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马保国还丢人! “爱国”拳手翻车背后,一个行业黑幕被揭穿了_风闻
金错刀-金错刀官方合作-科技商业观察家,爆品战略理论提出者2021-12-27 09:40
文/ 金错刀频道
“这是2021年中国最耻辱的一场比赛!”
一场“中日对决”,引发了舆论的轩然大波。
半个月前,一位自封为“中国搏击一拳一腿第一人”的网红选手李玄武,向日本世界级拳王木村翔叫板。
玄武口口声声的表示,要在名为“汉武传奇”的表演赛擂台上。自己靠拳击规则击败他。
主办方还为这个比赛起了个名字,叫“翔武争霸”。
最终在擂台上,玄武赢了,但玄武战胜木村翔的方式,却是光天化日的作弊。
玄武用一个倒栽葱,迫使毫无防备的木村翔退赛,不仅严重违反了拳击规则,动作还极度危险。
赛后交流上,木村翔更表示,自己根本就不知道规则变了,依然用拳击规则比赛,木村翔的教练,也是在开赛半小时前才刚知道规则变更。
玄武的“作弊”,在中日搏斗圈都引发了轩然大波,有人评论:“即使是表演赛,但既然不按规则办事,那干嘛不带枪呢?”
日本选手更是讥讽:“这个‘汉武传奇’的赛场,是一个‘充满欺诈’的世界。”
而玄武非但没有认错,反而嚣张回应“中国打日本,还需要规则吗?他不死我睡不着觉啊。”
如此离谱的拳击比赛,只是当今国内商业搏斗乱象的一个小小缩影。
“中国式假赛”盛宴:
拳王遍地走,暴打日本留学生
近几年的中国商业搏击,是一场财富盛宴。
从2011到2015年,中国商业搏斗产业增速每年能达到20%,2019年规模已经达到300亿。
图片来源:体育产业生态圈
国内放宽商业比赛的限制后,搏击赛事更是蓬勃发展。
但玄武的狂傲,却点出了“搏击繁荣”下的乱象:比起专业性、噱头最重要。
1.中国“拳王”,靠暴打日本留学生立威
打日本人,成了中国擂台的流量密码
2015年,在轻量级洲际冠军金腰带的比赛上,曾经出现过一位号称“日本冲绳最强空手道”的选手孤山信。
赛前,孤山信频频挑衅,各类“中日对决”的报道铺天盖地。
结果到了赛场上,没坚持多久,孤山信就主动认输。
有好事者去查孤山信的战绩,发现这位“最强空手道”只打过一场比赛,“孤山信”本人更是身份成谜。
三年后,酷似孤山信的选手再次现身,只不过这次,他的身份成了蒙古拳王“甘图乐和尔”。
后来有人爆料,所谓的“外国拳王”,其实只是3000元请来的外国留学生。
但靠着留学生们,这些打拳的生意人摇身一变,个个都是脚踢“东亚病夫”招牌的精武门陈真。
只不过,“爱国选手”们的成绩越显赫,中国搏斗的公信力就越差。
在后来的一些中日对抗赛上,中国选手还要穿着“我们不打留学生”的T恤自证清白。
“玄武”们比赛时撂下的狠话,一句句都变成了中国搏斗的笑话。
2.比赛靠山寨,冠军都给假赛站台
除了参赛选手是假的外,一些比赛本身可能都是假的。
2017年,一场名叫“武林龙斗士”的比赛开赛,裁判长接受采访时,还戴着WBC(世界拳击理事会)的金腰带来刷热度。
结果最后的冠军,却是一位战胜了“散打王”的“点穴大师”。
2017年,中国拳坛更发生了一场轰动性事件:挑战过两次世界拳王的洲际冠军裘晓君,竟然还参加了“山寨假赛”,变相站台。
事件一发,WBC主席亲自下令彻查,中国赛区负责人引咎辞职,裘晓君被禁赛一年。
管控力度虽大,但这些山寨赛事依然屡禁不绝,不加上“世界、中国”的字样,不找个权威机构背书,仿佛就不够上档次。
此次玄武参加的“汉武传奇”,也是看似有官方机构授权,实则涉嫌侵权的山寨比赛。
连比赛都是草台班子,拳击结果又谈何公平?
百亿资本加持下,赚钱反要靠情趣店
为何中国的商业搏击市场,乱象数不胜数?
乱象背后,是中国商业搏击的“贫富差距”相当严重,有人仅靠噱头,就能屹立十余年不倒,有的选手兢兢业业,却只能拿到几千元薪水。
中国商业搏斗,成了炒作家的最佳致富路,也成了冠军们的死路。
我们以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综合搏斗赛事UFC(终极格斗冠军赛)为例,即便搏击本质上不如足球、篮球赚钱,但国内UFC选手的待遇,也低到令人触目惊心。
国内顶尖的UFC选手李景亮,他所参加的次中量级,是竞争最激烈的段位,但他却能排名前十五,当之无愧的国内第一人。
就算如此,李景亮虽然能拿到百万左右,但他一半的钱要给自己的训练团队发工资,每月吃补剂和肉的开销就有数万元,刨去机票,“到手的不剩多少”,输了还要减半。
而且,参赛对身体的损耗很大,每打一场,他可能就要休养一个月以上。
未成名之前,李景亮甚至只有2000元的出场费,入不敷出。
获得中国首个UFC冠军,被称为“中国女子搏击第一人”的张伟丽,也是同样的境遇。
拿到冠军前,张伟丽在UFC的出场费是20万元(不包括扣税),直到夺冠后才攀升到百万水平。
就算拿到冠军后,张伟丽也表示,自己根本不敢停下来,因为还要养团队。
最国际化、最顶尖的UFC中国选手尚且如此,其他优秀选手打了十年,可能都买不起一套房子。
根据凤凰周刊的采访,国内一线搏斗选手刘文擘,甚至要去开情趣用品店,兼职教练来维持开销,“我不靠赛事奖金而活,那样太辛苦了”。
中国搏击这些涌入的资金,到底被谁赚走了呢?大多是被“有噱头”的选手和网红赚走了。
2016年,国外权威搏击媒体Combatpress,评选了年度最大黑哨,排行第一的,是一个叫“一龙”的中国搏击手。
一龙号称“少林武僧”,被宣传练过金钟罩,但一龙驰骋赛场十年,“官方黑哨”的争议,和对一龙真正实力的质疑也伴随了他十年。
但靠着武僧身份,一龙还是过的风生水起,出场费一场50万元打底,百万元是常态。
直到功成名就之后,一龙才说自己并不是僧人,当初是主办方为了宣传造势。
中国有不少优秀的选手,但在资本眼中,他们“没有噱头”,远不如一龙好炒作。
出场费紧缺,搏击选手的赞助更是稀有,在海外,搏击选手可以拿到运动饮料、体育用品、汽车的代言。
WWE的赞助商,从联合利华到肯德基应有尽有
但在国内,品牌方宁愿用弱不禁风的“小鲜肉”,也不愿意用这些货真价实的选手,张伟丽直到夺冠之后,才接到了一些美妆、服装、汽车的代言。
恶劣的商业环境下,一些名选手为了赚钱,只能“同流合污”去打假赛。
前国家搏击总教练邹国俊曾感慨道:“张伟丽获得冠军,就代表UFC在中国很成功吗?不是因为它有多高大上,而是因为我们自己有多矮矬穷。”
离不开网红的中国搏击,到底输在了哪里?
如今,像玄武这样的网红比比皆是,实力不佳,单凭噱头活跃在台前。
刀哥认为,中国商业搏击走向“网红化”,是因为造人设来钱太快。
玄武打造的是“爱国人设”,为此还专门参加“九一八中日对决赛”,一龙打造的是“武僧人设”,早期上场必定是少林寺装扮。
造人设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只造人设
UFC早期崛起的时候,也热衷于“造人设”。当时,UFC比国内的“野鸡”比赛还生猛,靠的是极为血腥的无限制格斗,要么站着赢,要么躺着被送出赛场。
一晚上决出胜负极有噱头,但到了后来,UFC的参赛选手,都是赚一笔快钱就走,最后濒临倒闭。
UFC后来之所以成功,靠的恰恰不是人设,而是正规的管理模式。
为了让赛事更加跌宕起伏,UFC通过分级,让水平相当的对手对垒;避免“一招必杀”,UFC设计了复杂的规则,对选手进行动作约束;为了拉新,一些新手比赛,甚至免费会开放给观众!
正规的商业运作,让UFC变成了长期连续剧,从野鸡比赛中脱颖而出,门票收入就能达到1000万美元。
一个200万美元发家,场地只有70平米的“烂比赛”,靠商业正规化,20年后达到了40亿美元。
但反观中国的商业搏斗,很多还停留在“野蛮商业化”的阶段。
一龙的主舞台《武林风》是国内赛事先驱者,当年靠着传统武术,中日对决赚了第一波钱,本可以进一步发展为中国的格斗大赛,但却沉溺在人设中不能自拔。
靠噱头,固然有短期的变现和流量,但得不到长期的观众留存。
这种不专业,在国内并不罕见:“大侠”称号遍地走、判罚不专业、甚至连场地可能都是随便搭的,大量快餐类的娱乐性比赛,挤压了竞技性比赛的生存空间。
成都的一场比赛,由于找不到拳手,甚至让初学者和打了几年的老手对垒,最终以新手被送进ICU,伤重不治收场。
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隔山打牛式”闹剧,更是长期存在于中国商业搏击中。
如果不能改变赚快钱的想法,再多的邹市明、张伟丽,也救不了中国搏击。
结 语:
中国武术圈中最会造人设的人,其实是马保国。
摆出“武学前辈”的架子,和“少林方丈”切磋收徒,在出丑后,马保国大方接受采访,更是给他圈了一波粉。
只不过在看似“豁达”的背后,马保国反手就给电影打广告,高调入驻短视频平台。
人设立得最成功,但凉得也最快。
中国搏击要想站起来,不应该是想着多出几个“马保国”吸流量,而是要去规范化、专业化。
最忌讳的,就是“激动过后,一地鸡毛”。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