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赵伟国的资本劫,不仅仅是同行相欺_风闻
正经社-正经社官方账号-发现公司价值,解读财经大势,警示投资风险2021-12-27 18:22
文丨吕行 编辑丨百进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因为资金流动性问题而重整的紫光集团,原本要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智路建广联合体,但此举却动了紫光集团现任管理层的蛋糕。
近期,健坤集团实际控制人、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发布公开举报信,宣称紫光集团重整引进战投过程中,涉嫌造成734.19亿元国有资产流失等诸多问题。
正所谓,**只有同行之间才是赤裸裸的相轻。**健坤集团与智路建广都是大型投资集团,双方在集成电路产业并购投资中早有交锋。这一回,紫光集团陷入债务危机后,其经营方健坤集团面临着被老对手彻底踢出的局面。
01
成也资本,败也资本
就在负责重整的管理人与健坤集团陷入“口水仗”,为紫光集团重组蒙上阴影的时候,紫光系上市公司的股价也是连连下挫。短短一周时间里,紫光股份和紫光国微市值就蒸发了近200亿元。
显然,资本市场不仅仅是忧虑重组拖延会把紫光集团彻底推入破产的深渊,导致旗下上市公司的动荡,也在于细究起来,赵伟国要为紫光集团的债务危机承担主要责任。
紫光集团是由清华大学于1988年创办的校企,拥有充沛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以及清华的人才输入,一起步就高出同行好几个台阶。但校办企业的管理经验缺乏,也让其发展缓慢。直到 2009年引进了新的管理团队,赵伟国的健坤集团。
赵伟国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早期的财富积累主要来自于投资房地产行业,随后又抓住了清华大学进行混合所有制试点的机会。从股权架构来看,紫光集团由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校企平台)持股51%、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由赵伟国个人实控)持股49%。赵伟国以少数股东实控人身份担任紫光集团董事长,并负责企业经营管理。
赵伟国十分善于利用资本的杠杆属性。在他的掌舵下,紫光集团开始了融资扩张之路。健坤集团控制紫光集团主体后,以清华大学、紫光品牌及无形资产强力背书为主,再通过少量固定资产抵押为辅,进行债权融资。丰厚的资金支持下,紫光集团频繁发起并购,而且一向以出价高、行动快著称。
在A股市场,紫光系的足迹曾一度遍布30多家上市公司。对资本运作,赵伟国并不避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道:“并购行为是紫光集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一个正常现象,没什么太特别,我们是新来者,所以有点引人注目,慢慢大家会习惯的。”
紫光集团先后耗资17.8亿美元、9.07亿美元、25亿美元分别收购展讯通信、锐迪科微电子、新华三公司的股权,组建长江存储。在2018年,紫光集团旗下紫光联盛更是大手笔拿下立联信,交易金额高达22.66亿欧元,逐步完成了紫光集团对半导体产业链“从芯到云”的部署。
紫光集团主要发展历程(《正经社》整理)
《正经社》分析师认为,十余年时间里,健坤集团通过控制紫光集团管理资产合并报表超过2000亿元,使紫光集团成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龙头企业,拿住了一批优质资产,但也恰恰是这种激进的资本运作方式,让紫光集团的根基逐渐不稳。
通过一系列并购,紫光集团确实补足了在集成电路产业的短板,但这并不是一个高回报的行业,反而需要不断投入高研发费用和生产线建设。因此紫光集团除了支付高昂的收购对价外,还需要为这些收购来的资产,追加大量的后期投入以及投后管理。
**不断的投入下,资产负债率持续高涨。**到2020年,紫光集团资产负债率高达68.41%,近3000亿元资产,负债达到了2000亿元,且多为短期负债。高负债其实并不一定可怕,因为这种并购扩张模式,更注重资产规模和现金流能力,只要能够偿付利息,这种举债并购模式就能进行下去。
不幸的是,2017-2019年,紫光集团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39 亿元、-67.86 亿元和-127.63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经营性活动净现金流仅25.38亿元,以紫光集团的负债规模,已经无法支付每年百亿元的利息。
捉襟见肘之下,紫光集团在2019年债券报告中警告了偿债压力。到了2020年11月,因为存续债大跌,紫光集团暴露出多起债务违约事件,进而引发了严重的债务危机。
02
趁虚而入,冤家路窄
紫光集团出现流动性危机后,作为紫光集团大股东的清华控股引入专门工作团队,开展债务风险化解工作。2021年7月16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紫光集团有限公司重整一案,并于同日指定紫光集团有限公司清算组担任紫光集团管理人,具体负责开展各项重整工作。
健坤集团发布的一份声明宣称,紫光集团管理人接管了健坤集团作为紫光集团股东的全部权力,完全接管了紫光集团股东会、董事会、管理层的全部权力。紫光集团管理人的介入,让赵伟国不仅失去了紫光集团的控制权,也失去了对资产重整的话语权。
12月13日,紫光集团管理人在上交所网站发布公告称,已经正式与战略投资者签署了《重整投资协议》,制定了重整计划草案,确定北京智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建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牵头方组成的联合体,为紫光集团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战略投资者,出资600亿元承接重整后的紫光集团100%股权。
不同于健坤集团主导下的紫光集团举债扩张模式,智路建广是典型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以股权融资来并购资产,这种模式相对稳健,没有那么大的偿债压力,但也因为杠杆相对较低,规模扩张较慢。不过,智路建广管理的资产规模也有1000多亿元。
天眼查信息显示,智路资本成立于2017年5月,注册资本为1亿元,李滨为公司实控人。
智路资本股权穿透图
建广资产成立于2014年1月,注册资本为1亿元,国资下属的中建投资本管理(天津)有限公司为第一大股东,建平天津是第二大股东,李滨正是建平天津的实控制人。
建广资产股权穿透图
智路建广专注于集成电路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并购,所参与的产业并购投资项目如安世半导体、安谱隆、UTAC、日月光收购等也都是百亿级的项目。其主要依托中关村融信金融信息化产业联盟的成员产业力量,建立了自己的集成电路产业链资源。
《正经社》分析师发现,正是这种对集成电路产业链的投融资能力,以及可以利用现有资源为紫光集团重组提供产业整合空间,使智路建广在紫光集团重整项目中,获得了重要的加分项。
因为彼此都在集成电路产业做并购投资,智路建广与健坤集团此前就曾有过激烈的交锋。2017年建广资产与大唐电信、美国高通合资成立瓴盛科技,而这家公司与紫光集团旗下紫光展锐部分业务重合。
作为紫光集团在芯片设计布局中最重要的一环,紫光展锐被寄予厚望,但由于起步较晚,紫光展锐更多的市场是在低端芯片上,而瓴盛科技恰恰也是以此为开端,于是双方展开了激战的价格竞争。
**这在当时引起了赵伟国的强烈不满。**在他看来,大唐电信没法把芯片产业做好;并对跟高通成立合资公司以及李滨作为资方的牵线搭桥进行了严厉指责。
因为李滨参与了对瓴盛科技的投资,让赵伟国认为这是自己人在打自己人,双方的梁子也就此结下。有媒体在采访赵伟国时,询问李滨是否就紫光集团重整与他进行过沟通,赵伟国宣称,李滨从来都没有找到过他。
12月15日,赵伟国以《谁的紫光?十问钱凯和范元宁》为题发布声明(钱凯、范元宁为紫光集团管理人之一),声称重整方案将直接造成紫光集团当期734.19亿元的国有资产流失,并直接点名其中大部分资产,将落入李滨等人的私人腰包。
03
资本有意,报表无义
赵伟国对智路建广的举报并非无的放矢。比如,紫光集团管理人此前发布的战略投资者招募公告显示,战略投资者应具备总资产不低于500亿元、净资产不低于200亿元、具备芯片产业和云网产业管理、运营或并购整合经验等原则性条件。
显然,智路建广并不符合这一要求,并且其管理的资产是投资人所有,管理公司实际上是无权随意动用的。因此智路建广才牵头与长城资产、湖北科投、珠海华发和河北产投等组成联合体,承接重整后的紫光集团,目的便是符合战略投资者资格。
重整草案显示,联合体成员通过其搭建的战投收购平台现金出资 549 亿元,整体承接重整后紫光集团 100% 股权。同时,联合体成员湖北科投现金出资 51 亿元收购长江存储项目资产,并承接与长江存储相关的担保责任。
对此,赵伟国宣称智路建广目前根本不具备600亿元资金的能力,而且认为紫光集团被严重低估,比如长江存储25.91%的权益,评估价值约为124亿元,但赵伟国提供的资料认为,长江存储估值约478亿元。
此外,赵伟国认为紫光集团是流动性问题,不是资不抵债问题,本次重整方案将直接造成当期734.19亿元的国有资产流失,其中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分别为紫光集团持有长江存储股权被低估、持有上市公司股票增值部分以及其余非上市公司股权被低估。
赵伟国部分举报与质疑内容(《正经社》整理)
《正经社》分析师看到赵伟国向媒体提供的举报资料,A4纸的厚度超过2厘米。据知情人士透露,这是赵伟国亲自整理打印出来的。
然而**正如赵伟国掌管紫光集团时,利用资本的游戏规则迅猛扩张,在这次重整中,紫光集团管理人也是运用了财务报表的游戏规则,证实紫光集团资不抵债。**紫光集团管理人宣称,紫光集团在赵伟国的经营下,清华控股和健坤集团在紫光集团的股权价值已经为负,并且认为健坤集团和赵伟国散布不实信息,企图干扰重整进程。
面对赵伟国厚厚一摞的举报材料,紫光集团管理人和智路建广也在见招拆招予以回击。但由于赵伟国的举报,有可能大大增加重整的时间,进而进一步触动紫光集团债权人的利益。
这一次,赵伟国显然站在了资本的对立面,成为了除他和健坤集团以外,紫光集团大量利益相关方眼中的绊脚石。【《正经社》出品】
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正经社,我们将对上市公司持续进行价值发现与风险警示
转载正经社任一原创文章,均请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