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厦门特区建设40周年表彰榜单看企业“连任”之难_风闻
经济道理-2021-12-23 14:43
问道者 谢嘉晟
“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先进模范人物和创新创业人物”近日放榜,对比10年前具有同样性质的“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杰出建设者和优秀建设者”榜单,不能不感慨,企业想保持来之不易的荣誉殊为不易。
1 只有6家受表彰者获榜单“连任”
与10年前的“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杰出建设者和优秀建设者”榜单相比,刚放榜的“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先进模范人物和创新创业人物”榜单其实只是与时俱进换了一种提法,其鼓励先进的内涵并没有发生改变。
但对比两份榜单,两份榜单表彰的人数都是60人,若只计算获奖人物所在的单位,相隔十年还出现在新榜单中的仅有6人:
厦门市政协副主席(兼)、农工党厦门市委会主委(兼)、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市心脏中心主任)王炎
厦门市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申强
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工会主席、党的十八大代表、十届省委候补委员、委员(2021.06)冯鸿昌
厦门航空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总经理吴荣南
厦门大学教授、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大学)主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传染性疾病检测技术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主任夏宁邵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教育中心外国专家、教授潘维廉
名单可见,6位受表彰者有5位来自国有企事业单位,其中企业的管理者只有吴荣南和申强,吴荣南是国有企业代表,已经去世,申强是唯一的央企代表。
10年前,美亚柏科现任董事长滕达在总经理的位置上晋身“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杰出建设者和优秀建设者”榜单,而今,美亚柏科受表彰的主角虽然换成了另一位高管,但厦门市政府通过表彰高管肯定背后企业对经济特区所作贡献的逻辑并未改变。
2 企业晋身表彰榜单的门槛
不能不感慨,企业上榜不易,发展更是不易。
原国家工商总局曾经发布的一份《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显示,全国1322.54万户内资企业中,生存时间5年以下的占企业总量的接近一半(49.4%);企业5年累计消亡三成以上;近5年退出市场的企业平均寿命为6.09年,寿命在5年以内的接近六成。
美亚柏科至今已经走过22个年头,在滕达获评“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杰出建设者和优秀建设者”当年登陆创业板成功上市。上市当年,美亚柏科实现营收2.685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2.41亿元,相隔10年间,营收翻了近10倍。
40年间,厦门GDP从6.40亿元增加到了2020年的6384.02亿元,翻了1000倍;最近10年间,厦门GDP从2535.80亿元增加到了今年前三季度的5294.27亿元,翻了1倍多。
“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先进模范人物和创新创业人物”表彰榜单的产生原则是“层层推荐、征求意见、综合评审、统筹考虑”。企业兴衰决定企业是否能做出贡献,如果只从数据门槛上看,企业想在厦门特区建设表彰榜单中获得“连任”荣誉,相当于要保持10倍于厦门GDP增速的成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