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产业两岸的对比_风闻
士鸿-2021-12-28 18:28
半导体技术两岸对比。
两岸最顶尖的半导体技术,平均而言,中国台湾仍领先三到五年。但除晶圆代工,其他领域差距正快速缩小,几乎已无落差。两岸半导体产值,更很可能在今年交叉。
晶圆代工:联电明将被中芯赶上
《商业周刊》采访曾被《亚元》(Asiamoney)票选为亚太区最佳半导体分析师的前外资分析师陈慧明、里昂证券半导体产业分析师侯明孝、集邦拓璞产业研究院研究经历林建宏及半导体业界人士,针对两岸半导体实力差距做出解析。
首先,两岸差距最显著的晶圆代工。
台积电已量产业界最先进的7nm制程,此制程目前仅台积电和三星有能力生产。相较下,中国大陆最先进的晶圆厂中芯国际,目前仅能量产落后台积电的28nm制程。
但,这不代表中芯能被小觑。因为其很可能在明年就会追上昔日的晶圆双雄联电、并开始领先后者。
中芯14nm的试产良率,已快速从3%提升到95%。
虽然试产良率高,不等于未来量产量率高,但在联电已宣布将暂缓14nm以下更先进制程的研发后,若明年中芯成功量产14nm制程,等同该公司的技术正式追上联电。
封测:仅台积电、日月光赢三到五年
中国台湾地区大幅领先的领域,还有封装测试。以台积电用于服务苹果等少数客户的“CoWoS”和“InFO”两种技术来看,至少领先中国大陆五年,但台积电并非专业封测厂,此服务仅提供给其晶圆代工客户。
在封测业,先进技术大约只占三成生意,其他七成,比的是产能跟良率。目前全球前十大封测工厂中,第三、第六与第七名,都已是中国大陆厂商,对台厂造成压力,这也是日月光急着合并矽品的原因之一。
目前,中国台湾地区多数对封测厂与中国的实力几乎无差距,因此近两年,矽品和南茂陆续将中国子公司予紫光集团入股,用股权巩固合作关系,换区市场。未来中国台湾地区多数对封测厂仅能在产能、良率与客户关系上,与中国大陆较量。
材料与设备:中国大陆设备业务追过中国台湾地区
在半导体材料与设备领域,中国台湾地区最显著领先的,便是近两年因缺货、涨价而带动股价飙涨的硅晶圆。
目前台厂中唯一能供应12寸硅晶圆的环球晶圆,至少领先中国大陆三年,8寸硅晶圆也领先中国大陆两年,但其他领域便没有那么乐观,“自从汉微科卖掉后,中国台湾地区基本上没有人做半导体前段制程设备,中国大陆有刻意扶植本土设备商,中国台湾没有,其实硬要讲,中国大陆领先中国台湾地区。”
中国台湾地区半导体设备产业,几乎无研发生产整台设备,不过中国大陆正奋起直追(追赶上欧美厂商水准),但中国台湾地区不会。
记忆体:中国大陆方强攻新技术,占上风
中国台湾地区的记忆体产业自2009年由政府主导合并的“中国台湾地区记忆体公司”破局后,追赶先进制程的脚步转向保守,以获利为重。原本制程最先进的华亚科,则在2016年底被美光收购,成为其子公司。
大陆的长江存储,或合肥市政府投资的合肥睿力(长鑫)量产后,两岸在记忆体领域便无差距,中国大陆甚至因做出中国台湾地区从未生产出的快闪记忆体,将领先中国台湾地区。
IC设计:中国大陆破口在AI、物联网
最后,IC设计。以两岸技术最领先的联发科和华为子公司海思相比,两者已无差距。
同时,中国台湾地区IC设计厂商更面临两大挑战,首先是中国大陆不管品质,只问是否“量产”的进口替代政策。
日前传出,中国大陆官方要求面板厂京东方得采用至少五成的国产面板驱动IC,即使中国台湾地区公司如联永,其技术实力仍胜过中国大陆,也无法对抗打着国族主义的政策大旗。
第二个挑战,则是中国大陆 IC设计公司在AI、物联网等领域,用“共筑生态系统”、“卖软体多过硬体”的新战法崛起、并已经养出独角兽。
趋势,你一定要往生态系走,而不是供应链,供应链(的时代)就到苹果为止了。
虽然,中国大陆多数新崛起的IC设计公司,硬底子的IC设计能力不如中国台湾地区,但因靠近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华为等巨头构筑起的生态系,贴近客户,能更理解生态系中有哪些缺口未被满足,因而有机会崛起。简而言之,中国大陆IC设计公司现在更“接地气”。
未来三到五年,除晶圆代工和尖端封测外,中国大陆在各个半导体次领域逐渐追上,但,中国台湾地区还不到认输的时刻。中国台湾地区半导体业新出的战法。中国台湾地区的半导体业前方并非死路,只是夹在中美大国之间,得打一场比以往更灵活、更难的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