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医药科学化的重要性与非科学化的危害(转载于王孟源博士关于中医教的讨论)_风闻
BB-2021-12-22 11:28
因为本身是药学背景也是刚好念中药相关研究所,个人很赞成先生的中医药"科学"化。因为我的老师应该是在70年代从北卡药化所毕业后,回国试图从生化解读中医药知识的先驱。那个年代生化是最高端的知识,能试图以此背景解决中医药问题的人才,在当时绝对是最顶尖的,但路走得并不顺遂。知道先生因为中医药的问题受到很多误解,故以这篇实务上的讨论与分享,让大家能更清楚明白中医药不科学化的危害与科学化的重要性。
其一以现代医学定义,中医是哲学而非医学或科学,中药仍处于草药医学的阶段。
中医因为古时没有条件与背景,为了更好的说明与纪录,只能形成一种观察与经验上的总体哲学,这是无可厚非的演化。就像古时西方巫医,用树皮与青蛙眼球之类的治病,去记录其剂量与成分是为经验医学。以这个角度来看,中医无疑是先进的,因为它形成了自洽的哲学。然而当现代医学演进,西方人从柳树皮中抽提出有效成分水杨酸,金鸡纳树皮中提炼出有效成分奎宁,至今数百种的小分子药物已开发成药品让人类使用。你能想象如果现代医师为了退烧开出柳树皮给你,回去自己煮来吃,你会同意吗?当1921年Frederick Banting与John Macleod首次成功从狗身上提取到了胰岛素得到诺贝尔医学奖;今年已是2021年,但前几天朋友还传给我一份济生肾气片之类的中药,号称可以不透析不洗肾,百分之百痊愈肾病,要我判断是否合理,我看了一下成分居然还有狗肾、驴肾等..,整整100年的落差阿,我们仍在原地自满这些是千年传承,伟大的中医。我认为这就是利用人类想获得救渎或治愈的心灵脆弱,妥妥的是中医教的典范。当然整整两千多年传承下来,仍有许多具有研究意义的方子,但这仅是先人留给我们宝贵的经验遗产,是经验书、是纪录本,仅此而已。如今当我们已经有解剖学、基因学、生化学、免疫学等知识背景,若没有以现代医学去分析与改进了解这些经验笔记,是我们炎黄子孙的耻辱,而不是骄傲。一颗降血糖效果优异的西药METFORMIN,副作用少又有各种好处,你要吃一大包的中药,还不确定是否能维持血糖恒定,这不是很荒谬吗?
其二中西文化背景差异很大,可能仅能由中国人来解读与研究中医药
这是很大的利基也是缺点,上面提及中医书籍全都由中文书写纪录,中文字的特性,对懂中文的人来说,很有可能今非昔义,会造成许多的误区,增加许多困扰,但对中国人而言也不是不能克服,由专人研究翻译典籍即可;但对西方研究人员来说,这几乎是天堑,因为语言的隔阂很深,你要他们了解金木水火土或是其他中医所提及延伸的意义,这几乎是天方夜谭。我有姪子是华裔,他可以理解一石二鸟的字面意义,但你要他了解衍伸意义非常难。若以糖尿病来做讨论,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奇病论中提到消渴症(糖尿病)过: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景岳全书:消渴病,其为病之肇端,皆膏粱肥甘之变,酒色劳伤之过,皆富贵人病之而贫贱者少有也。西方研究者假如看这些典籍大概率无法解读,但中医药相关背景且具有生化生理知识的人,至少可以猜个七八成。现代医学则花了约20-30年的时间迄今,从认为糖尿病大部分是遗传,修正为胰岛素阻抗,再到肥胖的脂肪细胞引起一系列发炎反应造成阻抗的机转,解释并说明清楚。当然我们现在得以事后诸葛的探讨中医典论正确感到很骄傲,但以过去迷雾来看,假如20年前中医药的学者有发现解读这段古籍的意义,并尝试以科学的角度认真探讨这些典籍,如今不是可以站在世界医学的前沿。
其三是解锁中药成分是苦功但很必要,因为它是再现性的必要因素。
先生写得很好,「医疗程序和药物准用,爲什麽中医和中药不须要通过同样的科学检验和标准?连成分与标识一致,都没有要求,这哪里是人命关天的医疗事业?根本就是爲所欲爲的官定邪教」。我这边以此延伸做个补充,在现代医药学讨论中,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成分清楚」与「再现性」,这两个因素是必须且不可忽略的。一般人不太明白成分清楚的重要性,但相关专业单位却不能草率了事,因为这是人命关天的事。以众所皆知的中药人参为例,已知所含皂苷成分已多达四、五十种,这还没讨论里面所含多糖体跟其他类成分,更何况中药材还有地缘与气候的差异造成所含次级代谢物成分浓度上的差异,你要如何标准化每批的药品质量,要如何说明再现性的问题。我本身是学生药(天然物化学)的,这门学科有大半是很基础的,就是将某个有兴趣的中草药予以分离纯化后得到某些成分物质并以结构鉴定,这是个苦功活跟技术活,动辄1-2年来解锁成分与建立分离纯化方式。近年来因为学者难以以此升等,几乎没什么市场,也因此许多研究者开始跳过这阶段,直接浓缩成粗萃取物(crude extract)去进行试验,国外个别期刊为了生存,似乎也接受并发表。我个人觉得只是又回到非科学化的原点,一样你会去吃柳树皮粗萃取物来退烧吗?!近期也看到台湾有给了一个中药处方的药证,是一个多中药的方剂,整个配伍方给一张,我也有只能无语。在台湾,我看过的近20年的大型中药研究,通常都风声大雨点小,领了很多经费,都草草发表几篇文献了事。
【是的。光有实验,并不自动成爲科学;实验设计必须能解答关键问题,排除疑点和不确定性。只有彻底验证过成分和机制的每一角落,才能确认疗效(有时因爲人命关天,在有紧急需求的前提下,不得不放松标准,但这只是暂时性的权宜),这也是屠呦呦的真正成就。否则印度的牛尿已经经过几万亿人次的实验“证明”,其“实用经验”远超任何中医教的处方。
至于中医教徒(我說“中醫”,指的是所有古代中國醫學嘗試的遺留(Legacy);如果要談現代無數學術界内外的騙子靠文化記憶來哄錢的行爲,才另外定義“中醫教”。
正因爲他們以騙錢為目的,所以不但沒有必要做研究改進,而且“原裝正版”反而是他們吃飯的重要招牌噱頭。)对印度人能轻松地讥笑,自己同时却犯上更离谱的错误(至少喝牛尿不影响生态),这种百步笑五十步,虽然是常见的人性,但也是绝对的愚昧。王孟源博士评论】
再举现代医学植物药发展的一个例子,说明成分清楚的重要性,1960年代后期,美国国家癌症署进行大型抗癌物质筛选计划中,发现一个由太平洋紫杉(Taxus brevifolia)树皮所提炼而得到的粗萃取物,它具有对抗P388鼠白血病细胞株的活性,科学家分离出该萃取物中的活性分子paclitaxel。因Paclitaxel是有细胞有丝分裂的抑制剂,可阻断细胞于细胞周期之G2与M期,故可控制不受限制大量制造的癌细胞。当初发表后,仍出现许多的困难待解决,包含此成分不可放在PVC的容器,赋形剂的副作用,直到1980年代此药才开始进行临床试验,整整20年的研究与探索,直到现在还是许多癌症治疗药物的选项,真正的科学化是要这样做的,你不能拿树皮去抗癌阿。
再说再现性的问题,药品做人体试验时你不能说张三李四有效,到王五陈六就没效,然后说这是体质或各种差异,所有的条件是必须事先说清楚,哪种人可能有效或没效,研究者必须以科学的方式说明清楚有效的条件或无效的因素,最简单的就是大型双盲临床试验。这些试验也不是乱枪打鸟,必须要有事实与逻辑,才能展开。现代医学至今仍有些药物无法很精准的说明药品的机转,但进行过具规模的人体试验后,仍然可以上市。我看过一篇偏头痛生物制剂新药的大型试验,光是部分结果的误差可能达到50-60%,因为没有比较好的客观的指标(头痛并无任何MARKER可追踪)可以评估,只能用个人感官疼痛指数生活影响指数来评估,结果虽然没有七八成的疗效,只有三四成的疗效,但医学界也认同这种结果,因为他们是在科学的原则下讨论与运作,清楚表述指数与误差的缘由。所以中医药不纯化清楚真正活性成分,又或各种原因不进行临床试验,真心不是理由,永远得不到结论。
中医药的研究得由国家来主导,并以科学的精神来探讨。短视近利,放任自由市场只会孳生更多中医教的土壤
基于上述三个原因,个人认为中医药真的只能由国家来主导,是专有特别的"基础"科研项目,要正确的的解读这些古书的文字,但不能期待这些研究能有很卓越的疗效,或许免疫提升可能有所建树。个人其实蛮认同先生,目前中国是有先进国家前人的工业化脚步可走,走来算是没啥弯路。可是未来各领域已无前路可循,医学也是一样,没有扎实的科学论证与逻辑,几乎很难走下去,想仿都没得仿,学术界求知求真是没有捷径的,是不断瞎子摸象来的,中国学术界的假大空只会离真正应用更为遥远。西方医学界花了近30年的功夫得到抗癌药紫杉醇,中国身为未来强权,没有理由不科学化中药。
另一方面,当中医药不科学化,人性会将它带向宗教式的崇拜;就好像台湾南部的地下卖药电台,影响了许多老人,生病不去看医师,先吃各式解毒丸(以中药之名),儿孙阻止时,甚至说出不吃这些会死掉的言论,最后洗肾、延迟就医造成不可逆等伤害,劳民又伤财,国家又得花更大的代价来治疗。台湾因为选票与政治正确完全禁止不了这些产业,希望大陆以此为鉴,秘方科学化或证伪后,去芜存菁方是真医学。
个人从这部落格得到许多观点,智慧上也算有所成长。在台湾,看着周边的人沉溺于认同错乱的世界里,非常痛苦。我个人感觉通常先生会疾呼的,都是还能挽回或能作为的,是想救中医来着的,如果像台湾沉痾难返的状况,就无需再提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