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前强行拉高估值,散户不够用国资来凑,商汤科技会破发吗?_风闻
紫财经-一个鲜活,有深度,有温度的财经&科技自媒体2021-12-27 11:05
12月23日中午12:00是商汤科技IPO截止认购的时间点。据说,招股仅仅24小时后,商汤本次公开发售已获超额认购。不过,此后人们并没有听到更激动人心的消息,一些热门股常常出现的数十倍几百倍超额认购的景象跟商汤无缘。
认购结束后,有报道称,14家主要券商融资额只有13.37亿港元,相当于公开募资额的2.23倍,而在首次招股时,17家券商合计融资额为30.8亿港元,超额认购倍数为4.1,也就是说,本次融资额仅为前一次招股的43%左右,散户热情明显降低。对于已参与认购的股民来说,他们现在或许应该在心里祈祷商汤不要破发。
商汤科技二进宫
放在半个月前,紫财经基本不会有这样的担心。
当时,商汤科技按部就班向港交所进军,计划发行15亿股B类股份,发售价不超过3.99港元/股,预计至多筹资60亿港元,原本12月17日即挂牌交易。没有人想到,就在商汤离上市只差临门一脚的当儿,风云突变,美国财政部突然将该公司列入“非SDN中国军工复合体企业名单”。
按照规定,美国投资者不能参与被列入清单公司的公开市场股票及衍生品交易。商汤受这一惊吓后,不得不中止招股计划。
此次招股系商汤科技二进宫。一众美资背景投资者撤退后,该公司身上的压力很大。紫财经曾预测,商汤科技重启上市,将会压缩融资规模并适当下调发行价。
出乎意料的是,“亚洲人工智能之王”很倔强,既没有压缩融资金额,也没有下调发行价格,而是拉来部分基石投资者为自己造势。
前一版招股书显示,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国盛海外香港、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上汽香港、广发基金等9家机构投资者以合计4.5亿美元的代价认购9.12亿股,占总发售股份的60.8%。
招股书更新后,基石投资者总数保持不变,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仍排在榜首,认购金额与认购股份占比也与上次一致,不过,广发基金等5家机构投资者换成了新面孔,更重要的是,斜刺里杀出的徐汇资本变身第二大基石投资者,认购金额为1.5亿美元,认购股份占发售股份的20%,国盛海外香港的认购金额与认购股份也增长了363%。9家基石投资者认购股份最高占商汤科技实际发售股份的69%,真正流入到散户手中的股份大大减少。
国资成接盘侠?
天眼查APP显示,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系中国诚通控股集团发起设立的一个国家基金;徐汇资本的资本由上海市徐汇区国资委全额出资;国盛海外香港为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后者由上海市国资委全资拥有;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由上海国盛集团、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及上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设立,而该等公司均由上海市国资委全资拥有。
至于上汽香港、国泰君安证券投资、泰州文旅就不用一一介绍了。换句话说,除了香港科技园创投基金、希玛眼科外,9家基石投资者的7家均系各级国资。在商汤科技落难的时候,国家对商汤科技确实不薄,可是,商汤科技是如何回报我们的国家的呢?
2018年,商汤发行了28.95亿股C-2优先股,现金代价为5.33亿美元(相当于人民币33.99亿元),折合1.17元/股。在同年和次年发行的C+系列优先股、C++系列优先股、C-prime系列优先股价格分别为1.54元/股、1.95元/股、2.19元/股。
2020年8-11月,商汤进行了D轮融资,涉及金额109.76亿元,折合2.43元/股。几乎与此同时,商汤又开展了D+轮融资,价格涨到了2.70元/股,较D轮涨了11%。这个涨幅比C-prime到D轮历时一年的涨幅还要高。
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大幅拉升估值,这在当时不太好理解,现在不言自明:如果之前不做估值,商汤科技现在高得离谱的发行价格怎么炮制出来呢?即便有D+轮融资价格作为参照,3.85港元至3.99港元的发行区间也不算低,不到半年溢价16%-21%,这通货膨胀的速度够厉害的,莫非是把危急时刻拔刀相助的国资当接盘侠?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D+离上市的日子近在咫尺,金主们仍然不买账,只有D轮四成的融资额度让商汤科技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一直从去年11月拖到今年6月底才勉强凑出来,结论只有一个:投资者认为2.70元/股这个价格有点不值。这让3.85-3.99港元接手的投资者情何以堪?
急不可待的教授们
商汤科技一直对自己的研发团队无比自豪。截至2021年6月30日,该公司共拥有40名教授和3593名技术研发人员,包括250多名博士及博士候选人。在传统印象中,教授往往都是醉心科学研究的一群人,但商汤刷新了人们的认知。
第一次冲击港交所失败后,商汤科技不经任何休整便卷土重来,也全然不顾近期港股表现不佳,恒指直逼近二十年来最差水平的残酷现实,这跟其内忧外患分不开。
几年前,商汤与旷视、依图、云从被外界称为AI四小龙,一度在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融资总额在100亿美元左右,金主抢着投资,可是几年过去了,几个独角兽没有一家真正实现产业化,盈利模式极不清晰,竞相比较谁的亏损金额最大。
2018-2020年及今年上半年,商汤科技营收分别为18.5亿元、30.3亿元、34.5亿元、16.5亿元,同期亏损34.3亿元、49.7亿元、121.6亿元、37.1亿元,三年半累计亏损242.7亿元,折合日均亏损1900万。剔除股份支付后,商汤的亏损额也足以震惊所有人。
投资者的耐心即将消耗殆尽。
A-1系列、A-2系列及B-1系列优先股投资者、B-2系列及B-3系列、C-1系列至C-prime系列优先股投资者下注时均与商汤科技签有赎回条款,若后者未能在指定日期完成IPO,有权要求商汤科技赎回手里的股份,该指定日期分别为2021年10月10日、2022年1月25日。
商汤科技已经错过了自己与A-1系列、A-2系列及B-1系列优先股投资者的约定,B-2系列及B-3系列、C-1系列至C-prime系列优先股的赎回日期也近在眼前。所幸的是,今年6月23日,A系列至C-prime系列优先股股东大发慈悲,同意将赎回日期延长至2023年1月31日。
显然,商汤科技不抓住最后的机会赶紧上市接下来就有大麻烦了。若能在12月30日成功登陆港股,商汤就可以成功把自己的麻烦转移到接盘侠手中了。(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