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人们长期纪念毛泽东?_风闻
舜耕山-唯愿祖国更强壮!居安思危,总比忘乎所以更保险……2021-12-26 12:34
伟人辞世已40多年。
历史总有其现实性。人们之所以纪念一位历史人物,很大程度上在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现如今,70%以上的城里人曾经都是乡下人,知道什么是种地,知道为何当年总认为猪肉比青菜更好吃,却更稀罕。
那是一段爷爷奶奶口述过的触手可及的历史,从民国到新中国,或者从清王朝末年到新中国。
那时,所有一切问题的根本在土地。家家能有地种,可以吃得上饭,到吃饱饭,不受冻。受困于土地,又离不得土地。致富奔小康,要到30多年之后才敢想。
而今,斗转星移。
除了很少数城市的土地还比较“值钱”外,绝大多数乡村地方的土地已变得很便宜,恐怕还会越来越便宜。但也不完全排除,人们可以有更多想象的空间。
只是少年一代,能够分清五谷杂粮从何而来,又如何生成的,未来要越来越少了。
人们对历史内涵的“记忆”,已经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
工业化突飞猛进,已经不可逆转地改变了中国社会数百上千年的基本构造和生态,社会生产力再一次大解放,社会生产关系已经完全不同于过往。
人们的忧虑,在摆脱了土地对人身的束缚,在实现了工业化再也难以回到那乡村之后,时过境迁,一种生活游离无着的不安全感,与日俱增。
年轻人受教育年限普遍延长,就业竞争更加激烈,传统工业企业资金门槛与日俱增,工业经济附加值平均利润率持续下降,大型工业企业新增就业机会不断减少,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明显,以往财政供养的不少事业单位不得不加快向企业化市场化运营转型,社会老龄化加速到来,空巢、单身或单亲家庭不断增多……增加了未来社会生活各种不确定性。
身处市场经济海洋中未到退休年龄的城市失业者,失去的将不再是土地或口粮,而是土地与口粮之外的一些东西,收入来源的背后及基础之上,还有与收入来源一样许许多多重要的方方面面,在城市人的生活日常中影响广泛。对于所有国人而言,那些看不见,摸不着而又现实存在着的一些世事人文,似乎更加难以割舍,难以建设,难以祥和而持久。逐年只高不下的通货膨胀,也将使中下层民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准受到威胁,甚至在不期而遇的重病侵袭时雪上加霜。
—— 城里人内心的不安与焦灼,新中国建国70年可以说还从来没有像最近几年这样过,属于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史无前例,而又难以回避的一种新形势,新现象。
西方经济学家将现代社会危机背后的根源,称之为资本主义经济供求分离,供求背离难以消除的风险加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将之归结为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势必导致整个世界全球化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一国之内的现实市场和社会发展实践问题,总比理论逻辑具有无比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良好社会生产关系在扬弃中养成,好比气候环境变化,人类需要更长久的时间各种调适,至少需要几代人。
尽管如此,人们自信不会再回到“解放前”,也不会变成第二个“富裕的美国”。
尽管两国的贫富差距还很大,很明显,但似乎绝大多数人都清楚,有不少美国人事实上未必过得比我们好。工业社会的现实,与农业时代悠久的传统社会相比,各种不确定性皆今非昔比。
与此同时,人们内心深处仍难免存在一种对于未来社会有别于西方人的疑虑与不安,这或许才是人们精神寄托于历史伟人毛泽东的原因。
信仰,无不经历痛苦才珍贵。
沁园春·长沙
1925年8月,湖南省省长赵恒惕电令逮捕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的毛泽东。在党组织和群众的帮助下,毛泽东离开故乡去广州。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沁园春·长沙》。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凝结着毛泽东对中华民族将走向何方的深深思考,抒发了他对中国未来前途的信心、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自己将投身这一场伟大社会革命的满腔豪情。
长大后要写以农民、工匠为主人公的书
毛泽东来到世间的时候,正逢清朝末年,神州大地饱受列强蹂躏,民不聊生。生于农村的毛泽东,自幼与农民有较多接触,对贫苦农民怀有真挚而深厚的感情。他从小受母亲优秀品质的熏陶,心地善良,同情贫苦,在韶山留下许多济贫助困的故事。
他酷爱学习,少年时期读了十几本历史小说。1936年他告诉斯诺,当他读了这许多中国的古典小说后,发现一个很“特别”的问题,就是这些书的主人公都只有将帅、官吏、公子、小姐,而没有劳动人民,即使写了,也不占主要位置,而且显得愚昧、粗蛮。他带着这个问题问了许多人。大家都回答不出来,觉得这是一个从来没有人提出过的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他“纳闷了两年之久”。
后来他“分析小说的内容”,发现他们颂扬的文官武将是人民的统治者,土地归他们所有,家大业大,骡马成群。他们用不着作田,也不必去做工,有人种出粮食、喂出肥猪来供养他们。种田的农民终年劳累,吃不饱,穿不暖,哪有条件和机会读书识字?就是识了几个字的农民,又哪能写书立说?
所以写书的人一定不是农民。他自己解答了这个问题,并从中得到启示和力量,立志发奋读书。他常对人说:我们将来也要写书,写农民和工匠的书,把农民和工匠写成英雄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