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1997年刚果(布)战乱_风闻
外交官说事儿-外交官说事儿官方账号-让更多人了解有血、有肉、有情怀的中国外交官2021-12-29 11:00
作者:丛山 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法语系;自1985年起先后在中国驻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大使馆、驻加蓬共和国大使馆、驻刚果共和国大使馆、驻瑞士日内瓦联合国代表团、驻法国大使馆工作;时任中国驻刚果共和国大使馆一等秘书、办公室主任。
在外人眼中,外交官都是西装革履,风度翩翩,光鲜亮丽的出席各种外交活动。谁能想到,有时也会像战士在战场上那样经历战乱的生死危险,就像周恩来总理说的那样——外交官是“文装的解放军”。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一切就仿佛是在昨天刚发生的一样,血泪与战火的经历揭开了我的回忆。
刚果共和国,首都布拉柴维尔。简称刚果(布),人口552万,国土面积34.2万平方公里,曾是法国的殖民地。二战时,1940年-1943年,戴高乐将军在离开英国伦敦后,把自由法国抵抗运动的临时政府迁至此地,现在还存有戴高乐兵营。法国对其影响极大,特别是该国石油储备丰富,是最重要的经济支柱。据说法国每年10%的石油都来自刚果,刚果的石油直接影响法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代表穆斯林信众居多的北方部族、军人出身的前总统萨苏政府,提前预支了法国石油公司给刚果的费用。而在实行多党制后,代表基督徒居多的南方部族利益的当选总统利苏巴,从法国石油公司那里拿不到钱,就准备把石油的开采权另行投标,引进美国的石油公司参与竞争,这无疑就触动了法国的利益。
到了总统换届选举前夕,地域、部族、教派的矛盾交织在一起,以南北两大阵营武装对峙的方式展开,背后又或隐或显体现着美法两个西方大国石油财阀争夺资源的角力,从街头抗争升级到兵戎相见,一场血与火的战乱悄然降临。
1997年是总统大选年,原定于7月份举行选举,南北双方势力竞争激烈,街头对抗不时擦出火花。时任总统利苏巴想从肉体上消灭前总统萨苏,6月4日晚,派政府军出动装甲车包围了萨苏的官邸。没想到军人出身的萨苏早有所准备,装备精良的萨苏派民兵直接打残了来犯的装甲车,进而迅速占领了一些军事要地和弹药库。一场持续数月的内战就此拉开了帷幕。
我当时在驻刚果(布)使馆工作,任办公室主任,正赶上了这场世纪之交的中部非洲战乱。
作者在驻刚果(金)使馆官邸游泳池旁
那是1997年6月5日,香港回归的前夕,为了配合国家整体外交,使馆召开记者招待会,没想到就在头一天晚上,刚果发生了战乱。
作者在驻刚果(布)使馆开车留影
上午我开车去机场接由津巴布韦开会归来的文化处一秘,回来进使馆电动大门时,车上开着音响,没有听到外面枪响,进门后,新华社记者俞关苗拿着一个弹头过来对我说,刚才进门时一发子弹差点打中我的车。去航空公司办理票务的办公室同事由于比航办事处临时关闭也没办成,街上店铺纷纷关门。而去参加总理府新闻发布会的政务参赞路上也遭遇枪击,外面整个乱了套。
首都布拉柴维尔沿着刚果河而建,面积不算太大,地处刚果南北交汇之地,这一次直接成了双方阵营交火的战场。中国大使馆位于该市最高的一个小山包上,周围多是政府机构和重要设施。当年建馆时武官就曾断言,这里实乃是兵家必争之地,不幸被他言中。
使馆对面隔着马路是警察总署,山包下面是条铁路,战争一打响,利苏巴的政府军就占领了警察总署,而萨苏的民兵占了下面的铁路,双方在这里激烈交火,一攻一守,我们这里就成了前线。枪口抬高一点,枪弹就飞到使馆院子里,玻璃百叶窗可就遭了殃,战后光是更换玻璃就有近千块,子弹打得树叶树枝乱掉。还有炮弹落到使馆楼顶,收发报机直接就被震坏了,当地通讯刚开始还可以打通,后来全部中断了,全凭一部驻刚果(金)使馆提供的与我们内部联系的老式大哥大,就是像砖头似的那种,与国内保持联系。为了节省费用,我们两馆互相为对方提供一部当地手机,这样就不是跨国的国际长途电话了。
与刚果共和国隔河相望的是刚果民主共和国,当时的国名还叫作扎伊尔,首都金沙萨,简称刚果(金),国土面积234.5万平方公里,人口8960万,曾经是比利时的殖民地。两个刚果只隔着一条刚果河,两个国家的首都布拉柴维尔和金沙萨则隔河相望。
刚果河,全长4640公里,如果从流量上算,是仅次于南美亚马孙河的世界第二大河,水面宽阔,乘渡船大约需要40分钟,快艇大约15-20分钟。谁能想到后来复馆时,由于使馆最后被抢劫一空,不再具备居住和工作条件。出于安全考虑,按国内指示,我和刘豫锡参赞每天都要花费数个小时,乘着租来的小型快艇,往返于两个国家首都之间,白天在刚果(布)带着当地雇员清理垃圾,修复被打烂的房屋,晚上再乘船返回驻刚果(金)使馆休息。
被火箭炮击中过火后的大使官邸一侧外观
有时也会遇险,一次小艇刚开出去不久就出故障熄火了,湍急的水流差点把小艇冲走,幸亏被其他船发现,把我们拖回岸边,换了艘船,继续过河。我每天来回都要办理出入境手续,护照上盖满了出入境章,以至于我的外交护照不停地加页,像手风琴一样,非常厚,恐怕是外交部最特殊的一本护照了。
1997年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刚果(金),卡比拉率领的娃娃军,正在逼近首都金沙萨,蒙博托的扎伊尔共和国政权已经呈现摇摇欲坠的局面。时局动荡之际,美国、法国、比利时、俄罗斯等国都派军队和专机到刚果(布),准备从刚果(金)撤侨。我驻刚果(金)使馆的女同志和部分馆员及车辆也渡河撤至我们使馆。没想到蒙博托政权兵败如山倒,卡比拉的娃娃兵几乎没费一枪一弹,就迅速拿下了首都金沙萨。
令世人没想到的是,刚果(金)那面战局是雷声大雨点小,蒙博托匆忙出走逃离后,其政权立即树倒猢狲散,而我们刚果(布)这边才是真刀真枪的较量,更加血腥残酷且持久延续。一时间,各方国际人士在两个刚果首都之间数度转移寻求安全,就连作为边境线的刚果河上也好几天飘停着数艘轮船,上面都临时安置着等待撤离的国际人士。据战后的统计,光是在首都布拉柴维尔就死了3万多人。战后当我第一次返回布拉柴维尔时,街上还有不少死尸没来得及清理,整个城市弥漫的臭味让我几天都吃不下饭。
弹痕累累的大使官邸内院墙
幸亏在开战前一周,使馆刚把原来的铁栅栏围墙改为砖墙,还没来得及粉刷,战乱就开始了。战后维修时看到,墙面全是子弹留下的痕迹,想想都后怕,否则肯定造成伤亡。
要说不害怕,那是假话,和平年代,谁经历过这种战火纷飞的场面啊?以前只在影视作品中看过,现在身临其境,感受绝对真实。枪炮声密集的就像大年三十晚上放鞭炮似的,一阵紧似一阵。不过,光害怕也没用。时间一长,慢慢的人就麻木了。因为害怕也阻止不了那枪炮声,该干嘛干嘛,生活还得继续。但听到炮声会猫下腰。以至于撤离到驻刚果(金)使馆后听到谁家关门声都以为是打炮,会不自觉地弯下腰,都成条件反射了。后来听不到枪声反而不习惯了,一听到枪响都会兴奋地去看看,终于知道战场上那些人是怎么死的了,好奇害死猫。
当时在刚果(布)有近200中国人,那时我们的国力还没有现在这么强大。美国有海军陆战队帮助撤侨,俄罗斯派了民航客机来接他们的侨民,法国有外籍军团帮助侨民撤离。那时我就想,什么时候我们也能这样啊?前几年看到我国派出包机和雇用客轮完成到利比亚等国的大规模撤侨时,我是何等的激动啊,终于感到我们的国力增强了。
而在当时,只能是由与我们隔河相望的驻刚果(金)使馆经过艰辛努力,于6月9日租到了一架只能容纳不到20人的老旧小型民用飞机,连续几天分7次把散落在首都各处的中国公民包括香港同胞共142人安全地撤了出去。使馆的女同志和为了躲避战火来我们使馆避难的刚果(金)使馆的同志共19人,先行撤离。
6月5日晚上,曲阜君大使让我先起草一个应急方案,我在临街的电脑房刚起草完正在打印的时候,一梭子子弹穿破了玻璃,从我头上飞过,打在墙上,又反弹射入了门框。我只好关了电脑,拿着打印好的文件从楼上跑了下来。为了防止流弹,我让办公室的俞雷搬了床垫子把临街的窗户挡上,当然实际上作用并不大,只是心理上会觉得安全一些。本来大使还要把人员集中到官邸去,后考虑到官邸都是落地玻璃窗,碎玻璃更容易伤人,最后大家都集中在使馆办公楼一层的走廊上,连续呆了几晚避乱。
随着首都形势日见恶化,国内要求我们进一步减少留守人员。我开着使馆的面包车把厨师朱家俊和教师组的教师,还有体育场专家组组长等人送到机场回来后,大使说到他办公室开个会。大使、经参处王参赞和我在一起路过位于斜对面我的办公室时就顺便进来了,我忙着请示大使是否把剩下的文件销毁掉,却无意中躲过了一劫。我正准备出门时,就见眼前一个火球,一声巨大的爆炸声,震得我头晕眼花。等我稍微清醒一点的时候,发现眼前已经空无一人,赶紧跑到楼下,死里逃生。
后来我又返回楼上,把使馆的公款拿下来时,才发现是一枚反坦克火箭筒从刘豫锡参赞办公室衣柜处打了进来,穿过隔壁财务室,打掉财务室的门,最后在大使办公室走廊的外墙上打了一个大洞。火箭筒的穿甲能力很强,要是在坦克里爆炸,估计炸不死也会被震死。战后,我在屋里看电视得把音量一直开得很大才能听清,而我爱人已经受不了了,算是这场战乱的后遗症吧。
尽管外面枪炮声不断,我还是坚持每天按时去使馆院内升降国旗。由于原来负责此事的同志已撤离,我就主动把这个任务承担下来,这代表了国家的尊严,意义重大。直到现在,每次看到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我都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
6月12日,由于使馆厨师已经撤离,我们留守的最后7个人差不多一天都没吃饭。新华社记者为大家煮了一大锅方便面,刚端上桌,锅碗瓢盆就被巨大的爆炸声震得飞了起来。丢下饭碗,跑到外面一看,大使官邸冒起了黑烟,原来被苏式火箭炮,就是俗称的喀秋莎打着了,数枚火箭弹穿透了大使官邸会客室和二楼高级客房,把沙发等易燃物品打着了。
喀秋莎火箭炮弹残骸
官邸旁边就是使馆的发电机房,里面有满满几大桶的柴油。在位于赤道附近的中部非洲地区,天气炎热,如果没有电,就抽不上水,没有生活用水,就无法继续生存下去,官邸下面车库里还有大使的奔驰车,一旦起火爆炸,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大家顾不上自身危险,纷纷跑去救火,我也抄起灭火器冲了上去。
我过去在驻加蓬使馆工作时,曾接受过消防培训,这回有了用武之地。灭火器的原理,主要是隔断火源和氧气的接触燃烧。小火还好办,但火大了,就会有风,火借风势,风又会加大火势。一个灭火器根本没用,风一刮下就把泡沫吹开了。我们一起并用水和多个灭火器,才把火灭掉。紧接着我又把大使专车转移了出来。最后检查时才发现,楼上小厨房还有煤气罐没有拿出来,想想都后怕。
被炸坏的驻刚果(金)使馆撤至驻刚果(布)使馆的越野车
回来后,大家顾不上烟熏火燎,满头满脸的汗水和污迹,心情都十分沉重,一言不发,因为都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看到钢筋水泥在火箭炮弹面前不堪一击,随便一穿就和豆腐渣似的,躲在哪里都不安全。我们把最后的避难点转移到了使馆办公楼地下室。大家纷纷表态,做好了尽职牺牲的准备,那一刻真的感受到了什么叫生死考验。
我们几个人在使馆里坚持了八天八夜,只要还有一个中国人没有撤离,我们就得坚守岗位,恪尽职守。开战一周来,刚果首都的战乱还在持续,一时难有胜负。直到国内发来指示,让我们暂时撤到我驻刚果(金)使馆。撤离前,我和刘豫锡参赞冒着生命危险翻过后院院墙,从教堂找来了安排照看使馆的临时雇员。
6月13日,在外交部、驻法国使馆和驻刚果(金)使馆的协调下,法国政府答应帮助我们留守人员撤离。刚放下电话不久,法国外籍军团的车队就来到使馆的门口。我开着使馆的面包车,拉着使馆的最后7名留守人员,迅速加入了他们的车队。在法国外籍军团的掩护下,我们先安全地撤离到法国兵营,在那里通过电脑上查询到失去联系多天的援助刚果达朗盖医院的天津医疗队5名大夫也已经被救了出来,并于前一天乘法国政府的包机转道加蓬回国。我们一行人员由兵营又赶到机场。
当时首都机场分为三部分,法国外籍军团控制了一大半机场,政府军控制了另一小半机场,萨苏的民兵控制了机场外围,接我们的小飞机停在了政府军控制的那一侧,从法国外籍军团控制区转到另一侧,须经过政府军和民兵的交战区域。为了保证我们的安全,法方安排我们乘坐了他们的装甲运兵车,这还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坐这种战车。
经过交战区时,子弹打在装甲车上砰砰作响。终于看到接我们的飞机了,那么的破旧不堪,是一架老掉牙的DC-3飞机。上了飞机我们就傻眼了,飞机上只有3个座椅,却装满了一桶桶燃油,只要一发子弹打中,我们就会全部报销。好在有惊无险,飞机安全起飞了。由于两个首都离得很近,感觉刚起飞片刻就开始降落了,终于离开了战火纷飞的布拉柴维尔。驻刚果(金)使馆的同志把我们安全地接回到使馆。当我们看到使馆的同志时,大家眼眶都湿润了,太不容易了。
由于我专注负责保管公款,撤离时把所有的个人物品全扔了,以至于到了金沙萨后,连个人换洗的衣服都没有一件。后来还是这边使馆同志们你给我一双袜子,他给我一件内衣,再外出添补了一些才救了急,渡过了那段开始时的艰辛时刻。
6月13日早晨,驻刚果(布)使馆院内,作者手持捡来的炸毁大使官邸的喀秋莎火箭炮弹残骸合影。
后来我们又从刚果(金)首都金沙萨派专人乘小飞机到刚果(布)内地城镇奥旺多,接回了我医疗队医务人员撤离。中国远洋公司的轮船也协助远在刚果(布)第二大城市黑角的我国公民和布昂扎水电站的援外工作人员安全撤离。至此战乱中,我方一共安全撤离中国公民192人,无一人伤亡。在当时的条件下,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被火箭炮弹炸毁的我驻刚果(布)大使官邸高级客房
遵从国内指示,我与我爱人和刘豫锡参赞夫妇4人继续作为留守组,处理驻刚果(布)使馆的各项事务。鉴于驻刚果(布)使馆建筑和设施已经毁坏严重,我们一直留住在驻刚果(金)使馆,又坚持了近一年的异居所的现场办公。我每日跨境穿河往来奔波,整理馆舍残物,购置建材设备,安排施工进度,终于把被战火毁坏、历经劫难的使馆修复一新,涅槃重生,完成了祖国赋予我们的艰难使命。鉴于我在此次战乱中的撤侨护馆表现,外交部特给我本人记三等功一次,晋升为一秘。
刚果(布)此次战乱历时5个多月,最后在安哥拉出兵帮助下,萨苏一派终于推翻了利苏巴政权,恢复了社会秩序,一直执政到现在。
留守期间,国内通过信使给我们捎来了防弹衣和钢盔。这是作者穿着防弹衣、戴着钢盔的留影,手中拿的是在使馆院内捡来的高射机枪子弹。
战争是残酷的,建设一个城市不知要用多少岁月,而毁灭一座城市,只需要短暂几天。只有经历过战乱,才感到我们今天的和平环境多么的来之不易。维护世界和平,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我国创造一个和平发展环境,是我们外交的重要任务。
— END —
图文 | 丛山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