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忘记,你作为观众的权力_风闻
毒眸-毒眸官方账号-文娱产业媒体,看透真相,死磕娱乐。2021-12-29 19:09
“怎么看待如今国内中年女演员的生存现状?”这个问题在知乎浏览量突破了380万。
这是近几年来争议的热点,也是部分女演员时常提及的话题。2019年的FIRST青年电影展闭幕式上,海清将姚晨、梁静拉上台,共同呼吁市场给中年女演员更多机会:“市场、题材常常让我们远离优秀的作品,甚至从一开始就被隔离在外……岁月赋予我们经验,皱纹,阅历,宽容善良,善于沟通,我们没有传说中那么不好合作。”
作为中年女演员的一员,秦海璐在知乎给出了不太一样的回答:“第一,谁敢说我能代表中年女演员,我朋友圈里的中年女演员都忙得很;第二,中年女演员有危机,难道中年男演员就没有吗?“
这几年,黄轩发现年轻人演男一号的机会确实要多很多。不过他也坦然接受了这一现状,在和知乎答主陀螺电影对谈时,他说:“也许以后慢慢的我不会有男一号这样的角色,那就看你热爱的是什么,如果你热爱的是表演本身,那也不是非要一直站在什么位置上。”
讨论的意义,就是解决问题。这个问题在2018年3月被提出,而3年后的今天,随着越来越多观众的表态和从业者的呼吁,我们已经看到了越来越多以中年女演员为主角的影视作品——
其中,曾因女主角年龄设置在30+被平台退片的《爱很美味》,在今年热播并取得了高口碑。目前在映的高口碑电影《爱情神话》,也是女主角设定在“40+”的作品。
“如何看待一个行业问题?”看起来这些是留给从业者的课题,不需要观众的思考。但作为观众,我们仍然保留思考,创作,和投票的权力。只要好奇,就不妨去探索答案。
也许哪天,你的分享就推动了一次行业的改变。
除了观看,观众还能做什么?
如今,许多影视幕后工作如选角、美术、服化道、特效都会登上热搜,连带着幕后创作者的工作细节也会被网友关注。早些年,可不是这副光景。
在电视台渠道还是观看主流的时代,拿着放大镜观看影视作品,就一些细节反复讨论的人,只有从业者和媒体。互联网渠道让更多人加入到对影视作品的细究中来。
知乎也是较早开始对一部影视作品做拆解式解读的社区,因而延伸出了许多固定问题。“如何评价某部剧?”“某电影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在这些问题下的回答,会延展讨论到编剧、演员表现、考据细节、作品世界观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也会有对普遍概念的讨论,如“大女主剧是不是套路化了”。
时至年末,更多的从业者以视频的形式加入到讨论中。今年出演了《司藤》的景甜就被邀请回答了大女主套路化的问题,但她保持审慎态度:“为什么说是大女主呢?其实司藤的戏份也没有比秦放多多少。大女主的主角能成立,离不开她身边人物的塑造,这是一环扣一环的。”
旁观者通常需要提炼各种标签,借此去理解一个复杂的产品,身处其中的创作者,反而很难直接对一个标签发表看法。
陈正道在回答“是不是应该让年轻人拍摄年轻人的故事,更贴近他们的生活”时坦言,很难这么划条线一概而论,“电影里你的一个创意,是很多工作人员有十年功百年功来一起实现的,可能中年导演才会有调动的意识和能力。”
观众也乐于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许多“二次创作”。比如同样针对“大女主是不是越来越套路化了”下方,很多读者就在畅想未来的大女主剧还会有什么故事,如今的故事又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调整。
许多意想不到的“番外”,就发生在观众的这些“二次创作”中。
《甄嬛传》中的嫔妃安陵容出身卑微,一路小心翼翼,最后被皇后作为打击甄嬛的棋子而死去。知乎有不少同情和喜爱这个角色的答主,在一系列问题如“发现自己是安陵容,怎样才能避免悲惨结局”下方,大开脑洞,给安陵容出了许多主意。
知友“麻辣菊花小团子”甚至撰写了《甄嬛传之安陵容重生》,想象了一个安陵容活到最后,甄嬛反而成了反派的故事。当这个67章的故事截图在“答案奇遇夜”上呈现出来时,安陵容扮演者陶昕然当场落泪。“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就是有人愿意为你花时间。”
像这样对内容进行细致拆解,甚至有不少衍生创作的深度讨论氛围,也让许多观众乐于在作品播出前后,上知乎寻找“相关注释”。
去年《信条》上映之前,知乎上就出现了“看《信条》之前需要准备什么”的问题,就读文学硕士的知友深入探讨了片名的含义,提前在别处看过电影的知友则给抛出了几个片中的物理学知识,也有答主表示:不需要任何准备,去看就好!
知乎用户赵哥告诉毒眸,当自己开始追一部作品时,一个配套动作就是上知乎搜索,因为他能从这里被补充到许多背景知识,和观剧时被自己忽略的细节。
“最近在追《雪中悍刀行》,没空看原著了,但知乎上会有原著粉做一些大致设定整理。还有之前看《国王排名》,也能找到一些对原著漫画剧情的解析和改编之处的对比,大家也会讨论为什么这部作品这么出圈。”
创始人周源在成立知乎时,有一个初心:把存在于每个人大脑里的知识、经验和见解都挖掘出来,相信每个人的脑子里都有别人所需要的东西。直到今天,每一个新注册的用户都能自由地提问、回答、评论。
“除了烧脑和感官刺激,悬疑影视作品还应该给观众提供什么价值?”“为什么那么多导演都想打造电影宇宙?”……在知乎的“年度影视”圆桌讨论页面上,就有近百个像这样观众好奇,同时也直戳行业痛点的问题。
多元化的视角,也在严肃讨论中出现。比如针对“为什么那么多导演都想打造电影宇宙?”的问题,知友“Ganymedes”在查阅多篇论文后提出:“因为电影宇宙是大公司特许经营模式的重要内容。
知识型影视答主“电影榨汁”则补充道:“电影工业的角度来看,商业电影喜欢打造宇宙、系列,就和造车企业的平台化造车逻辑类似。本质上大制片厂也是工厂,都是想追求低投入、高产出的性价比,从而降低成本,获利更多。”
在消费文娱产品时,我们是观众,也可以不止是观众。
我们为什么需要榜单?
观众对一个作品能行使的权力,这些年被浓缩到了一件事上:打分。
自2000年后国内互联网迅猛发展以来,文娱产品的“评论权”开始分散。观众熟知的豆瓣打分系统之外,购票者也能猫眼等平台上为消费的电影、戏剧、展览做出评价。各个视频平台的影剧综下方,观众也能为作品打分。
知乎也正在逐渐加深“评论权”的参与度。在2013年开放注册以前,就有许多小众且专业的问题,2013年之后,更多影剧综爱好者,他们也乐于在此提出问题和发表见解,与早先入驻的业内人交流,并产生了诸多关注人数超15万的热门话题。
这样热切讨论的氛围,打分也成为顺应观众呼吁的需求。2017年9月,知乎上线了电影打分功能,第二年就沉淀出了用户自己的排行。2018年的榜单基于知乎平台大数据综合,筛选出了“新知青年好评电影”、“新知青年兴趣电影”、“新知青年2019最期待电影”等多个维度。
知乎的打分系统,与目前主流的五星制不同,用户只有两个选项:“推荐”和“不推荐”,最后系统会根据推荐结果形成分数,与国外的“烂番茄”相似。这样的设置,也有效的避免了刷分,观众讨论的立场也会更加明确。据悉,在专业领域下权重更高的答主,在算分中的权重占比会更高,这也让他们在「推荐」这个按钮下权重更高。
打分机制完善后,每年年末的榜单也成为一个固定项目。2019年,知乎基于用户评分行为及超过75万条评价数,发布了“年度小蓝星推荐”榜单,其中就有影视作品榜单;2020年则增设了综艺榜单。
从知乎官方的榜单分类变化中,也能看出用户的影响。因为在知乎对于影视的讨论较为细化,即使冷门影视作品也会涉及,因而2019年度影视榜单从拍摄国家、题材、语种、关注度等多角度,划分出不同门类的19个子榜单,除主流影视作品外,非院线放映的小众电影、固定受众群体的动画电影、海外热门电视剧集等,也收获大量网友讨论。
到了今年,知乎打分制的优势进一步体现了出来:口碑与榜单排名越来越正相关了。往年的热议榜中,出现的大多是评分低,但热度高的作品;而今年的热议榜中,同样出现了许多高评分的作品。在“年度热议榜单”的华语剧集类目,排名前五的剧集有4部知乎评分都在8分以上。
榜单的价值也由此体现——它是真正的“用户选择奖”,不根据商业反馈而决定。比如严敏的综艺《戏剧新生活》播放量不算高,不影响它在知乎综艺榜单中位列第一。
一个成熟的环境,也需要更多维度的打分机制来呈现、监督。毕竟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偏好、习惯,因而也能在评判作品时给出不同的角度。有电影营销从业者就告诉毒眸,淘票票、猫眼因为是购票者的打分,因此普遍偏高,代表人群也更为广阔。“如果一个电影豆瓣评分低,但猫淘评分高,那它的票房成绩一般不会差。因为消费者认可。”
而聚集了大量男性用户的虎扑,体现的就是男性的偏好。上述从业者表示,如果一部电影的目标用户里男性占比居多,那虎扑社区就是重点关注领域,而知乎则代表的是高知识用户群体的取向。
多元的评分体系,也能有效避免作品深陷粉黑交战的沼泽,让真正的意见、想法浮出水面。作品将面临一个更为综合和全面考验,而不再仅仅是通过商业价值(票房、收视率、热度)决定分值,对作品的评价更为公正。
《说唱新世代》《戏剧新生活》的导演严敏,就在与知乎答主魏嘉毅的对谈中表示,他不希望如果自己发布了节目,或者阐述节目表达的小作文下方全是整齐划一的好评,而是“大家从各个角度去解析、讨论节目,至少代表你做的东西有价值,而不止是说你请了某一个流量演员。”
在这个文娱产品的消费都逐渐细分、圈层化的年代,早就不存在一个能代表集体的“评分”,而是每一个群体,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
让差的作品找到问题所在,让好的作品享受到应有的赞誉,这是我们作为观众本就有的权力。
文 | 符琼尹
编辑 | 赵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