以及医疗系统的缺陷。不知道观众注意到没有,特别是当了父亲的观众看后都会扪心自问,如果是自己的小孩出现如此“糟糕境遇”的状况应该怎么办?难道也是要向林日朗这样走上极端吗?当然不是,这也就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好好思考了。
人都是在被逼无奈的时候,特别是到了穷困潦倒的时候才会走上极端,可是现实总是充斥着这样那样的残酷。影片中的很多细节,特别是人物的关系充分反映了现实生活中我们实实在在的窘境。比如:看病难看病贵,医院控制着稀缺资源,医院负责人可以唯命是从,有权有势的警察总长可以乱用权力,甚至一个城市的父母官竟能可以像劫匪一样肆无忌惮地以权谋私、为所欲为。基层民众的疾苦与难处又该向谁去述说和寻求帮助。
有人也许会说,这只是影视剧中才会发生的,有也只是个别的城市当中的。但我们总说一个好的成功的作品,都是离不开现实生活中提炼和折射的产物。一部影片的好与不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各的评判标准,也有很多的参考因素,但是大多数都离不开与观众的“共鸣”和时代的“呐喊”,比如像《我不是药神》等。
《误杀2》剧照
好了,回过头来让我们说说影片。2019年,电影《误杀》成为当年贺岁档的一匹黑马,票房超13亿、豆瓣评分7.5分。从身份上看,父亲李维杰是小业主,是家庭的顶梁柱,“硬得像石头一样”。为了保护女儿和自己的家人,李维杰用电影中学来的反侦察手法,伪造了不在场证明,一次次和警方展开心惊胆战的较量故事。而在《误杀2》里,父亲林日朗是一个落魄的编剧,更细腻、更柔软,从父亲这个角度来说,林日朗的亏欠感和暖男形象也更多些。
一部同型系列影片,一个理性的父亲形象,一个感性的父亲形象,性格相反的两个人都是为了孩子奋力一搏。用肖央的话来形容,为了孩子牺牲是一种动物性的本能。“一个普通人在不公平的重压下,动物性的本能就会被激发出来。如果说李维杰被激发出‘理性的极致’,林日朗就是‘感性的极致’,这两个极致的终点是一样的,那就是父爱如山的责任与价值。”
如何演好一个感性的父亲,这并非易事。用肖央的话说,他的方法是尽可能进入人物的世界里。在肖央看来,林日朗并不是想要别人关注他,他甚至想把自己给隐藏起来。“这个人物有点儿不好演,看起来好像都摆在明面上,但其实底下还有好多层次,你需要考虑到,才能演得不是那么表面。”
肖央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戏,就是需要对情感精准把握的一场戏——林日朗好不容易凑到钱,去找医生为儿子做心脏移植手术,医生却告知他心脏没有了。爱子心切的林日朗放下尊严去求医生。肖央感慨地说:“后来我发现林日朗隐藏的情绪其实是绝望的,他大概就知道这事儿没戏了。他那种‘求’里还带有一种对自己能力边界的自责,甚至觉得‘我是不是给钱给晚了’。他必须得把那个东西表达出来,只有把所有的尊严都打碎,他才有可能黑化。”
在肖央看来,电影好就好在,林日朗虽然被‘黑化’,但最后并没有仅停留在“恨”上,影片结尾处,林日朗和夺去儿子心脏的人也似乎已经达成了某种和解。林日朗想要夺回心脏的计划虽没有成功,但他却以另外的方式救了儿子的命。作为一个父亲,他早就做好了失败的准备,唯一的目标只有救自己的儿子。这也是让很多观众感到动容的地方,也有人就为这样的结局在网上争论不休。
《误杀2》剧照
从肖央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既然开始了,可能最好的结局、最可信的结局、最动人的结局、最值得探讨的结局就是现在的结局。付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父亲和孩子在某种意义上合为一体,生命也是这么延续的。“有时候生活里吸引我们的东西太多了,往往把真正的靶心给盖住了。我希望大家看完电影后,能审视自己生命里最重要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