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悍刀行》看了22集,有些话不吐不快_风闻
四味毒叔-四味毒叔官方账号-2021-12-28 10:32
文 | 李星文
《雪中悍刀行》已经播出的部分一言以蔽之,就是连环刺杀。
基本上是公路片的结构。开始,北椋世子徐凤年(张若昀 饰)游历江湖,回家途中不断遇险。继而是回到王府正式还归世子身份,在自家地盘上不断有人行刺。然后是前往武帝城,路上反复遇到截杀。
一方面是江湖叙事,动作场面密集。另一方面是谋略纵横,徐凤年父亲北椋王徐骁(胡军 饰)和他的政治对手,一再明争暗斗。
《雪中悍刀行》是大IP,改编成剧自带弹幕功能,热议纷纷。同时它也是眼下金庸、古龙之外荧屏上罕见的武侠剧,做了诸多反常规的尝试。
22集看下来,有一些感想不吐不快。
一
就改编说几句大实话
《雪中悍刀行》主体是武侠小说,带有玄幻的成分。电视剧也是这么拍的。
武侠小说又称“成人童话”。因为是童话,所以能吸引到少年人。因为有“成人”作为定语,所以给成人看也不违和。尤其是金古小说,既有少年热血,又有成人省思,说老少咸宜也不为过。
本世纪初,互联网勃兴,网络小说汹涌。一批80后作家乘时而起,创作了大量类型小说,在网上发布。男频重武侠、玄幻,女频重言情、虐恋。
在那个网文的黄金年代,作者年轻,读者年轻,书中写的奇想世界和浩茫心事都年轻。网络小说以想象力驱动,以满足年轻人打破框束、“实现”自我的心愿为旨归。
年轻人前程远大,但现实中又受到种种规训。于是,摆脱父权师权、打破既有秩序、挣脱社会法则,成了很多小说热衷描写的内容。
课业沉重,就写天纵奇才,无师自通。向往异性,就写红袖添香,处处留情。总觉得威权压顶伸不开腿脚,就写江湖老朽被打得落花流水,历史翻开崭新的一页。
说到底,武侠小说是“青年文学”的一支。金庸花10年时间修订旧作,把它们由爽文拉到了较为严肃的文学境界。而篇幅浩繁、随意性强的网络文学更多停留在了少年热血和恣意狂想中,同时带有较多的感官刺激的元素。
好看不好看?好看。过瘾不过瘾?过瘾。作为网络小说,甚至作为纸质小说,优点非常突出,缺点可以忽略。但作为更加全年龄、大众化的文艺形式,作为生产流程更为复杂的视听产品,电视剧翻拍网络文学,语境和价值观的调整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网络小说是作者想象力和读者心理需求的总和,几乎无所顾忌,完全天马行空。电视剧则是创作者和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它既受到大众群体心理的制约,也受到社会公序良俗的框定,同时还受到资金成本和技术难度的拖拽。
以《雪中悍刀行》为例。小说中徐凤年贪花好色、见猎心喜的“种马”本色,肯定要改成现在“徒有好色虚名,实则专情本分”的样子。否则,就算审看剧目的人能同意,电视观众和视频用户也不答应。
举凡种种在想象世界中为所欲为的情节,转述到电视剧中就得进行基于现实逻辑的考量,基于价值导向的把握。小说可以是异彩纷呈的空中楼阁,电视剧却是一砖一瓦的实体建筑。在文字影像化的过程中,丢失一部分“爽感”是必然的。
小说461万字的篇幅,春秋九国的宏大格局,武分九品的复杂体系,浩如烟海的人物群像,是无论如何无法在一部38集的电视剧中体现全貌的。分季拍摄,也不可能全盘照搬,人人亮相。
就必须删减枝节,突出主线。就必须合并同类项,减少出场人物。然而,小说作者时时灵感大发,不在主线上一样会有华彩乐章。作者热爱笔下每一个人物,就算是配角一样铺排详密,赋予魅力。
可以说,动哪个人物的基因,都会有拥趸喊心疼。选择哪个演员来演一个“天神”般的人物,都不可能满足所有粉丝的美好想象。
但这个工作总归是要做的。没有改编就没有剧集。何况,《雪中悍刀行》也从前人作品中汲取了很多营养。比如说,徐凤年和众多红颜知己的关系,明显有贾宝玉和大观园群芳的影子。湖底老魁(陶海 饰)的存在,明显是受了金庸小说里任我行被囚湖底的启发。
以人名而论,李淳罡(邱心志 饰)不就是唐人袁天罡和李淳风的合体吗?李淳罡的口号,“天不生我李淳罡,剑道万古如长夜”,不就是“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学舌吗?武功最高的王仙芝(于荣光 饰),难免让人想起“黄巢王仙芝起义”。
作者本身就是化用和演义的高手,小说中有精妙的构思,也有随意的布设,小说转化电视剧又怎能拒绝改编?
王倦是白玉兰奖最佳改编编剧获得者,他对猫腻小说《庆余年》的改编堪称典范。《雪中悍刀行》的改编难度更大,王倦在创作中也是几次卡顿、长考,才有了现在的剧本。
目前电视剧所呈现出来的成色,是一部水平中等偏上的武侠剧。主线突出,江湖庙堂双螺旋缠绕,一个危机接一个危机。
情感正常。徐凤年和徐骁的父子关系,依然是反套路的,但儿子打老子是一种亲情嬉戏,父亲为儿子的谋划更见长者深心。
徐凤年和诸多女性的关系,和白狐脸儿(张天爱 饰)是平辈论交的朋友关系,和青鸟(丁笑滢 饰)是死士转丫鬟的主仆关系,和姜泥(李庚希 饰)是相爱相杀的官配关系…层次分明,亲疏有别。
逻辑基本自恰。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徐氏父子一直承受着皇帝和其他地方实力派的挤压,这是一层戏剧张力。党内无派,千奇百怪。既然是两个儿子,内部也会各有不同势力拥戴,这是另一层戏剧张力。
动作场面有特色。不得不说,这部剧中打戏太多了。要求长篇的武侠剧像两个小时的武侠电影一样打,是不可能的。它肯定是有常规设计,也有重头戏分。如果不抓大放小,预算不支持,周期不支持。
总之,电视剧并非紧贴原著的复刻,而是以小说内容为主体建材,同时配备了一些原创的卯榫和砖瓦,在原有的“童话”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建起一个平行世界。
原著粉从事的是“比较文学”,不合小说的辙就要吐槽,这是他们的权利。但电视剧本身就是独立的存在,创作者有取舍素材的权利,评剧要以电视剧为审美客体,和原著的异同不构成绝对的对错。
二
给导演说几句公道话
说完改编,再说说拍摄。创作层面的事,以编剧为核心。生产层面的事,以导演为中心。
个人体会,剧本创作更多是避虚就实的过程,怎么把这个武侠、玄幻故事讲得取信于人,怎么让剧中人的情感与观众同频共振。而拍摄是一个影像转化的过程,如何以虚带实,让感情更浪漫、浓烈,让动作更飘逸、仙气,是重点。
导演宋晓飞是摄影师出身,曾为电影《斗牛》《一代宗师》《北京爱情故事》掌镜,执导过电影《情圣》。《雪中悍刀行》是他执导的第一部电视剧。
宋晓飞并不觉得电视剧就需要减配,而是把这个剧当作了四、五部电影来拍摄。他立下“军令状”,带领团队在150天内完成了拍摄。
取景方面,主要是江南地貌,绿意葱茏。听潮亭的塔是明六暗九的格局,从外面看是六层,算上地下有九层,包括铃铛挂在哪个位置,牌匾上的题字,都从小说里找出来。
剧组每把刀都至少准备四把一模一样的。一把真刀是钢制的,具有危险性,拍特写的时候用;一把是木质的,跟真刀一模一样,只是分量很轻;一把胶皮的,拍打戏的时候用,不会伤到人;一把铝制的,具备金属质感,拍近景的时候用。
这些硬件配置的用心,在影像中体现出来。塔是实景搭建加CG绘制,效果乱真。刀是真材实料,没有塑料感。
而在拍摄理念上,为了衔接武侠和玄幻,更多运用了写意镜头。具体说来就是两点:一是不追求拳拳到肉、刀刀见血,而是追求飘逸感,这其实也是武侠片和功夫片的区别。二是不呈现太多打斗的技术细节,而是讲究品级越高,越看不清招式。
在这样的要求之下,这部剧中慢动作特别多。慢动作并不是原罪,慢动作承载的是导演整体的美学追求,也是在规定预算下的风格化表达。
当然,这部剧也并非只有慢动作。简单举几例:
第六集中,剑九黄(杨皓宇 饰)打开剑匣,打服湖底老魁,就是虚与实结合的典范。老魁在楼台亭阁间奔图,双刀像长蛇一样进击,这是实拍。而剑九黄以气御剑,一步步将他逼至水面,这是虚拍。一番打斗,剑九黄由马夫变回了剑客,光焰大张。
第十集中,武当派王重楼(沈保平 饰)传功大黄庭,徐凤年浸入水中,一片黄光笼罩了整个水域。他先沉后起,冲破了黄色的镜面,内功从无到有,一日千里。这是CG特效加持了实拍,这场戏下来,武侠就进境到了玄幻。
第十七集中,赵楷(刘端端 饰)和赵珣(王天辰 饰)要用大船上的“拍杆”击沉徐凤年乘坐的小船,小船上的宁峨眉(高泰宇 饰)跃起两次砍断拍杆,并攻上大船,这是马上战将的威力。吴家剑冢剑冠吴六鼎(高广泽 饰)用竹竿挑起大船,欲砸徐凤年的小船,李淳罡跃起用脚踩落大船,这是极限剑客的威力…好看。
第二十一集的芦苇荡大战,伏将红甲完全就是魔幻灵异的感觉了。草木之毒,硫磺喷火,遁地伏击,都被徐凤年小分队一一破解,但正义之师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场戏的多处精彩动作场面我就不展开了。
除了动作戏,感情戏也是重点。剑九黄亮明身份之日,便是与徐凤年诀别之时。走时徐小子还有三分侥幸心,线报回来却是老黄蒙难记。这两场戏,拖住了疾驰的情节,让人泪目。
这是宋晓飞导演的刻意为之。他说,“现在有好多剧都是噼里啪啦说一堆台词,人物的情感是什么呢,观众接收不到。所以我选择这样的叙事方式,也是在做一个实验性的尝试。”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说《雪中悍刀行》臻于完美。剧还只播了一半,盖棺论定尚早。只是说,这部剧在武侠剧这块翻熟的地上,在人人倒背如流的金庸剧之外,进行了认真的耕耘和建构。
它已经呈现出来的优点,不应该被选择性忽视。它做得尚有不足的地方,还有机会在后半截和第二季中修正。慢慢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