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计划并没有错,只是对手比你更厉害_风闻
code2Real-有人就有江湖,有code就有bug2021-12-22 15:23
要知道,在解放战争爆发之初,果军总兵力430万,而解放军总兵力只有130万,双方力量对比,非常悬殊,蒋介石非常自信,他曾经这样说:
“比较敌我的实力,无论就哪一方面而言,我们都占有绝对的优势……我欲如何,即可如何”
在他的心目中,解放军是他砧板上的肉,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不过,虽然果军占有绝对优势,但是,老蒋当年打仗,主要还是老一套思想:攻城,守城,控制交通线,以点带面。也就是说,老蒋认为:我只要把城市攻占了,把交通线控制了,江山就稳住了,解放军躲到农村去,不要紧的,我一点一点地剿你。
当年老蒋对于他制定的“攻城守城”战略,他是这样说的:
“现代作战最紧要的莫过于交通,而要控制交通就先要能控制都市,因为都市不仅是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一切人才物资集中之所,而且在地理形势上,他一定是水陆交通的要点。我们占领重要都市之后,四面延伸,就可以控制所有的交通线,交通线如果在我们控制之下,则敌军即使有广大的正面,也要为我所分割,所截断,使其军队运动的范围缩小,联络断绝,后勤补给都要感到困难,终至处处陷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这就是老蒋当年的战略思想。
可见老蒋当年用兵,注重于“攻占城市”和“坚守城市”,这就是为什么果军的训练和作战,主要侧重于攻城,守城。
所以,果军实质上是是“攻城军”、“守城军”,攻城和守城,是当年果军的战略本质。
老蒋的 “攻城守城控制交通线” 战略呢,按照军事学院的教材,全对,中规中矩,而且是完美复制了之前日军在中国的战略,怎么看,都没有毛病,但世事的有趣之处就在于:
也许计划并没有错,只是对手比你更厉害
是的,当年诺基亚被苹果击败,人们分析诺基亚的每一份战略计划,每一份市场调查,发现,诺基亚都没有错,可问题是,虽然你没错,但是人家苹果比你更厉害,所以你败了。
那么老蒋当年这套“攻城守城控制交通线”战术,有什么毛病呢?
它的天然毛病就在于:你占的城市越多,可以用来作战的兵力就越少
是的,这是个魔鬼细节:中国太大了,你每攻占一个城市,都要拨出一部分部队,驻守城市,那么剩下可供作战的兵力,就变少了,而且你攻占的城市越多,可供作战的兵力就越少。
当时中国有多大?答案是:两千个县。
是的,中国实在是太大了,你兵力铺开的面越广,作战力量就越是被稀释,结果随着不断的攻城,守城,兵力越来越分散,果军太执着于攻城,守城,所以它,越打越弱。
这就是当年老蒋的战略。七十多年之后我们回头一看,洞若观火,可知老蒋当年的错,犯得有多大,他,确实不会打仗,在军事战略上面,老蒋比起他的对手来说,差的太远了。
解放军当时的战略,则完全不一样,和果军完全相反。
解放军走的是一套独创的、独特的战略,这套战略叫做:
集中兵力
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
其实,早在延安窑洞时代,中央军委就反复讨论过这个问题:
到底是占领城市重要?
还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重要?
军委讨论之后,是这样认为的: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存地失人,人地皆亡
翻译成人话,是这个意思:
保留我军的有生力量,城市即使暂时被果军占去,无所谓,迟早还是我们的,但是,如果我为了守城,而把我军打没了,那么最终,人没了,城市也没了。(关键是我军的基本盘在农村)
所以,结论是: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比攻城,更为重要。
在当年,解放军懂这个道理,但是,老蒋不懂。
懂与不懂,决定了各自的命运。
为什么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要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呢?因为解放军认为,我没必要跟你抢城市,我集中力量把果军的主力部队,引到野外、山区、农村地区,把你迂回包抄了,歼灭了,俘虏了,那么,只要我把你的主力部队歼灭了,你占的那些城市,没多大意义,为何?因为你主力被我干掉,你占的那些城里的守军,军心就会动摇,我一做工作,他们就弃暗投明了、起义了、投诚了,少数顽固派,我把城一围,切断他的粮食补给,他也只能投降,换句话说,你吃进去多少座城市,最终,你还是要给我吐出来。这,就是当年解放军的战略和打法,这就是传说中的 “集中兵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
因为当年果军和解放军在战略思想上,存在巨大的鸿沟,所以,我们回过头审视当年的战场,看到的景象实在是很有趣:
一方面,果军疲于奔命,千方百计,满脑子都是攻城,守城,拼命在抢夺城市。
另一方面,解放军则不和果军争夺城市,而是集中在野外,千方百计,寻找歼灭果军的每一个机会。
果军不明白解放军为什么轻易放弃了那么多城市,但是当他们明白过来的时候,他们已经在野外,被野战军包围了。
结果就是:在初期,表面上果军占了很多城市,但事实上果军的兵力,越打越分散,越打越少,解放军则刚好相反,初期不断地丢失城市,但却越打越多,结果双方力量对比,很快就发生了变化,在开打头一年,解放军就歼灭了果军60万。(注意:歼灭包括打死,也包括俘虏)
但是这个原则不能机械理解。
二战时,德国入侵苏联时,德军面临一个选择:集中力量打下莫斯科,还是消灭苏联有生力量。
希特勒主张先消灭苏联有生力量,而不是快速打下莫斯科。
莫斯科不仅是苏联首都,也是苏联军事力量的中枢,占领莫斯科,苏联军事力量就分为首尾不能兼顾东西两块,西伯利亚军团就不能快速增援,从而可以将苏联军事力量一分为二,各个击破。
斯大林离开莫斯科,其威信将大打折扣,就像像张牧之砍了假黄四郎,躲在城堡中的黄四郎就害怕了,大家都以为黄四郎死了,所以放心大胆地抢东西来了。
毛虽然放弃延安,但始终没有离开陕西,就是要做给各个根据地看,中央还在陕西,还在指挥大局,还在牵制胡宗南几十万大军,使胡宗南无法进入中原集中力量围剿中原解放军。
当然有人会说,拿破仑当年占领莫斯科是一个空城,最后守不住,不得不放弃,拿破仑一看不行,就化妆成低级军官先跑回巴黎。
那时,拿破仑没有机械化运输能力,后勤不行,孤军深入,必然失败。
二战德国如果先占莫斯科,即使是空城,凭德国的后勤能力可以挨到春天。而一旦得到莫斯科,德国赶紧与西方谈判,出让一部分利益,伙同美国瓜分苏联,苏联很可能墙倒众人推(以上纯属假设),反败为胜的难度就大多了。
结果按希特勒打法,等消灭苏联有生力量后,再打莫斯科已经是冬季,不仅德军已经损失很多兵力(杀敌一千,自己损八百),而且寒流把德军坦克都冻住了,已经是强弩之末,看到莫斯科红场的塔尖就是打不下来。源源不断的西伯利亚军团足以把德军耗死了。
解放军之所以可以集中力量消灭果军,主要是果军兵力补充能力弱,后面都是抓壮丁,没有时间训练,战场上死一个少一个。解放军一方面有土改提供兵员,一方面,政治思想工作做得好,能转化果军,形成解放战士。
苏联征兵体系好,很快能征调数百万士兵。平时一个连队塞了许多军官,一打仗,一半军官带着士兵上前线,剩下一半军官赶紧把预备役拉过来练兵,三个月后就能上战场了,兵源补充很快。
与之相反,德国征兵一团糟,各兵种抢兵源,尤其是海军抢了不少陆军兵源,征兵效率远不如苏联,导致其后继乏力。
日本在二战时征兵体系也不行,前期日本兵战斗力强,是日本长期训练的结果,论拼刺刀一个日本兵顶中国兵十几个,后期日本兵素质下降,一个八路能追十几个日本兵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