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眯眯眼”——答学生问_风闻
驱逐舰051-人民主体的历史和政治哲学。2021-12-29 12:03
有同学问:
“老师,最近有一部国产电影叫《雄狮少年》,里面对国人的塑造采取了普遍的眯眯眼的造型。
国际上讨论到中国人就会使用眯眯眼这种有侮辱含义的刻板符号,所以不少人觉得这个片子不好,为什么不能把中国人塑造成美的高大的形象呢?就算很多中国人就长这样,为了打破刻板印象,矫枉必须过正。
有的人觉得中国人就是长成这样,外国人以此嘲笑你你就立马放弃这种形象就是主动放弃话语权,就应该坚持中国人就长这样,也很美。
我一方面觉得“矫枉必须过正”这句话不适合这个问题,毛主席提出这句话是针对国内的阶级矛盾,但这件事还是停留在文化交流的层面上; 一方面又觉得任何一种单一的长相都不能代表中国人,有的人就喜欢追求双眼皮大眼睛,难道就是主动放弃话语权,就是妥协了么?
但是我这样想是不是也变成了所谓的“中间派”了呢?
我们看待这种社会问题的时候怎么判断自己是太过激进还是太过中庸了呢?
怎么能不使自己变得偏激狭隘或者是丧失了革命和斗争的精神呢?”
现在回答如下:
中国台湾中兴大学历史系陈静瑜教授《美国人眼中的华人形象》一文指出:
1870年后,随着美国兴起排华运动,政治讽刺漫画中的中国人成为了黄皮肤、单凤眼,留着辫子的丑陋猥琐的鸦片瘾君子形象。由于外貌是最显著的种族特征,中国人的生理特征被加以夸张描绘,其中单凤眼被描绘成邪恶的目光,而辫子则与猪联系了起来。(《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2012年12月,第381、387页)
可见西方所塑造的“眯眯眼(文中所说“单凤眼”)”确曾有辱华含义。并且,这与这种眼睛本身好不好看没有关系,正如清朝的辫子在西方也有辱华含义,同样与辫子好不好看没有关系。审美是很微妙的东西,所谓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王昭君那样的大美女,毛延寿只要“加工”那么一点点,在画像上也变得姿色平平了。很多中国人的细长眼眶其实可能很美,但只要形象设计者决心羞辱中国人,给你夸张一点,上点什么妆,加点什么背景,让你穿某种服饰,做某个动作表情,或是切到某个特定角度……总之有的是办法得到他想要的那种丑化的效果。所以,当我们批评“眯眯眼”的时候,我们并不是说有些同胞的细长眼型或丹凤眼型不好看——生活中有很多细长眼的美女,而且中国古代仕女画中的女子,多是这种眼型,既明艳动人又端庄娴雅——而是西方有些“艺术家”刻意加工塑造出来并加之于全体中国人(因为他们从来不为中国人塑造其他形象,而模特、演员等曝光率极高的人物,当然会被认为代表了中国人的形象——而且会被认为是中国人中比较美的形象,她们尚且如此丑陋,其余不问可知)的那种邪僻丑陋的形象。
当然我们也不否认,其中有一部分人是无心的,但如果是无心的,现在中国人就更应明白告诉你: 我们不是也不喜欢这样的形象。 那么你就应该尊重,而不是一意孤行下去。
至于那些追随西方趣味而将自己同胞塑造成这样的中国人(或华裔人士),就更应该扪心自问了。
比如那位陈漫,下图一是她拍摄的中国模特,这些人本来都不难看,有的还很美,但大家可以看到,她运用我们之前说的那些手法,将她们扭曲变形成了什么样子?她给自己画妆并不这样,这就无怪乎大家指责她为了迎合西方人而不惜对同胞极尽丑化之能事了。
希望你所说的这部动漫以及其他的艺术创作者不要再重蹈覆辙。
图二是根据江苏出土西汉女尸复原的墓主凌惠平像;
图三是根据出土头骨复原的唐高祖之女李倕像;
图四是唐永泰公主墓壁画仕女像;
图五是新疆军区的边防女战士。
——这些是真实的古今中国女性丰富多彩的形象,特点不同,但都很美:中国人一般没有很深的眼窝,瞳距也略宽,但这一点赋予中国女性的是活泼、灵动、乐感而又不失端庄的秀美,而不应被渲染歪曲成那种与我们日常所见所感大相径庭以致背道而驰的阴沉、邪佞、愚钝的样子。某些人塑造的那些病态丑陋的形象,是不能代表秀外慧中的广大中国女性的。
由于历史的发展,陈文中“留辫子”、“抽鸦片”不再是中国人的“特色”了——现在滥用大麻等毒品的,倒是以欧美人为多,但我们并不因此就把西方人塑造成肮脏萎靡的吸毒者形象,因为我们深知,这些乱象是晚期资本主义的社会危机的表现,而决不是因为欧美人有什么天然劣根性——而如果再歧视“肤色”,在当今的西方已是一种“政治不正确”,碍难“率习旧章”了,因此,陈文中说的19世纪拿来辱华的几个特点,也就剩下“小眼睛”能继续拿来上下其手地操弄了,因为这个东西既能拿来恶心你,还能让你说不出什么不是:“眯眯眼”不像黄皮肤那样专属华人,所以你看了不高兴,我可以说你是审美口味偏狭,是神经过敏,甚至可以在你们同胞内部“引战”,让那些眼型较细的中国人认为歧视她们的不是我,而是你。
这就很需要我们像上文指出的那样,弄清这个“眯眯眼”形象的来龙去脉,从而弄清楚:
我们所批评的不是任何长相,而是西方有些人自殖民主义时代以来利用优势地位和文化霸权对中华民族形象的肆意歪曲,并且至今不知悔改,仍然想用更为隐蔽、更有渗透性的手段来把持和垄断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定义权。
历史证明,中国人是美的,而且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态度是开放的:传统的或杏眼桃腮,或柳眉长目之美,以及在西方人身上看到的高挑白皙、浓眉深目之美,中国人都能欣赏,而且也都以自己的灵性与智慧吸纳进中国特色的审美体系——中国人风采的美丽与丰实,本来就不是两百年前的西方漫画中的丑态和今天的“阴间滤镜”所能容纳得下的,今天就更是如此了。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正所谓“相由心生”,上面谈到的资本主义的危机在西方的文化领域也引起了危机,许多病态的、丑的东西也被西方一些“艺术家”认为是“美”的,比如吸毒者、唐氏症患者、白化病患者等的形象,都有“艺术家”为之啧啧赞叹。这种病态情趣也会投射到他们对中国人形象的塑造上,有些西方“艺术家”可能真的认为陈漫拍摄出的那些形象“很美”、“很有个性”,认为自己并没有“歧视”华人,反倒是华人的“知己”。
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坚守立场,决不能跟着这些人去嗜痂成癖,还自命不凡,以“高级”自居,同时也要认识到这些看似“欣赏”中国人的西方人,骨子里还是歧视,因为他们认为中国人只配有这样满足他们病态的猎奇和窥视欲的形象,而且他们也深知:只要西方社会不想灭亡,大多数西方人就不可能真的喜欢这样的病态形象,因此将中国人都塑造成这样,只能让大多数正常的西方人厌恶和鄙视中国人。
这不是歧视是什么?
歧视而不自知,说明这种歧视已经深入骨髓,说明我们不但没有“矫枉过正”,而且做得还远远不够,还没有让这些人体会到被反击的痛苦。
这位同学想知道对社会问题如何能做到既有批判和斗争精神,又不流于狭隘偏激。
这不是三言两语能回答的,我在这些方面做的也并不好,但从我对这问题的分析中,大家应该能看到我努力的方向:
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尽可能全面地了解一个事情的历史和现实状况,用阶级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去准确把握问题的实质和斗争的焦点,用辩证的方法去分析到底该反对什么,支持什么,有区别地对待敌我友,有区别地对待无心之失与有心之过,但又要注意这些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最重要的是:
我们在说每句话每个字的时候,决不能因为觉得自己没那么重要就不负责任。
我们是劳动人民的一员,说话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我们的阶级,没有任何人能代替我们劳动人民自己来说话——我们的一切责任感就来自这里。
因此我们必须严肃认真地把自己的观点说清说好,并听取各种批评建议,联系实际,提高自己,从而在斗争中不断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