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的社交平台动态,成了谁的“财富密码”?_风闻
记者站-记者站官方账号-国内知名媒体人社群平台2021-12-28 11:02
前段时间,一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文,“73岁东莞清溪企业家豪娶29岁广西大美女,88万礼金+88万二房公寓+豪车一辆”。相关消息很快便在网上扩散开来,但事后被证实:照片系几年前一女生和外公拍的写真被盗用。
此事给这位女生及其家人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困扰,更重要的是维权费用高达10万之高,维权之路充满曲折。
同理,自去年始,市场上不断有声音将国内互联网界的张小龙、王兴等人不再活跃于社交平台或者设置查看权限的行为,炮制成“清空社交平台言论”,形容与明说抑或暗示其与互联网行业面临的强监管有关,有意制造焦虑。
事实上,这些人作为知名企业家,每天势必要处理很多公司内部的重要事项,不再活跃于社交平台更多的是为了将精力聚焦于战略决策,这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有的市场机构的过度揣测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构成了谣传,这既对很多不明真相的人们传递了虚假信息、形成了误导,也给企业和社会的正常运转带来了负面影响。
无论是个人面对的不实流言,还是企业遭受的虚假传闻,相同的都是: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而在造谣行为的背后都交织着各种利益盘算,譬如完整阅读很多无端揣测企业家所谓“清空个人社交平台”的文章,便不难发现其中潜藏的“流量密码”。
“流量密码”
作为颇具影响力的互联网从业者,微信创始人张小龙、美团创始人王兴和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等人的一举一动自然备受关注。
事实上,在他们依然活跃于社交平台上时,市场上就出现过打着收集或者分析他们在社交平台上所发表个人言论的噱头来兜售自己私货的情况。
如2016年前市场上就曾出现过相关文章,表面上是在盘点张小龙所发的2000多条饭否状态、借此想向读者展现出微信的成长“秘籍”,但文末赫然列出了一本书的购买链接,实则就是盗版商的卖书渠道。
换汤不换药,当张小龙在2016年设置查看权限、不再活跃时,市场上又涌现了一批以整理张小龙所有饭否状态为卖点的盗版书籍,宣传用语也多有渲染和夸张。
如今,张一鸣、王兴等企业家也不再活跃于饭否和微博等平台上。今年以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美团等公司相继进行反垄断调查,王兴的这一动作也被市场有些声音直接扣上“清空社交平台言论”的标签,大作文章。
《张一鸣一夜间清空微博到底为什么》、《美团创始人王兴也选择了沉默,料与被罚款有关》,这些文章表面上看起来像是行业评论,但实则逻辑经不起推敲、捕风捉影、近乎于谣传。
在谣传的背后,相同的情况又出现了。在“洋洋洒洒”几千字的文末还是清一色地出现了盗版图书的购买链接,套路是通过大肆传播这些文章推销将张一鸣、王兴的语录集结成册的实体书。这样的书还价格高昂,部分主流电商平台上一家店铺里售卖的《王兴饭否精彩语录合集》售价便高达100—300元不等。
贩卖焦虑
造谣出所谓“企业家清空社交平台”,甚至虚构他们的个人社交平台状态,成了一些机构和盗版商惯用的操作手法。
更具危害性的是,他们在此过程中,通过刻意制造具有对立情绪的吸睛标题和文章内容,来营造出热点话题,在文末加入非法出版物的购买链接,以此实现牟利。
彼时,张小龙不再活跃于社交平台,此类文章更多地还是从个人奋斗和企业经营的角度出发,从中杂糅出一些“真知灼见”,然后试图将这碗“鸡汤”和文末的书一并兜售给读者。
但到了王兴这里,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部分文章将他们从社交平台的行为跟国家监管和互联网语境的变化相挂钩。尤其借美团被罚这件事,要么历数美团是如何置骑手和商家于水火而不顾,要么将王兴的这一行为归因于互联网语境变化下日益增多的“翻旧账”现象。前者刻意制造出美团与商家、骑手之间的对立,后者有意制造了王兴与网民之间的矛盾。
通过刻意制造对立情绪,这些机构和盗版商收割到了流量、获取到了利益,但却对社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撕裂人群,破坏共识。他们谋取个人私利,造成的负外部性却要由整个社会来承担。
但事实上,作为平台的美团的与骑手和商家本来就是共生共荣的关系。2021年上半年,美团平台日均活跃骑手超过100万人。美团研究院调研数据显示,6成全职骑手月收入高于5000元。
王兴在饭否和微博上的言论更多的是一名普通人在发表着他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其中既有高谈阔论,也有人间烟火,真实而有趣。他的这一动作不需要被过度解读乃至无端揣测,不再活跃于社交平台上的王兴在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经营美团这家公司。
维权不易
如同俗语“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所言,造谣几乎零成本,但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企业来说,遭受谣言伤害后想要真正维权难度大、成本高。
可以明显看到,在那些涉嫌造谣的文章下方,吸睛的标题和具有煽动性的内容一般会吸引到很多人的阅读,留言区更是充斥着对于企业和企业家的喊打喊杀声,这种情况很容易带偏风向,对那些不明就里的读者形成误导。
误导一旦形成,容易固化成人们的刻板印象,从而对企业和企业家造成巨大而长远的负面影响。荒谬的是,文章的素材是否可信、逻辑是否严谨、观点是否客观,这些最重要的已无人关注,因为造谣者看到了传播效果,信谣者也收获了情绪高潮。
如在相关文章下方,有人言之凿凿道,“外卖不仅难吃还贵。搞坏了中国人的身体。培养了大批懒汉,啃老族。建议25岁以下禁止点外卖”,夸张话语背后充满着一股盲目的自信。他没有看到餐饮线上化所带来的社会效率的提升,更罔顾疫情发生后外卖在抗议过程中所发挥出的巨大作用,对企业和社会的运转产生了错误的认知。
所以,部分机构和盗版商联合导演出的谣言实实在在地损伤了这个社会,不过我们已看到监管部门正在出手、整顿相关乱象。
12月22日,中央网信办召开了全国网信系统视频会议,部署开展“清朗·打击流量造假、黑公关、网络水军”专项行动。其中有一条为持续整治网络黑公关乱象,重点打击以在网上发布负面信息为由,对他人进行敲诈勒索,牟取不当利益的行为;整治蹭炒社会热点,炮制所谓的“热文”、“爆款”,刻意煽动网民情绪进行恶意营销的问题。
作为媒体而言,应该严守行业底线,不得靠捕风捉影、无端揣测、刻意制造某种社会焦虑情绪吸引流量,以此为自己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牟利;作为读者来说,应该努力具有一颗冷静而又克制的头脑,不盲从、不跟风。造谣和传谣者,非蠢即坏。
(来源|AI蓝媒汇 作者|齐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