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汉语版:五一六军事政变_风闻
大熊球萨瓦-马克思主义好!2021-12-29 21:45
五一六军事政变(朝鲜语:5.16 군사정변/五一六軍事政變)发生于1961年5月16日,由韩国陆军第二野战军(朝鲜语:대한민국 2작전사령부)副司令官朴正熙少将及其侄女婿、韩国陆军官校第8期生中心人物金钟泌发动的一场武装军事政变。政变终结了短暂的“第二共和国”时期和短命的民主党政府,并促成朴正熙的上台。
背景
政变发生当时的社会背景如下:
自由党的李承晚独裁政府垮台后,社会处于动荡与矛盾状态。执政党民主党对此束手无策,且党内新旧派系斗争激烈。
张勉内阁对民主改革态度暧昧;国民对经济状况恶化、落后于朝鲜感到不安。(当时韩国的GNP仅约80美元)
以学生、革新政党为中心的民主化运动、南北统一运动日益高涨、甚至有韩国学运团体将赴板门店与朝鲜学生委员会进行南北会谈。此种局势造成了军部的危机感。
除此之外,直接诱发政变的背景,即军队内部的问题如下:
朝鲜战争结束以来,大韩民国国军的人事断层和臃肿现象严重,因军中人事停滞而致升迁困难的中下阶军官层弥漫不满情绪。
针对军方高层腐败不正而发动的“整军运动”失败,运动策划者遭到免职。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陆军官校8期的少壮派校级军官以金锺泌中校为首,开始策划并主导政变。
起事
原本政变的预定发动日为1961年4月19日,即419学运成功的一周年,计划利用“可能发生民众集会或学生游行”为由进行镇压,借机举事;但由于当日局势平稳,因此政变军无法发起行动,经再度考虑后改为5月12日。之后又因为政变势力中发生了李锺泰上校泄漏计划的事件,而再度延期至5月16日。当日涉入政变的部队如下[1][2][3]:
第30预备师:3个营(兵力约1,000名),李白一中校指挥
第33预备师:第100、101、102团(出动兵力约1,000名),李炳烨上校、吴学镇中校指挥
第1空降团(朝鲜语:1공수특전여단)(兵力约500名),朴致玉上校、崔昭满中校、金焍民中校指挥
第1海军陆战旅(出动兵力约500名),金东河少将、金润根准将、吴定根中校指挥
第6军(朝鲜语:대한민국 6군단)军属炮兵队:第636、933、911、822炮兵营及第6重炮营(兵力约1,000名),文在骏上校、申玄昌中校指挥
第6管区司令部:第10警备排等部队(兵力约50名),南宫珍少校指挥
5月16日凌晨3时起,由陆官3-5期生为中心的250名军官和3,500名士官、士兵组成的政变部队向汉城(今首尔)中心进发。第6军炮兵团从议政府出发南下,其余空降部队、海军陆战队和步兵则从汉江南边过河向北进城。除了海军陆战队渡过汉江大桥时,和驻守该桥的50余名宪兵发生交火外,未遇到更多大规模抵抗便成功进入了中央厅一带,政府部门、陆军本部、国会及广播电台均遭到占领。清晨5-6时,占领首都的部队透过电台向全国发布政变成功的消息[4]。
后续
政变之后,汉城立即实行军事管制。政变当日,革命军成立“军事革命委员会”,陆军参谋长张都暎中将任委员会主席,朴正熙自任副主席但掌握实权。军事革命委员会发布布告第一号,实行全国戒严令,禁止室内集会,出版及报导内容须接受事前审查;布告第四号,解除总理张勉的职权,逮捕张勉内阁全体阁员及政务委员,解散国会及地方议会,禁止政党及社会团体活动,军事革命委员会代行国家机关一切职能。
1961年5月18日,张勉被迫召开临时内阁会议,决议政权移交军事革命委员会;总统尹潽善追认紧急戒严令。5月19日,军事革命委员会改名为“国家重建最高会议”,以改善治安及经济等理由压制国民的思想自由及言论自由,张都暎为国家再建最高会议议长和内阁首班(总理),朴正熙任国家再建最高会议副议长。6月10日,大韩民国中央情报部(KCIA)成立,性质为情报机构,颁布了《国家复兴非常措施法》、《中央情报部法》、《特别犯罪处罚法》、《反共法》等法令,查封了1200多种报刊。7月3日,朴正熙接替张都暎任国家再建最高会议议长,正式接管军政大权。12月27日,在美国约翰·肯尼迪政府的施压下,军政府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公布了《政党法》,恢复部分被剥夺参加政治活动人士的自由,准许民间人士参加政治活动;金钟泌退出现役,筹建民主共和党,为朴正熙竞选总统做准备。1963年10月15日,韩国第5届民选总统选举,朴正熙卸下军职、以民主共和党总裁的身份出马参选,击败前总统尹潽善,成为了第5届民选总统,共和党则取得了国会175个议席中的110个,掌握绝大多数。12月17日,朴正熙正式就任韩国第5届民选总统,称为“第三共和国”。[5]此后朴正熙长期独裁统治,直至1979年遇刺身亡。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E4%BA%94%E4%B8%80%E5%85%AD%E8%BB%8D%E4%BA%8B%E6%94%BF%E8%AE%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