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应该是不缺吃的?可我的成长经历是什么,是盐腌的萝卜和辣旮沓都舍不得放开吃_风闻
大萝卜根-2021-12-27 22:08
【本文来自《计划经济时代,东北最常听到的一个词是“调拨”》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吕华阳
- 我,三线兵工厂子弟。
《钢的琴》,我至今没敢看。
为什么?
四个字,感同身受。
你们谁半夜捡过菜市场的菜叶子?
你们谁半夜捡过菜市场的烂水果?
你们谁试过一个冬天只能吃酸菜和卷心菜?
东北的重工业几乎撑起了整个国家的工业体系,然后改开了,不需要他们了,这个我能理解,但是,请你们稍微尊重一点东北,尊重一点这个为了共和国发展奠定基础的共和国长子。
他是穷,但这不是你鄙视他的理由。
‘你们谁半夜捡过菜市场的菜叶子?你们谁半夜捡过菜市场的烂水果?你们谁试过一个冬天只能吃酸菜和卷心菜?’————这算啥?不知道你们城里,山东70年代农家子弟一枚;小时候,没地方去捡‘菜市场的菜叶子’,没地方去捡‘菜市场的烂水果’;
在一些人想来,农村该不缺吃的;可我的成长经历是什么:盐腌的萝卜和辣旮沓都舍不得放开吃,切丝蒸熟都算改善生活了(做得少,因为这样吃起来消耗得多)。
再说主食,那时候是地瓜,地瓜切片晒干然后储存;另一部分新鲜地瓜直接储存在挖好的洞、地窖里;日常的饭就是地瓜干蒸熟或地瓜干砸碎和水团球蒸熟,搭配储存的新鲜地瓜吃;地瓜干磨碎蒸成的窝头或饼子(即黑窝头和黑饼子)很少做,我觉得可能是那样消耗量大,兼之磨面工具少。——这是一个孩子少,条件还算不错的家庭的(本人的)记忆。
前两天还有一个直辖市成长的,号称早就解决了温饱问题。。。——看来,当时也是直辖市优于普通城市,城市由于城镇;至于我们农村,你听多少老一辈和亲身经历的人抱怨过吗?反正在我看来,那就是一段成长的经历,拿来跟现在比也不是以抱怨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