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止—>正!_风闻
秦朔朋友圈-秦朔朋友圈官方账号-2021-12-24 14:17
文|陈晟
我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坐在爸爸的自行车上经过福州一中的老校门口,爸爸对我说这是福建最好的一所中学,如果你可以到这里读高中,也许你将来可以去中国最好的大学——清华。
很可惜,爸爸在我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工伤去世了(触碰到了36000伏的高压电,当场死亡)。但爸爸的心愿一直留在我心里。
我顺利地考到了福州一中。
到了福州一中以后,我的成绩一直都很好,基本都是年级前三名,常常是年级第一。所以高三的时候得到了清华、北大、上海交大、复旦、中国科技大学等学校的保送资格。
我想去清华大学读计算机专业,可惜清华计算机系没来福州一中要保送生。于是我做了一个勇敢的决定,放弃所有保送参加高考,报考清华大学的计算机系。
很可惜,高考考的不如我期待的那么好。虽然比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高了70多分,但计算机系的分数不够。于是我被分配到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也就是今天的航天航空学院)。
这件事情在当时给我的影响还是蛮大的。虽然实现了父亲的心愿,进入了中国的最高学府,但我却对将要开始的大学学习一无所知,对所学的专业更是毫无了解与兴趣。
当时的我,处于一个极其迷茫的状态。我深刻体会到如果没有兴趣,盲目地去接纳被传输的知识,是一种多么大的痛苦。在高中时期曾经如此痴迷学术的我,在面对毫无兴趣的方向的时候,反而开始对学术产生了一些排斥。
但我对计算机的兴趣丝毫没有减弱。我虽然无力改变专业,但我可以自学。同时我告诫自己,即使感到迷茫,即使不喜欢,也要把眼前的事情尽量做好。所以我保证自己专业的课程学习的同时,自学计算机的很多课程。也正因为这个决定,我在本专业的成绩也还是不错的,所以当我决定出国深造的时候,顺利拿到了奖学金,前往麻省理工大学攻读机械工程硕士与博士。(清华的力学专业对应的是美国的机械工程专业)。
前往大洋彼岸的经历也非一番风顺。2001年9月11日,我在韩国首尔(当时还称为汉城)登机,目的地是纽约。飞机抵达西雅图上空的时候,就开始盘旋而不继续飞往纽约。因为911事件爆发,后来被迫降落加拿大。
原来的航班是2001年9月10日出发,因为时差,抵达纽约的时间也是2001年9月10 日。9月11日我原来的计划就是去双子塔。因为想在韩国多陪家人一天,所以出票时将日期推迟了一天,才躲过了这场浩劫。
911的经历,让我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也让我在多年后欣赏《悲惨世界》音乐剧的时候,对里面的一句话产生了极大的共鸣——“Though our lives are very humble, what we have we have to share.”(译:即使我们的生命很卑微,我们仍然应该要去分享我们所拥有的。)
几天后,终于抵达纽约,然后抵达学校。刚开始的生活对于穷留学生来说异常艰苦。因为没有车,冬日里也要冒着寒冷走几公里路去买大袋的米背回来。直到第二年才攒够了奖学金买了一辆二手车。生活上虽然辛苦,但我却对学习的热情极度高涨。因为第一次接触到了学分制的教育,我可以把本专业课程以外的多余的学分拿来修我感兴趣的计算机的课程。所以,我在读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的时候,就修完了计算机系博士阶段的大部分学术课程。
而正是对兴趣的执着,让我感到了兴趣的力量,也因此了解到了计算机发展的中心是在硅谷,所以特别想博士阶段在硅谷度过。硅谷有世界上最好的一所大学之一——斯坦福大学。因为优异的学术积累,我顺利获得了斯坦福大学的全额奖学金,攻读计算机系下的计算数学专业。
人生求学到麻省理工大学为止的这一阶段,是我人生不具备深入的人文思考能力,仅仅能汲取理工类知识、积累数理能力的阶段。换句话说,大脑有术(术=一门技术)而心中无数(数=思想)的阶段。
真正第一次打开我视野的阶段是从第一次横穿北美洲开始的。回头看,这也基于我冒险的精神。从麻省理工大学转学去斯坦福大学,最方便的就是坐飞机过去,从麻省飞到加州。可是,我却决定,何不冒险疯狂一次。
于是就有了第一次横穿世界第三大洲北美洲的自驾旅行(横穿包括加拿大和美国)。经济上很拮据的我晚上睡车里,即使是在夏天,在高山上的时候还是会被冻醒。可是这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我彻底知道了以前对美国、对北美洲的认知是多么的少,对世界的认知更是多么的肤浅。每天由东至西慢慢行进的过程,看到地表地貌在发生变化,看到植被在发生变化,看到人种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激发了我无数的思考,大脑里产生了许多的为什么。
比如,不同的人种为什么要离开他们的祖国,背井离乡来到美洲?地球神奇的地貌到底是如何形成的?移民国家在历史长河里到底意味着什么?我在茫茫人海中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语言到底是什么?文化又是什么?等等等等。
在后面的人生里,我不断地去摸索答案。因为这次的横穿,我知道了学校之外世界的神奇,于是在斯坦福读博士的日子里,我又完成了两次横穿北美洲的旅程,再次极大丰富了我对北美洲的认知,也激发了我去深入了解祖国的愿望。
在斯坦福求学的日子,我已经不再是那个曾经仅仅痴迷于学术的学子了,多了一份真正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一方面得益于三次横穿北美洲的经历,另一方面得益于人生的两位贵人。
第一位贵人是我的导师。在斯坦福这样的美国最好的大学读博士是很具有挑战性的。大部分专业都要求博士生需要通过一场博士生资格考试,就是说,你虽然是以博士生录取的,但不代表你肯定可以拿到博士学位。需要经过两关,第一关是博士生资格考试,通过者可以从博士研究生变为博士资格生,这时可以开始找导师做科研;第二关就是科研成果的答辩。第一关在我们系里是非常非常严格的。我们需要在一年内通过,并且最多两次机会。
我很幸运,第一次就通过了,当时只有两位同学通过。通过后,我就去找我蛮欣赏的一位教授,Oliver Fringer教授。因为上过他的课,我蛮喜欢的。我在他课上的表现也很不错,成绩都是A+,所以他对我的印象也是非常深刻的。
我到了他的办公室,告诉他我通过了资格考试,现在可以开始做科研了,问他是否愿意做我的导师。他很高兴地说,当然愿意,但是在完全答应我之前,希望我能回答他一个问题。
他问,“你知道你从这所世界上最好的一所大学拿到学术的最高学位——博士学位的时候意味着什么吗?”
Oliver问的这个问题把我问得哑口无言。我从未思考过学位的意义是什么。我一直以来仅仅是把更高学位当作荣誉。因此,我的回答非常幼稚,我说,当我从斯坦福拿到博士学位的时候意味着我已经修完足够的学分,已经完成你安排给我的研究任务,已经配得上斯坦福这个荣誉了。
Oliver听了以后大笑,随后他用学者般的眼神看着我,语重心长地对我说,“那意味着你已经为人类创造出了之前的人类还未创造出的知识!”
他的这番话深深打动了我,让我理解了我身上肩负的责任。在斯坦福读书绝对不是为了给自己增加荣誉,相反,是要去为人类创造新知识。他也让我理解到,我的人生一定要去寻找更大的意义。在做博士研究的几年里以及在毕业后的日子里,与Oliver的交流沟通一直对我的在精神高度的追求上有巨大的推动。我非常非常感谢他。
2009年,我们决定要把硅谷的创业公司的分公司设在上海,他得知后约我回学校一起进午餐。他问我是否准备将大部分时间在中国工作了?我说是。他继续问我,为什么决定去中国?我说,我在美国已经学了很多,现在很希望将我所学的技能在工作中传授给更多自己的同胞。
他说:“这真的是非常棒。不过,其实我更希望你可以留在美国。因为我希望一位比我更聪明的人可以留在这里奋斗,为全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我的双眼瞬间就湿润了。Oliver作为导师,可以放下身段,承认学生比他更优秀。他的这种胸怀和情怀让我非常感动。
第二位贵人是一位退休的高中历史老师——John。John退休后就在斯坦福国际中心当志愿者。我很幸运,由他当我的英语辅导老师。他是一位残疾人,但他每周都到斯坦福找我,用美式英文将他一生所积累的各种文科知识都教给我了。他理解每一位来到美国的第一代移民都要经历许多苦难,语言和文化的冲击是非常大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这些穷留学生就是第一代移民。John说他的爷爷从苏格兰移民来美国的时候,也经历过无数的苦难。他希望能为我们多做一些事情,尽可能减轻我们的痛苦,让我们可以更快地融入美国社会里。
John的情怀和无私的帮助给予了我巨大的力量。我大脑里积累的许多知识也是他赐予我的。可以说,没有他,也就没有我今天对世界的认知。他的孜孜不倦的教导为我开启了真正通向万千世界的大门。
刚才提过,博士阶段我又完成了两次横穿美洲的行程。那时,我突然感到,我对北美洲以及外国的了解居然比自己的祖国还多。我觉得我应该要更深入地去了解自己的祖国。于是,2005年的暑假,我决定背包环绕中国一圈,各处走走,以增加对祖国人文历史的了解。
这次行走对我的触动很大。在广西的一个很小的村子里,我看到,当地最好的建筑是一座加油站。在偏远的地区,我看到,一些孩子甚至没有一双合脚的鞋子,也没有定期洗澡的条件。反观自己,我有读大学的机会,我有了解理工科前沿知识的机会,也有行走和探索各地的人文历史的资金和时间。那时,我就想用多年的积累去做一些更大的事情。我就设想通过一步步的努力让中国的年轻一代甚至世界更多的年轻一代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
一路上,我在思考那些根本无力改变自己命运的孩子们的出路在哪里。我有了这么多学习的机会仍然感到生活不易,那没有知识积累的小孩们将来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呢?我会有这样的共鸣也是因为我的母亲小时候给予我的教诲。
因为时代的原因,她没有机会继续读书,所以知识有限,常常感到被欺负。但她始终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她觉得这个世界有许多比她更没有机会接触知识的人群。她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告知我,将来如果小有成就,一定要将知识传播给那些没有机会学习的孩子们,让他们不要感到被欺负。这些话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至今行走了那么多的国家,真的还有好多好多国家的孩子没有机会学习。
可以说,博士阶段是我人生的认知突破了知识层面的阶段,或者说是,每次知识的汲取与能力的积累都是为了帮我将思想推进到下一个层次的过程。经历了斯坦福的校训所说的“让自由的风吹拂”的阶段,我更加明白了我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意义——将我感受到的爱与知识传播到世界更多的地方,让这份爱与知识可以被更多的人传播出去。至今行走了153个国家也正是因为这份意义的力量在支撑着我。
后来硅谷的创业以及在国内的创业,经历了很多商业社会的历练,有无数的经历与故事可以用于分享与传播。这期间完成的153个国家的行走更是让我对世界有了全新的认知,旅程中让我更加体会到知识关联的重要性。
回顾人生,体会到了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其实描述的就是一个人重要的发展历程,自强不息即为努力向“上”拼搏,加上一竖即为止于至善的“止”,再加上一横即为厚德载物所描述的为人“正”方为厚德于是方可载物。
上—>止—>正!
作者简介:斯坦福大学计算数学系博士。2007年在硅谷成立创业公司 AccelOps,2008 年回国创建了中国团队,协同美国总部跨洋运作,期间发表过多项世界专利和多篇科技论文。2011 年成立脚印公司,负责脚印的总体发展规划与管理。2015 年成立脚印 HL 奖学金资助高校学子走出国门开阔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