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国运将会怎样?我们即将迎来“大战前的最后一夜”_风闻
大牧_43077-2021-12-26 11:11
2022年,中国国运将会怎样?我们即将迎来“大战前的最后一夜”
作者:柏年说政经
不知不觉间,2021年即将过去。
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里,很多人会关心:经过了艰难的两年之后,2022年,我们会好起来么?
1、核心变量,依然是“疫情”
这两年,判断中国乃至世界命运的走向,都绕不开一个词——“新冠疫情”。
想当初,新冠疫情在武汉爆发,这座有着上千万市民的城市封城,震惊世界。西方媒体上不乏“中国即将崩溃”的声音。
而后来,中国坚持的“动态清零”策略,与欧美国家带头实施的“群体免疫”策略,也形成了鲜明对比,引起了不少人的质疑。
但结果证明,欧美国家的抗疫策略是完全失败的,最终既没能“群体免疫”,也没能“彻底躺平”。
例如,在第一个提出“群体免疫”的国家英国。
由于近期病毒新变种“奥密克戎”迅速传播,病例数量2-3天翻一倍,英国政府又被迫宣布“紧急禁令”。
英国疫情已经完全“失控”
首相鲍里斯本人的支持率,则从提出“群体免疫”时的70%,一路下跌至不到30%。超过7成的英国人认为,鲍里斯的首相当不到2022年年底,证明了由他首创的“群体免疫”路线彻底破产。
此时反观中国,由于“动态清零”策略的成功,我们获得了意料之外的经济优势——那就是全世界的生产订单正在向我们回流,打断了自2018年“中美贸易冲突”以来,美国对我们的遏制和脱钩。
这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和窗口。
要知道在2018年,中国的GDP不到14万亿美元,仅为美国同期GDP的67%。那时,中国的“抗击打能力”远不如今日。
而到了2019年,美国的“对华脱钩”政策初见成效。
对华关税上调后,中美货物贸易额同比下降14.5%——打破了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中美贸易连年增长的趋势,美国也不再是中国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
2019年,中美贸易额出现下滑
可以说,在2019年末,中国的境遇是十分危险的。一旦美国按照此节奏,基本实现对华经贸脱钩,更加严厉的第二阶段制裁就会随之而来。
这种制裁,可以是“贸易禁运”,类似于二战时期美国对日本实施的那种,也可以是“诉诸武力”。
届时,中国的国运就危险了。
但是,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彻底逆转了中美经贸的流向。
由于当初美国选择的制造业转移地——印度、越南等国,防疫不力、疫情接连爆发,美国订单不得不回流中国。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中美双边贸易额高达6800亿美元,提前一个月刷新年度历史记录,美国也重新回归中国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
中美经贸联系的重新加强,延后了美国实施下一阶段制裁的时间表。
而美国对我们实施制裁的时间越晚,对中国越有利。因为我们的国力在上升、经济增速是远超美国的。
据估计,2021年中国GDP总量有望超过17万亿美元,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中国对美国GDP的占比,也将从2018年的67%提升至2021年的超80%。
这也就是说,2021年中国将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美国GDP80%的经济体。(据估计,1975年苏联GDP顶峰时,约为美国的75%)
此时,我们的“抗击打能力”,肯定与2018年不可同日而语,这是由中美两国经济体量的对比所决定的。
2、中国的机遇期还有多久?
有些令人意外的是,这两年虽然不少人生活比较困难(主要集中在餐饮、旅游业),但就我们国家整体而言,还是享受着“抗疫红利”的。
而展望2022年,新冠疫情带给中国的历史机遇,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特别是对于中美关系来说,当前“疫情”和“通胀”两大问题萦绕在美国人的心头,将继续迫使美国加强对中国的合作和依赖。
关于疫情,刚刚讲过。变种病毒“奥密克戎”,已经在西方国家全面扩散,美国人精心设计的、用来替代中国的全球产业链,仍将处于瘫痪状态。
而在通胀方面,美国人同样需要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由于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印制了4万亿美元钞票并投向市场,“大放水”导致美国物价全面上涨。
数据显示,11月份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6.8%,涨幅创40年以来的新高。
对于美国精英们来说,通货膨胀其实并不可怕——遥想上世纪70年代,美国连CPI10%以上的日子都扛过来了,并且还打赢了美苏冷战。
但可怕的是,全世界只有美国一家在通胀。
这边美国CPI已经接近7%,而在大洋彼岸,中国CPI只有2.3%,日本CPI才刚刚高于零。这与70年代,全世界一同通胀的情景大不相同。
中美通胀出现巨大差异
只有美国独自通胀的结果,是美元购买力下降。这将严重损害美元的公信力和霸权地位,而美元霸权则是美国霸权的一大根基。
为了稳固美元,美国不得不继续从中国购买廉价商品,以图减缓通胀。中美经贸间的“强联系”,仍将在2022年继续。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仍将有1年的时间窗口,用来发展和解决内部矛盾。
但是,这种由新冠疫情带来的历史机遇,还能持续多久呢?恐怕时间不长了。
从病毒传播学的角度看,所有的病毒都会有“传播力越来越强、致死率越来越弱”的倾向,这是由于自然选择所决定的。
例如曾经在一战末期传播于世,杀死2000万人的“西班牙大流感”,在1918年至1920年流行三年之后,突然销声匿迹。
西班牙大流感在流行3年后“消失”
其实,“西班牙流感”病毒并非突然消失,而是变异成了致死率更低、更易被人忽视的普通流感病毒,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从2020年到2022年,“新冠”病毒在世界上的流行,也将进入第三个年头。它会不会像当年的“西班牙流感”一样,3年时间后退化为普通病毒呢?
没人能知道答案。
但目前,WHO(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和上海的张文宏主任,都做出了“2022年是新冠最后一年”的大胆预测,我们不能排除事态如此演绎的可能性。
如果“新冠”病毒真的像“西班牙流感”病毒一样,传播3年之后,退化为普通病毒的话。那么从2023年起,随着全世界范围内的疫情消退,美国政府的工作重心,就会重新转向对华“脱钩与遏制”的轨道上来。
那么对于我们来说,2022年,将会是“大战前的最后一夜”。
此种“大战”,当然指的不是中美之间真刀真枪的冲突,而是两国在科技、贸易、金融、能源、价值观等领域的全方位竞争。
3、2022年,中国该如何“备战”?
在大战之前,一个普通士兵总会做一件事——那就是擦枪、给子弹涂油,以防在打仗之时,枪械因故障而卡壳。
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在大战之前,同样应该审视这个国家的“短板”,以防在激烈冲突时成为民族复兴的掣肘。
当我们全面审视2022年的中国,就会发现,我们至少还有“三大短板”亟需补上。
第一大短板在科技领域,众所周知,我们的芯片制造仍然被美国“卡脖子”。
展望2022年,台积电、三星等外部企业将实现“3纳米”芯片的量产,而我们的国产芯片仍停留在“14纳米”的水平,距离头部企业有三个代际的代差。
不过,芯片问题已经有了解决办法,那就是利用“举国体制”,由顶尖科学家带头攻关芯片科研难题。再加上国家大力投资,将科研成果尽快转化落地,缩小与西方的差距。
第二大短板出在能源领域,我们对于美国掌控下的中东石油仍过于依赖,能源安全得不到充分保障。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前十大石油进口国中,位于中东的沙特、伊拉克、阿曼、阿联酋、科威特分处第1、3、6、7、8位,中东石油进口占到了我国石油需求的一半以上。
一旦某一天,美国对华实行“石油禁运”,对我们的影响不可估量。
中东进口原油仍占中国能源的主要地位
所以,为了降低对美国掌控下的中东石油的依赖,一方面我们加强同俄罗斯的合作,从北方进口更多石油,但更重要的是发展新能源产业。
我曾在《中国的能源突围战》这篇文章中详细推演过,如果中国所有的家用车替换为新能源汽车,那么我们将完全结束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有力地保障能源安全。
中国的第三大短板,则出在金融领域,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与中国经济地位不符、且过于依赖美元结算体系。
由于历史原因,当前中国90%以上的外贸订单仍使用美元结算。即便是中国厂商与第三国商家直接交易,仍大多以美元为中介。
长此以往,如果有一天美国为了实现“对华脱钩”,拒绝人民币进入美元结算系统,那么中国与第三国的外贸就存在“被断流”的风险。(详见《美国金融制裁的“核弹”》这篇文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22年中国将以“冬奥会”为契机,向世界全面推广“数字人民币”。目前,所有冬奥会场馆百分百可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交易,与冬奥会有关联的宾馆、商店等,也大多开通数字人民币渠道。
冬奥会将成为数字人民币全面推广的契机
借“冬奥会”这个对外展示的窗口,2022年将会成为数字人民币在国际上推广的“元年”。更多外国商家有望绕开美元,直接使用低成本、更便利的“数字人民币”结算体系。
《孙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中国要想最终实现“和平崛起”,就必须要让对手看到,我们全方位地没有短板,没有能被对手掐在手里的致命缺陷。
面对中国没有取胜的希望,自然无人胆敢挑战,此为至高的“谋略”。
展望2022年,新冠疫情的存在,决定了中国仍将拥有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有利于我们尽快补足“三大短板”。
但是留给我们准备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4、2023年后,中国将会怎样?
跨过2022,展望2023年及更长时间,如果新冠疫情退散,中国的国运将会怎样演变?
我个人认为,未来2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的道路,可以用一个比喻来形容——攀登珠穆朗玛峰。
在攀登珠峰的道路上,有若干个营地,最后一个营地位于海拔8000米。而2022年对于中国来说,就如同这位于8000米的最后一个营地,容我们稍作休整。
珠峰线路上的营地
此后,我们就必须向着海拔8848米的峰顶全力冲刺,没有退路。越接近峰顶,中国将愈加艰难,一不留神就可能落入万丈深渊。
那我们何时才能登顶呢?答案可能是2028年。
根据经济学家预测,从2021年至2030年,中国GDP将年均增长5%左右。
按照此种速度估计,中国GDP总量将在2028年左右对美国实现反超,正式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大国。
疫情爆发后,中国GDP超美国时间从2033年提前至2028年
然而,正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中国GDP超越美国,并不意味着中美竞争的结束。此后,美国可能会做出更强烈的反扑动作。
有关这一结论,我们可以从中国GDP超越日本的历史中得出来。
2006年,中国GDP达到日本的60%之后,日本对华态度恶化,开始减少“对华援助”。
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
中国的快速崛起,引发了日本的不安和猜忌,并导致2012年中日“钓鱼岛争端”爆发。彼时,中国GDP是日本的1.3倍。
中美关系的发展路径,如果也按照中日关系来演变的话。2028年中国GDP超越美国后,美国反扑、中美博弈的烈度或许会进入顶峰。
此种博弈和冲突,何时才会结束呢?柏年认为至少要到2035年。
到了2035年,中国GDP将增长为美国的1.2倍,再考虑到人民币升值的因素,中国名义GDP或许会超过美国的1.3倍。
只有到那时,中美差距足够大,美国人才会彻底认清中华民族复兴的现实、放弃无谓的抵抗。
只有到那时,我们才可以说:“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
此后的中华民族,将带着“登顶珠峰”的荣耀,一路下山、一路坦途,去迎接“中国世纪”的到来。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