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30周年-立陶宛为什么敢第一个跳出来分裂国家?_风闻
后沙月光-后沙月光官方账号-2021-12-26 08:35
1991年12月25日晚间19时40分,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电视镜头前正式宣布苏联解体,这一刻距今已整整过去三十年。
戈尔巴乔夫最后说,“我是带着一颗不安心的离开的。”
他对他的国家和人民并不在意,他在跟叶利钦进行权力移交前的谈判中,关心的只是自己的养老金、警卫人数、公务汽车、住房面积、医疗……等问题。
在三个月前,戈尔巴乔夫就已经无条件签署了同意立陶宛等波罗的海三国脱离苏联的协议。
换句话说,立陶宛是在苏联还存在的情况下就分裂了国家,戈尔巴乔夫却没有去捍卫国家统一。
立陶宛是苏联解体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它在1990年3月11日就宣布独立,修改国名为“立陶宛共和国”。
那么,作为最小的加盟共和国之一,它为什么敢第一个跳出来公开分裂国家?
关于苏联解体因素,以前我写过很多,这次专门写写立陶宛。
波罗的海三国在80年代后期就一直在闹,但没有哪股势力敢公开挑战领土完整。拉脱维亚“反对派”在1990年元旦前夜还在苏军营地和党政机关大楼附近制造爆炸事件,尽管如此,苏联主权危机却发生在立陶宛。
谁给了立陶宛“反对派”的胆量?
给了它们分裂国家最大勇气的恰恰是戈尔巴乔夫本人。
以“萨尤基斯”为首的反政府组织完成了所谓“民主化”第一阶段后,1990年初就图穷匕见,要走向独立。
戈尔巴乔夫这才有点急了起来(在党内催促下),他于1990年1月11日开始到立陶宛视察,走了好几个城市,并与反对派沟通。
作为苏联武装力量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竟然承诺绝不会对立陶宛分裂行为使用武力,而“萨尤基斯”等组织同意暂缓做出过激行为。
这种所谓的“善意”能让分裂势力真的放弃分裂企图吗?恰恰相反,有了这颗定心丸,“萨尤基斯”变得更加疯狂,越走越远。
戈尔巴乔夫视察结束不到两个月,1990年3月初,立陶宛最高苏维埃举行了并不合法的“选举”,获胜的是“萨尤基斯”,该组织领导人维陶塔斯·兰茨贝吉斯成为了最高苏维埃主席(他孙子就是现在的立陶宛外交部长兰茨贝吉斯)
3月11日,兰茨贝吉斯发布《立陶宛国家独立地位宣言》,并在议会得到通过。接着,兰茨贝吉斯成为总统,普伦斯克涅、布拉藻斯卡斯(原第一书记,1993年担任总统)成了总理和副总理。
戈尔巴乔夫却无动于衷,无论克格勃如何提醒他“萨尤基斯”背后是美国情报机构在资助和指挥。
“萨尤基斯”这帮人还有点担心苏军驻波罗的海部队和驻维尔纽斯的卫戍部队会采取军事行动,但整整过了半年,戈尔巴乔夫没有采取实质行动。
分裂势力和西方都受到了鼓舞,挪威甚至打算第一个承认立陶宛独立,瑞典一家银行则为立陶宛提供了数百万美元,以示支持。
兰茨贝吉斯在接受CNN采访时扬言:立陶宛就算没有天然气和石油也能活一百年。
问题是,苏联政府不敢切断对立陶宛的天然气供应,怕引起西方制裁。
9月,立陶宛颁布《政党法》,宣布苏共在当地为非法组织。
1990年10月4日,立陶宛再进一步,颁布《叛国法案》:任何本国公民如果参加外国政府或组织的危害立陶宛主权的活动,至少判刑15年,最高死刑,并没收一切个人资产。
所谓“外国”,就是指苏联,这项法律令立陶宛的苏联国家机构公务员们人心惶惶,但戈尔巴乔夫还是没有反应。
11月20日,立陶宛又宣布建立国防部(当时叫国土保卫局),组建军队,还成立了外交部。
12月,戈尔巴乔夫喜气洋洋地跑到挪威奥斯陆接受诺贝尔和平奖,他在立陶宛事件中的软弱表现给他“个人荣誉”加分了。
然而,切断了与莫斯科联系后,立陶宛经济迅速恶化。
1991年1月6日下午,立陶宛宣布食品价格大幅度上调,第二天,维尔纽斯全城大乱。
1月8日,普伦斯克涅内阁垮台,一些立陶宛籍士兵携带武器逃出军营,局势进一步恶化。
由于出现了威胁军队稳定的问题,苏联国防部长亚佐夫元帅、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内务部部长普戈三人联合下达了出兵命令,事先报告过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没有同意,也没有反对,他不想负责任,只是默许了军队的行动。
苏联国防部副部长瓦连尼科夫被紧急派往维尔纽斯指挥军事行动,同时国防部建议将立陶宛移交给总统直接管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恢复稳定。
然而,戈尔巴乔夫拒绝了这一建议,他认为这不符合“民主”原则。
房子都着火了,戈尔巴乔夫首先考虑的却是救火姿势是否优雅,是否能符合西方标准?
亚佐夫、克留奇科夫、普戈三人当时告诉戈尔巴乔夫说,波罗的海地区还没有丢掉,如果莫斯科能采取最低程度的行动(动动小指头),那么,立陶宛当地的爱国党员和群众完全可以让胆大妄为的“反对派”恢复清醒。
戈尔巴乔夫却扯起法律问题,立陶宛不仅已宣布独立,还出现了大规模混乱,法律能解决主权和社会问题?戈尔巴乔夫的迂腐和犹豫,再次鼓舞了分裂分子及其背后势力的气焰。
1月10日,一些捍卫国家统一的人士在立陶宛成立了“民族自救委员会”,他们中许多人之前曾遭到分裂分子毒打。
“民族自救委员会”以立陶宛人民名义向维尔纽斯卫戍部队和波罗的海军区求援。
这样,1月12日白天,苏联军队进入市区,控制了电话总局。夜间,装甲军也开进了维尔纽斯。
13日凌晨1点30分,克格勃特种部队“阿尔法”占领了电视台大楼,西方媒体称“阿尔法”在行动过程中打死了14名立陶宛人。
1991年1月16日,立陶宛人在“反对派”的煽动下,发起了抬棺示威,西方媒体进行了最为广泛的报道。
美国在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百忙之中迅速介入了“电视台大楼事件”,一口咬定是“阿尔法”屠杀立陶宛人。
老布什警告说,苏联在立陶宛的行动,有可能使美苏关系发生倒退甚至改变。接着,北约、欧共体、日本也纷纷谴责莫斯科,威胁要撤回经济援助……
但在2000年6月3日,俄罗斯《消息报》发表《记者调查》报告证实,“电视台事件”的屠杀者是“萨尤基斯”武装人员,他们从电视塔附近的高层建筑向民众开枪,制造血案,再栽赃到“阿尔法”特种部队头上,以配合西方对莫斯科强大舆论攻势。
“萨尤基斯”领导人之一佩特克雅维丘斯后来承认,当时是立陶宛“国防部”部长调来了18名苏军边防兵(自己人),换上便装,拿苏军军用子弹从高处向人群射击。
不过,“1.13电视台事件”已被西方“定论”,再讨论意义不大,毕竟苏联都亡了。就像2014年乌克兰“基辅血案”,那两名向人群开枪的格鲁吉亚杀手被审判又如何?他们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
而已经控制多个重要建筑的苏联军队,又在莫斯科要求下被莫名其妙地撤回了驻地。
1月14日早晨,戈尔巴乔夫顾问巴卡金等人建议他亲自去一趟立陶宛,向遇难者家属表示慰问,同时与反对派对话,甚至可以当场承认立陶宛独立。
戈尔巴乔夫同意了该建议,但一个小时后又取消了访问行程。理由不是他反对承认立陶宛独立,而是担心克格勃无法保证他的人身安全。
接着,戈尔巴乔夫召开最高苏维埃小范围会议,亚佐夫元帅、普戈等人力主强力解决立陶宛问题,得到了一些代表的支持,但戈尔巴乔夫却顾左右而言他。
军队代表、议员“联盟”小组组长阿尔克斯尼斯上校被激怒,他直接指责戈尔巴乔夫是叛徒,因为总统完全知道“萨尤基斯”这伙人背后是什么势力在控制,却不采取行动。
而支持叶利钦的代表们也在会上指责戈尔巴乔夫是叛徒,不过,他们说的是“民主自由”的叛徒,因为戈尔巴乔夫没有放手让立陶宛独立。
(左到右,亚佐夫、雷日科夫(总理)、亚纳耶夫(副总统)、总统,三个苏联捍卫者和一个破坏者)
在这次关键会议之后,戈尔巴乔夫还是什么也没有做,只是派出特使到立陶宛进行“和平对话”。
1991年2月初,冰岛政府率先承认立陶宛独立,与其建立外交关系。
2月9日,立陶宛举行了公投,宣布完全独立。
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倒下,引起了一泻千里的崩塌……既然分裂国家行为不受惩罚,其它分裂分子又何必再小心翼翼?
西方立刻赞美立陶宛公投独立是“民主”的胜利。
而在1991年3月17日,苏联举行国家存留全民公决,投票公民人数占法定人数80%,结果是支持保留苏联的公民占76%。中亚国家支持率最高为98%,最低为93.7%,乌克兰也有70%。但西方对于全民公决结果保持了可耻的沉默,这就是它们的“民主”。
戈尔巴乔夫居然能承诺不对立陶宛分裂行为使用武力,简直是给立陶宛送去了独立福音。
戈尔巴乔夫他们在乎的根本不是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安全,而是西方的奖项、西方的评价、还有国内亲西方文人的吹捧。
他以为在走向天堂,却将人民带进了地狱。
祝另一个超级大国早日去跟苏联在天堂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