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集”公司成立,实质是中央从地方开始回收稀土产业控制权,形成一南一北两大格局_风闻
托卡马克之冠-自由撰稿人-不首先使用种族歧视和双重标准2021-12-24 13:33
12月23日,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中国稀土集团是由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赣州稀土集团有限公司为实现稀土资源优势互补、稀土产业发展协同、引入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两家稀土科技研发型企业,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组建的大型稀土企业集团。组建后的中国稀土集团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股权多元化中央企业,股权结构为:
国务院国资委持有31.21%;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五矿股份有限公司和赣州稀土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持有20.33%;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持有3.90%。中国稀土集团的组建,是中铝集团、中国五矿集团和赣州稀土集团立足企业自身发展需要、适应行业发展规律进行的有益探索与尝试。
这件事的实质是中央从地方开始回收稀土产业控制权,形成稀土产业一南一北两大巨头的格局,目前中国的稀土产业实际上还处于资产整顿,缩减产能阶段,距离很多人期望的掌握定价权,攀爬产业链等目标尚有较大距离。
中国稀土集团是由中铝集团旗下的中国稀有稀土,五矿集团旗下的五矿稀土,以及赣州市政府控制下的中国南方稀土合并而成,这件事情在今年9月份就开始筹划了,之所以时隔3个多月才完成重组工作,除了资产管理和人事调整等必要工作流程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地方上在中国稀土集团的股权占比问题上和中央一直在谈,地方上希望能多留一些股权以解决财政问题,中央坚持尽可能向上回收产业控制权,双方一直在讨价还价,所以才拖到现在。
在中国稀土集团成立之前,中国的稀土产业是一大五小格局,其中一大指的是北方稀土集团,五小指的是中铝旗下的中国稀有稀土,五矿旗下的五矿稀土 ,赣州市旗下的中国南方稀土,以及厦门钨业和广东稀土这五家集团,其中北方稀土几乎独占北方稀土资源,其余五家公司则都是南方企业,这次五矿集团牵头成立中国稀土集团,主要是为了整合南方稀土资源,与北方稀土资源没什么太大关系。
这里要先做一点科普,中国的稀土产业采取的是配额指标制度,稀土企业按照工信部每年发放的指标进行采掘冶炼工作,今年9月30日工信部下发了今年的稀土开采冶炼指标,国内六大稀土集团年度岩矿型稀土(轻稀土)开采总量为14.89万吨,其中北方稀土占了10.04万吨,占比超过67%。
而离子型稀土(重稀土)的指标则北方稀土一点都没有,全部由其余5家集团划分。
冶炼指标为六大企业总共16.2万吨,北方稀土占8.96万吨,占比超过55%。
看这个指标划分就明白了,中国稀土集团成立之后,将形成以北方稀土集团为主的轻稀土采掘产业,以中国稀土集团为主的重稀土采掘产业,然后冶炼产业各占一半的双巨头格局,随后基本上就是南北双巨头各自收拢自己“地盘”上的稀土资源,形成一南一北双巨头,以托拉斯方式强化国际竞争力,以便逐步解决中国稀土产业深入骨髓的小散乱问题。
中国稀土产业在2005年就开始搞指标控制和淘汰落后产能了,是中国最先进行供给侧改革的行业,但是改了许多年依然一点卵用都没有,特别是2012年WTO的美国诉中国稀土案败诉导致中国被迫解除了稀土出口限制措施之后,中国稀土产业的情况反不如初,产业规模经济性茶,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越来越突出,2018年之后,中国稀出口单位经济效率仅仅为2011年的8%,且高度依赖出口。
这些年来,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欧洲没怎么掺和),一直在搞替代生产加工过多元化,一直在竭力降低中间冶炼环节对中国的依存度,针对全球稀土产业进行全产业链布局的大规模调整,不断加强其稀土上有资源整合和下游应用技术控制,从而对中国稀土产业形成从资源到技术的层层围堵。
而中国的稀土产业一直存在严重问题,从采掘冶炼到初级功能性产品的价值增值过程始终存在各种障碍,比如稀土材料产业规模虽然大,但产业链的价值增值过程往往止步于初级功能材料和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极低,比如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大量冗余,比如资源低效率使用,无视环保,污染浪费,无序开采,比如功能性原材料长期产能过剩,产出价值远远低于应有价值,为了维持利润率又只好加大产量,比如为了加大产量而把大量资源和生产要素向原材料和初级产品方向倾斜,这又导致本应该投入技术研发的资源被大量挤占,产能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low,这就叫内卷。
不是没想过产业升级,不是没想过搞高端产品,不是没想过调整产业结构,更不是没想过搞科研,刚才我就说了,中国的稀土产业是最早进行供给侧改革的行业,这种改革已经改革到不惜顶着WTO的禁令搞指令式生产,搞配额式出口的地步了,研发补贴也年年给,都做到这份上了,还能怎么样?
你我能想到的,企业和国家也能想到,但正如我一直反复强调的那样,世界上赚钱的从来不是技术,而是对市场的主导权,我们平日里天天来回念叨的“产品定价权”实际上是市场主导权的一部分,其它的还有应用技术控制和产业布局规划等等一揽子问题。由于市场主导权,特别是应用技术主导权完全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这导致中国的稀土产业即使投入巨额研发,成果转化率也非常低,说的难听点,中国稀土产业搞研发投入是投多少就亏多少,纯投入无产出。
就像日本人投资搞等离子显示,燃油混动汽车和模拟高清信号一样,噼里啪啦投一大堆进去,结果市场标准掌握在别人手里,人家不用你的标准,你研发了之后造出来也没人买,而搞研发是要靠资金投入的,不是用爱发电,投那么多钱不见成效,久而久之谁还愿意再投资研发?只能卖卖初级产品才能维持得了生活这样子。
比如你们有空可以去看看今年11月工信部和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的《电机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年)》,可以去看看相关产业技术标准,那些标准基本上都是西方国家把持主导下制定出来的,为什么这样?因为市场主导权在人家手上啊,比如电动汽车广泛使用的第三代永磁材料,追求高剩磁,高矫顽力,高磁能积,但是这些标准具体数值是多少,需要什么材料规格,具体工艺过程为何,完全是西方国家的一言堂,你要么踏踏实实按照西方标准做产品,然后给西方交专利费和标准税,由此成为西方产业链布局的一部分,要么另辟蹊径做自己的技术,然后因为不符合市场标准而卖不出去,二选一。
以北方稀土集团为例,它年平均研发投入不足营业收入的2%,人力资本投入大多数都是生产工人,产业技术人员比例不足13%,为什么这样?他们不知道高端产品赚钱吗?他们不知道要投入研发吗?你我都能想到他们想不到?他们研究所搞了一大堆,研发投入砸进去一大堆,成果出了一大堆,但是成果无法进入市场,无法转换成利润,久而久之自然不愿意投入研发,肯养着13%的技术人员,把研究所半死不活的吊着,这已经是在凭良心办事了。
市场主导权是怎么来的?靠技术研发?靠做好好先生?靠和颜悦色和风细雨和蔼可亲?
市场主导权是靠暴力背书逼迫别人接受出来的!
市场主导权和一切权力一样,关键不在于能做什么事,而在于能让别人做不成事。英国一个,日本一个,当年在相关产业技术领域都比美国要强,都想靠纯粹技术优势回避暴力背书,从美国手里抢夺市场主导权,结果无一成功。反而苏联在产业技术上一直不如东德和捷克斯洛伐克,却反而可以靠暴力背书下的经互会体系,用农矿初级产品去赚东德和捷克斯洛伐克工业品的剪刀差,谁在市场上说了算,利润就归谁,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
唯一一个成功从美国手里夺取部分产业技术主导权的国家是法国,法国和美国为了抢夺航空产业主导权闹出来的各种谍战,谋杀和血雨腥风,恐怕比美苏之间假模假式的冷战对抗还要惨烈的多,实际上类似的例子我们自己就有一个,美国要守住通信市场主导权可是不惜公开绑票的,再到当初的5G铺开阶段,有多少关于5G的骚话?有多少在鼓噪着“5G无用论”的人?又有多少“4G够用论”?
只要一天意识不到商业和刀兵自古以来是一体的,你就一天别想从产业里赚到半毛钱,只要一天意识不到夺人财路胜过杀人父母,你就一天别想赚大钱,反之,只要你掌握了市场,哪怕不搞稀土研发,纯卖原矿,一样能飞黄腾达。
别嘴上嚷嚷着持剑经商,骨子里比谁都信万国公法那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