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21世纪了,为什么电视上女人还要靠老公出轨才会觉醒?_风闻
作家毛利-和毛利午餐官方账号-2021-12-29 21:53
【本文原标题《看完《爱情神话》,我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风闻社区置顶后进行了修改】
《爱情神话》从类别上分,应该算是一部都市爱情电影。
上一次在电影院看这种片子,是几年前伊能静导了一部《我是女王》,开场两分钟,我开始尴尬得看不下去,过分浮夸的造型和场景,熟得能背出来的三流台词,都市爱情怎么拍来拍去都是一群女人抢男人?
我就是从那年开始写都市爱情小说的,写小说的这几年,收到了很多善意的建议,比如一个朋友说,你要想卖版权,就不要写妈妈的故事,现在女演员都不想演妈,怕被定型。还有一个朋友说,年纪不要太大,一定要35岁以下,不然没人看,现在看电视剧的都是年轻人。一个不太熟的业内人士说,现在最火的就是大女主,必须是女性找到自我的故事。
啊?那要是这个女的本来就有自我,不用找呢?
那还有什么看头啦?!那就没有转折啦,影视剧么要讲究低开高走的呀。
她最推崇的一部戏是马伊琍演的《我的前半生》,你看看,改编得多好啊,中国这种女人不要太多哦。
我哦了一声,心想我果然是不能变成赚大钱的作家了。
写不出来这种故事,都21世纪了,为什么电视上女人还要靠老公出轨才会觉醒?
看完《爱情神话》后,我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并且很多都市爱情小说作者都走进了一个误区,大家都在拼命写职业女性的挣扎,家庭妇女受到的摧残,简单点讲,虽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好多女人还是活得很苦,在豪宅里掉眼泪,背不上爱马仕包就哭泣。
《爱情神话》里马伊琍演的女主角已经44岁了,接好小孩还跟男朋友一起喝咖啡呢!
本来看片名绝对是烂片无疑,看完了才发现,这部片最好的地方是,它是一个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的爱情故事,爱情就是淡淡浅浅不怎么出挑的两三笔,爱情不重要,看起来反而不别扭了。
影片稍微提到了那么一点上海文艺圈,在上海文艺圈混,十年前我就悟到了一点,你最好是在国外短暂或者长久地停留过,美国那种大农村是不行的,最高级的巴黎,其次是伦敦,纽约,一定要在艺术人文指数爆表的地方浸染过,才算开过世面了,可以互相聊聊天了。
当年有个朋友很好心带我进文艺圈,那时我最远只到过土耳其,听到满座都在聊,某某要去纽约学电影,去英国学艺术,我羞愧地低下了头。
《爱情神话》讲述了一种很好,很灵,很嗲的生活,一种我曾经无比向往现在也无比想要的生活,你住在梧桐树下一个街区里,有几个好朋友,往来无白丁,随时都可以任性地聊聊哲学,艺术。
电影里五原路上连鞋匠都是开过眼的人,知道jimmy choo,还知道是一万多的jimmy choo,这个连我都不知道,我以为jimmy Choo最多几千块钱,怎么会贵到毛两万?
我有一个同学,有天跟我分享说,上海的老爷叔都深藏不露,她有次去停车,保安手抬起来一指,露出一只卡地亚的螺丝钉手镯,保安也戴卡地亚,叫人怎么不肃然起敬?
这就是上海呀,你吃的穿的用的,稍微放了那么一点心思上去,自己正在感觉良好的时候,已经有人懂了,识货了,瞬间觉得更加值得。
**影片男主角老白,展现出了上海男人最优良的一种特质,懂生活,会生活。**上海话的喜欢,是欢喜,欢喜做菜,就透露着一种喜滋滋的美妙情调。他去准备夜点心,做早餐,买蝴蝶酥,都是高高兴兴去的,他欢喜呀,欢喜让生活变得更讲究一点。
老白是男主角,引来了三个女人,女朋友,女学生,前妻。这三个女人凑在一起,最大的好处是,她们摆脱了原来国产电影,最喜欢给女人增加的使命感。
一个女人,好像一定要过一种有目的有终点的生活。很早以前有部台湾电视剧,里面四个女人四种标签,结婚狂,男人婆,万人迷,哈妹,之后电视剧里的女人没有标签就像没办法演下去一样,一有标签,日子就会变得很苦。
因为你要把这个标签从一而终地贯彻下去,只能从头到尾都在鸡飞狗跳,最后勉强来个美好结局。
看《爱情神话》最轻松的一点就是,女人不需要解决她身上的问题,跟问题共存,也挺好的嘛,不耽误她们享受生活啊。
老白前妻出轨,两人离婚,出轨怎么了?男人都出轨,女人就不能出轨啦?我出轨就要对你有愧疚心啦?就不能开开心心活啦?
这些都是世俗的偏见嘛。
李小姐有个上小学的混血女儿,44岁跟妈妈住在老破小房子里,那又怎么啦?妨碍她穿一万多一双的jimmy Choo啦?妨碍她跟男朋友一起去看话剧啦?
生活未必需要一个结尾,只有死亡是真正的结尾。
这种生活多么灵啊,看完《爱情神话》觉得过了很开心的两小时,不尴尬,轻飘飘,导致我又生出了一种幻想,我是多么想过老白的生活。
以前电视剧的眼界也是开得很小的,一说到好生活,绕不过豪宅豪车。
其实开心还是老白开心,他住在梧桐树下,不用朝九晚五上班,儿子大了前妻跑了,每天只要一门心思搞搞艺术,看话剧,步行到安福路艺术中心去看,看展览,骑辆共享单车去外滩看,小弄堂里开出一家书店,马路边随时能买到最正宗的咖啡。
嫉妒得我两眼一黑,谁不想过这种生活?连停车的烦恼都没有。
上一次在建国西路住酒店,朋友说那个地方好是好,就是到处停不到车子,酒店停车一小时三十块。
冲头(冤大头)都是我们这种乡下人做的。
但电影毕竟不是现实,电影是好电影,现实更残酷,想要过上老白的生活,他那套双开间新里洋房,至少五千万起。
李小姐那套破得不得了的单开间新里,因为沿街,市价也已经过了20万一平方。
其实他们都可以把房子一卖,拿着几千万来郊区过有钱人生活。
但来了,就不好玩了,有啥去白相的地方,出门只看见一个菜场,一个全国哪里都有的万达广场。
看完电影,我又开始思考,我离五千万的差距到底是什么?
可能就是在朋友们说那些意见时,我内心虽然不同意,但却点着头,觉得人家说得挺有道理。
现在一部电影却杀出来证明,不拍那些蠢得要命的故事,其实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