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造车要错过风口了_风闻
嗨牛财经-2021-12-23 23:12
12月28日,小米年度旗舰数字系列手机小米12就要发布了,以往重要的小米手机型号发布都由雷军主持讲解,不过此次新品发布或将由新的产品经理担任。今年下半年来,雷军连卸任多家关联公司法人代表、执行董事、董事长职务,种种动作,外界普遍猜测,雷军的此番举动,是将从台前走向幕后,从关联公司解脱出来,专注于小米的造车计划。
今年3月,雷军公布了小米汽车的长远规划,就在9月初,小米汽车有限公司完成了工商登记,注册总资本达到了100亿元。
此前,雷军曾表示,“这是小米历史上最重大的决定”、“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愿意押上人生积累的所有战绩和声誉”。
从一碗小米粥开始,雷军从0开始带领小米手机成为全球知名的手机品牌,如今在手机行业日趋饱和的情况下,又迎来了新能源汽车风口,雷军大概是想all in造车,带领小米走上新的高度,但造车难度远比造手机要困难得多,雷军还能复制小米手机的奇迹吗?从现在看,这次的赢面似乎没那么大。
而从入局时间看,传统汽车厂商正加大布局智能电动车,而造车新势力也完成了从0到1,并开始往100冲刺,而三年后小米汽车将才发布,届时智能电动车市场或已成定局。
“站在风口上的猪都会飞”,这是雷军说过的一句经典的言论,智能电动汽车发展势头好、市场前景广、政策支持力度大,显然是未来十年最大的风口,小米也想抓住这个风口,此外也有百度、创维、滴滴等一众互联网大厂都抢着入局。
大厂都盯上造车,智能电动车好造吗?造车至少有资金投入大、生产周期长、技术挑战多三个门槛。
**资金投入大。**自2020年之后,新能源车成为全球性的风口之后,造车行业的门槛就一直在提高,蔚来董事长李斌也表示,随着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要成为一家有竞争力、可持续的新造车企业,至少需要400亿元的资金储备。成立7年,蔚来仍在亏损,其他几家造车新势力也差不多。
**生产周期长。**2014年成立的蔚来汽车,第一辆车ES8的量产交付却是在2018年,历时4年;小鹏汽车用了3年量产交付了第一款车G3;理想汽车的第一款车理想One2019也是在公司成立4年后才实现量产交付。
不止如此,现金储备只是新能源车的第一步,其后还有要解决的产业链问题、自动驾驶技术问题以及电池问题。
造车不容易,但是互联网企业认为自身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具备“先天优势”,使其有敢于尝试造车的底气。
小米造车的底气主要来源于:不差钱。2021年末,现金流量准备1080亿人民币,雷军直言能承受;有全球排名前三的手机业务;有世界上最完善的智能生态系统;工程师有一万多人,预计今年还会增加5000人。当然,还有庞大的粉丝用户基础,这都将有机会转化成为小米汽车的用户。
雷军认为,小米拥有业内最丰富的软硬件融合经验、大量的关键技术积累和业内规模最大、连接最活跃的成熟智能生态以及充足的现金储备,对于造车,小米有着非常显著的独特优势。
对于小米造车而言,诚然有资金、用户基础等优势,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是缺乏成熟造车产业链。**这是任何造车新势力相较于传统车企都老生常谈的问题。一款车,重点不仅是软件,电池、车架、平台都缺一不可。而生产资质、生产工厂、生产经验、研发人才、研发技术、研发经验都是造车新势力的不足之处,包括小米。
相比于手机,造车所需的零件更多,工序更加复杂,对供应链整合能力要求更高。在造车之前,小米手机曾多次备货不足而被消费者认为是“饥饿营销”或是“耍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小米在手机供应链整合能力不足。那么面对庞大的汽车供应链和体系,小米能否做好还需要打个问号。
**二是外部竞争对手强悍。**自主车企如比亚迪、传祺等品牌在高端新能源汽车领域不断推出新品牌外,外资和合资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也开始提速,就连一向保守的日系车企,如丰田、本田等也纷纷推出自己的电动化品牌。还有造车新势力领域的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这些都是小米汽车不可忽视的对手。
造车新势力小鹏、蔚来、理想大都完成了0到1的阶段,现在三家均不断发布新车型、迭代新技术、扩大产能,比如三家品牌均已完成自有工厂的建设,正处于产能的爬坡期,同时在近期,各自也都更新迭代了其自动驾驶技术,他们正处于1到100的飞跃阶段。
而3年后,小米首款车型可能才刚刚发布,刚刚从0到1,那么届时的小米汽车还有胜算吗?
从行业的发展进程看,留给小米汽车的时间窗口期不多了。据中汽协预测,今年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340万辆,同比增长1.5倍,明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突破500万辆,渗透率将超过20%。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指出,合资车企会在明后年集体发力,2023年中外品牌新能源汽车将进入激烈竞争期,未来五年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竞争也会愈发激烈,届时新能源领域的末位淘汰赛也将来临。
换句话说,随着合资车企大规模进军新能源市场的时间临近,留给自主品牌的机会已经不多了,留给小米造车的时间也不多了。
对于小米而言,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或许是手机主业这个主心骨不稳的问题。
在今年8月10日的小米秋季新品发布会上,雷军立下了未来三年的新目标:“我们当前的任务就是:站稳全球第二。下一步目标是:三年全球第一。”
根据此前多家调研机构的数据,2021Q2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中,小米手机销量超越了苹果,首次晋升全球第二。其中据IDC数据显示,小米Q2出货量5310万台手机,同比增长86.6%,全球智能手机市占率达到16.9%。
**不过“全球第二”的位置并没站稳,到了第三季度,小米出货量为4430万部,占13.4%的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下降4.6%,被苹果反超。在国内的销售量也不及荣耀,位居第四。**手机市场竞争的加剧导致小米前景的不确定增加。
手机主业销售不稳,跟小米手机的产品力有关。
在雷军一些微博下,不少网友在话题下质疑小米11手机过热、WiFi故障、MIUI系统Bug等。在黑猫投诉和小米论坛上,以“小米11、发烧”等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也有上万条关于小米11手机的投诉,问题有黑屏、死机等原因。
还有更关键是小米的MIUI系统也常被质疑,在哔哩哔哩上,UP主@木羽说科技发布了标题为《小米高端路的最大障碍——MIUI》的视频,吐槽MIUI存在的种种问题,“杀后台”、“黑屏”、“掉帧”等问题不断,视频超过了287万播放,有超过1.7万的弹幕跟着吐槽。事实上,当小米准备发布新机时,一些用户就会发出灵魂拷问:MIUI系统优化好了吗?
在造车路上,小米当下还有重要的是解决手机产品和MIUI的问题,否则会影响到小米产品的口碑和品牌形象,进而影响手机的销售。
而造车所需的现金流以及消费群体有赖于小米手机,显然这对造车又会增加许多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