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基本上是以硕士为择业的最低文凭,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考虑与国际接轨_风闻
曾经的执着青年-2021-12-26 17:34
【本文来自《考研人数快到高考人数的一半了,大学生不断堆积的效应出来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关于这一点可以考虑和国际接轨:国外尤其发达国家基本上是以硕士(或研究生)为择业的最低文凭,本科生文凭基本上不作为知识类岗位的评价。中国非义务制教育是随着国家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文凭也相应提高。早期中专文凭就作为技术岗位必备的学历之一因素,到现在进入了本科为最低技术岗位的学历。
社会上首先开始对医生要求的提高,从早期中专就可以当医生,现在实际上已经抬高到博士水平,据说会很快在医学中首先取消医学硕士的学位,直接由博士毕业进入医生岗位。同样的是在中小学教师行业,本科生大量占据教师岗位,尤其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无论从知识及经验都普遍不能适用国家飞速发展的节奏,更不用说在教学理论、社会心理、职业操守都只能通过漫长的工作经历来满足需要,因此也应该将教师的入职门槛提高到研究生(硕士及以上),尤其需经过教育和心理等类的硕士及以上教育。
相应地在全国大规模缩减本科生招生人数,将半数以上的部分分流到职业技术学院(含职业技术本科),与其配套大幅度提高研究生的招生人数,可以将研究生招生人数略微低于当年本科招生人数,减少社会上本科单学历的存在。
现在事实上本科学历在规模企业及研究机构和高校的接受程度很低,只是在国家机关及各式各样的基层单位会有机会,不过其中那些较好单位入职的机会对于普通家庭的子女来说也不是很容易。
以上只是个人的肤浅看法,三十多年前在学校时,老师就提到国外(应该特指美国及西方)本科就已经不是择业的最低文凭,硕士是那些没有完成博士学位的安慰性文凭。应该是近十来年才出现的应用型硕士学位,国内很多年是严格将本科及以上作为精英阶层,只是近些年来本科的扩招导致产生学无所用的问题。
十多年前与一位大学老师谈到: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有本科学历,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身份进入社会。他对此反应很激烈,说没有本科基础就会失去希望。可以理解他的想法,一个从乡村出来的孩子成为大学教师(后面还有更美好的愿景),但是对于大部分的乡村孩子(包括现在很多城市普通家庭的孩子),不可能如他一样都会有辉煌的明天,在选择本科与高职的分水岭时,一个不恰当的选择会给后面的人生带来转型的艰辛。
即使有一部分进入本科阶段,如果没有更合适的学习能力和社会经验,并不会因此对人生境遇有很大的改变,曾经就有地区因孩子助学贷款而返贫。现在每年庞大的本科毕业生对应于日益滞涨的制造业需求,高职本科是个新生事物,既满足家长的虚荣心和对本科的偏爱。转型需要较长的过程,最后是否能在数量上超过原来研学性本科,否则无法改变目前本科的尴尬。
本科教育现在已经成为产业化,同样提高到研究生水平是更有效的产业化,本科的高不成低不就,就更需要改变本科与研究生的比例,本科生只能缩减规模,这在国外研究生教育早已产业化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