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欣赏并不是靠推崇主观唯心观点,便可以掩饰自己的无知的_风闻
田广国冯汉强-2021-12-29 18:58
【本文由“喵斯基”推荐,来自《《祭侄文稿》在当代无人欣赏了?《妙墨中国心》导演:预料到了》评论区,标题为喵斯基添加】
- xj2000
- 所谓“意不在字”完全是主观唯心,看人而已,如果这个祭侄稿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写的,还能有这评价?怕是直接批评漫天了
你认为“意不在字”是主观唯心本身就是一种主观唯心的观点。与你的臆测不同,“意不在字”是非常客观且科学的判断。唐人写书法作品必用虫蜡、淀粉涂纸,再以光滑砑石细细打磨,直到纸面光滑以致反光为止。即便是平民百姓抄写经文、功课也要这样处理。
即便是草稿,如果“意在字”的话,也不会涂改,而是如《书谱》中,画点表示删除。
类似的,“意在字”的情况下,更不会使用秃笔书写,而一定会使用新笔。这都是有大量唐代文物证明的。《祭侄稿》是生纸、秃笔书写,兼有大量涂改,本身还是草稿性质,它本来就不是打算给人看的“书法作品”,判断“意不在字”非常合理。
另外,你对《祭侄稿》的书法价值判断完全错误。《祭侄稿》是先因为其书法价值高获得推崇,再因为“意不在字”而增值的。历史上默默无闻者的书法作品或没有名款的书法作品很多,不会因为它们不是名人或者不知道是否名人所书而无法获得公正的评价。
这与你所臆测的情况是相反的。
《神龙本兰亭序》至今不知道摹者是谁、《灵飞经》很可能是普通经生所写、《大字阴符经》肯定不是褚遂良的作品、《章草出师颂》很可能是民间摹本。
早期书法更有:《曹全碑》、《张迁碑》乃至《爨宝子碑》、《爨龙颜碑》,以及各种魏碑等等都是主要学习对象,但书者都没有留下名字,很多都很可能只是民间的普通人。
在你下一次给历史上的一串人都扣上“惟名是从”的帽子前,建议你先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对这个话题有最基本的了解。
连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就要发言,就是“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的批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