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我出生,全家人住“小黑屋”,就我爸单位办公楼边上的窝棚_风闻
落雕都督-众爱卿,下班了!2021-12-23 19:00
【本文来自《很多60,70后,每次说起过去总是吃不饱,人除了大鱼大肉就没点别的追求么?》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王白蔹
- 有道理,毛主席一再提醒缩小城乡差距,正是因为城乡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我的老婆家乡是云南某山区农村,她比你小三岁,应该说,要比广东农村还要困难一些。我也简要回顾下云南农村的吃饭故事。
1,这个村是1994年正式通电,路是红泥路,老一辈去最远的地方就是去公社,为的就是赶着毛驴交公粮,需要走一天。种梯田,水旱灾害和地震比较多发。村民里大部分是少数民族,老一辈有很多不懂汉语。
**2.粮食自由。**岳父那一代人有挨饿的记忆,因为在云南民主化改革比较晚,是1959年,之前有头人,之后有些年需要打基础,1970年之前的确是吃不饱。老支书非常佩服陈永贵,他带着村民和知青修水利,开梯田,改良土壤,修路,费了很多劲,粮食产量在六十年代末开始有了飞跃,之后一年比一年好。老支书说,如果啥也不干,就不饿,但子孙呢?国家呢?肉是年底杀年猪才有机会吃,平时主要吃酸菜红豆和米饭,小米饭,包谷等等,老一辈米饭不够吃,所以会吃很多玉米和红薯。菜有时候也没有,好在野菜资源比较丰富,可以挖折耳根什么的。到今天,村民们依然对野菜有着火热的感情。
3.**细粮自由。**老婆那一代八零后主要实现的是细粮自由,因为七十年代修通了公路,全村用上了化肥,加上农业专家定期下乡,农作物产量提升了,所以米饭想吃多少有多少,但肉也还是年尾才能吃上,主要吃酸菜红豆。
**4.腐乳自由。**我第一次到村是2013年,这一年应该说处于扶贫攻坚前比较困难的阶段,岳父家里就挂了块腊猪肝,肉只剩一小条了。所以我吃的第一顿饭是猪肝蒜泥蘸酸汤,蔬菜是地里种的苦菜,水煮,蘸糊辣椒。镇里的小学非常困难,没有钱,但有地,所以师生经常在地里劳动,还养了几头猪,作为师生的肉食来源。当时县里在修路,为了能挣到一些钱维持运转,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去施工。结果看到中午吃的依然是酸菜红豆和米饭。孩子们说,一个月能吃上几次肉,比过去要好些。另一个进步是实现了辣椒腐乳蘸水自由,老婆说他小时候没机会总吃腐乳,没那么好的蘸水,现在这些孩子们想吃多少有多少了。
**5.吃肉自由。**真正有变化是2017年十九大前夕回去那次,真正感觉脱贫攻坚战有了效果,孩子们有了营养餐,山上没那么秃了,村民们的餐桌实现了吃肉自由,蔬菜种类多了,是真的不缺肉了,我辅导几个孩子的功课,家长就送我火腿和腊肉,不要都不行,给我看他们家到处挂的是肉,说不要为他们担心,肉有的是,反正卖不出去,你爱吃就给你。老婆的四姑还直接给我们送了一整条猪腿。我们也很开心地看到村里的零零后个子普遍长了起来。
6.当前村民们在吃方面的进步是喝得上牛奶的人多了,我2019年回去的时候,很多村民不会吃皮皮虾,也没有人会剥螃蟹,现在随着物流的发达,已经开始有很多人在朋友圈和小视频里晒吃海鲜了。因为京昆路修好加上村里到县城的路比过去质量好了,在昆明打工的人有机会将海鲜带回家。也算是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
要说我,1979年生人。我刚出生时我家住的“小黑屋”,就是我爸单位办公楼边上的窝棚,那时候我还没有记忆,都是我家人告诉我的,有露蛋的照片为证,就不给你们看了。。
等我记事了,就是住在单位后面家属楼里,一座红砖楼,和另一家合住一套房子,共用厨房厕所。洗澡要去单位的澡堂。这个楼现在还在,因为正处在长春市红旗街商业圈里,基本上很难拆迁了。。。
等我幼儿园大班了,搬进了新家,那是1984年5月,三居室。我开心得满屋子跑啊,没见过这么大的房子!
然后这三居室一住就是二十年,到2005年我家才换了新房子,2008年我贷款买了属于自己的小窝。
今年我全款换了个小窝,算是住房自由了。
吃饭方面我没饿着过,但90年左右家里有几个月一度靠借债过日子,最多一次我记得我妈向同事借了40块钱。从此知道啥叫一分钱掰两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