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家乡是云南山区的农村,简单说一下去她老家吃饭的故事_风闻
王白蔹-宠妻狂魔与考据狂2021-12-22 20:43
【本文来自《很多60,70后,每次说起过去总是吃不饱,人除了大鱼大肉就没点别的追求么?》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鐵血紫羅蘭
- 79年的广东客家农村地区人,老爸是乡村教师,老妈农民,我讲一下我自己的小时候的亲身经历以及父辈们的经历:
1. 我小时候确实没有经历吃不饱的时候,但基本极少吃肉,鸡蛋都很少,三餐大部分是青菜,有时候没有菜,只在饭里放点油,叫油味饭。我父亲那辈人是真苦,吃不饱,干得累,即使干很累又吃不饱。但就这样也比爷爷辈的好,爷爷辈的人很多夭折,男丁善终的不多,子孙满堂的寿星在村里很有地位。
2. 小时候的我,必须会耕田,很小的时候要去挑水,在营养不够的时候做重体力活,致使身高就不高。小时候周边的人基本没有胖子。
3. 小时候路基本是土路,公路是砂石路面,90年代才开始有柏油路的概念,没有混凝土路面。砂石公路上车很少,基本一天只有几辆车过往。晚上如果有车路过,整个村的人都会知道,很热闹,因为小孩儿们喜欢跟着车的灯光跑。那时候大人们很少外出,村干部们会去公社或者乡里开会,普通人最远的地方基本就是外婆家,活动直径不会超过20里路,赴圩(赶集)算是比较正式的出门了。我爸是教师,去过外面大城市读书,是在宗族内部算是很有名望的人,说话比较算数。
4. 农村基本是传统的土坯+砖瓦房子,你修房子的时候,整个亲房会免费帮忙,自己会出一些材料费用和泥水师傅的人工钱,其他都得自己在农忙时候自己家人全部出动干。但是如果有一家要乔迁新居,那在农村是很轰动的大事,很热闹。
5. 生病基本靠硬扛,当时农村都会有医术一般的赤脚医生,基本西药会有,但品类很少。还有就是农村的一些行医的土郎中了,会刮痧草药这些,我爷爷就有一本药书,但不会看病。大病的话,基本就到乡里(公社)卫生所看,最多到县城,慢性病基本就是拖着。我父辈的人夭折率很高,比我大的同辈人中也有不少夭折的,女人难产死亡率也不低。
6. 那时候的农村人很多,农闲的时候整个农村到处都是人,村大队部不时会有电影放,有电影看的时候大家都很开心,会跑到很远的邻村去看电影。农村还有一些戏曲活动,我们这边叫打马灯,其实就是农民们自己组织的曲艺团,这种比较少见。每年过年还有舞狮,整个打谷场都是人在看。平时晚上没有电,很早就入睡了,不超过九点,吃完晚饭后,就到门口坐着聊天,或者串门聊天。现在还很怀念晚上在门坪上挺爸爸讲月亮上嫦娥和吴刚的故事……
有道理,毛主席一再提醒缩小城乡差距,正是因为城乡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我的老婆家乡是云南某山区农村,她比你小三岁,应该说,要比广东农村还要困难一些。我也简要回顾下云南农村的吃饭故事。
1,这个村是1994年正式通电,路是红泥路,老一辈去最远的地方就是去公社,为的就是赶着毛驴交公粮,需要走一天。种梯田,水旱灾害和地震比较多发。村民里大部分是少数民族,老一辈有很多不懂汉语。
**2.粮食自由。**岳父那一代人有挨饿的记忆,因为在云南民主化改革比较晚,是1959年,之前有头人,之后有些年需要打基础,1970年之前的确是吃不饱。老支书非常佩服陈永贵,他带着村民和知青修水利,开梯田,改良土壤,修路,费了很多劲,粮食产量在六十年代末开始有了飞跃,之后一年比一年好。老支书说,如果啥也不干,就不饿,但子孙呢?国家呢?肉是年底杀年猪才有机会吃,平时主要吃酸菜红豆和米饭,小米饭,包谷等等,老一辈米饭不够吃,所以会吃很多玉米和红薯。菜有时候也没有,好在野菜资源比较丰富,可以挖折耳根什么的。到今天,村民们依然对野菜有着火热的感情。
3.**细粮自由。**老婆那一代八零后主要实现的是细粮自由,因为七十年代修通了公路,全村用上了化肥,加上农业专家定期下乡,农作物产量提升了,所以米饭想吃多少有多少,但肉也还是年尾才能吃上,主要吃酸菜红豆。
**4.腐乳自由。**我第一次到村是2013年,这一年应该说处于扶贫攻坚前比较困难的阶段,岳父家里就挂了块腊猪肝,肉只剩一小条了。所以我吃的第一顿饭是猪肝蒜泥蘸酸汤,蔬菜是地里种的苦菜,水煮,蘸糊辣椒。镇里的小学非常困难,没有钱,但有地,所以师生经常在地里劳动,还养了几头猪,作为师生的肉食来源。当时县里在修路,为了能挣到一些钱维持运转,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去施工。结果看到中午吃的依然是酸菜红豆和米饭。孩子们说,一个月能吃上几次肉,比过去要好些。另一个进步是实现了辣椒腐乳蘸水自由,老婆说他小时候没机会总吃腐乳,没那么好的蘸水,现在这些孩子们想吃多少有多少了。
**5.吃肉自由。**真正有变化是2017年十九大前夕回去那次,真正感觉脱贫攻坚战有了效果,孩子们有了营养餐,山上没那么秃了,村民们的餐桌实现了吃肉自由,蔬菜种类多了,是真的不缺肉了,我辅导几个孩子的功课,家长就送我火腿和腊肉,不要都不行,给我看他们家到处挂的是肉,说不要为他们担心,肉有的是,反正卖不出去,你爱吃就给你。老婆的四姑还直接给我们送了一整条猪腿。我们也很开心地看到村里的零零后个子普遍长了起来。
6.当前村民们在吃方面的进步是喝得上牛奶的人多了,我2019年回去的时候,很多村民不会吃皮皮虾,也没有人会剥螃蟹,现在随着物流的发达,已经开始有很多人在朋友圈和小视频里晒吃海鲜了。因为京昆路修好加上村里到县城的路比过去质量好了,在昆明打工的人有机会将海鲜带回家。也算是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