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的前途是否已被中美锁死?_风闻
托卡马克之冠-自由撰稿人-不首先使用种族歧视和双重标准2021-12-30 14:11
美国很可能不会主动从日韩撤军,中国也很可能不会强逼美国撤军。日韩无法脱离美国获得外交独立性和中国结盟,因此中国不会在经济上大力扶持。
朝鲜不会弃核但也不会主动攻击韩国,就算美国主动对它做外科手术打击也很可能只是导致中国实力进一步深入半岛而不是中美大战。台湾渐成(或已成)美国鸡肋而且太怂,中美不大可能为之开战。
军事技术的进步(军事空天化)使得日本岛链军事价值剧减。中国不断产业升级抢日韩饭碗,而美国为了本土利益不会再向日韩大规模转移先进技术也不允许日韩产业再升级。
日韩的前途是否就是始终不得独立然后逐渐失去市场份额,经济实力相对于中美大幅衰减,最终步台湾后尘鸡肋化(那时台湾可能已经菲律宾化)?由此中美在东亚的角逐结果就是两强之外都重度衰落从而不再有争夺价值?
锁死啥呀锁死?是美国把日韩抬举到了一个仅凭自身根本达不到的高度,以至于让人产生了它们可以更进一步的错觉。眼下的局面叫回归历史常态,不叫锁死。
日本国土总面积37.5万平方公里,比云南省还小,而就这么一点国土还只有12%的土地是可耕地,就这么一点可耕地面积还一直处于下降趋势,1961年还有566万公顷,到了2008年就只剩下430万公顷了,到了2017年进一步下降至401万公顷,这么一点土地面积,就算你农业科技达到极限,又能种出多少东西?
整个国家资源禀赋极差,现代工业最需要的两大基本要素一是铁,二是煤,日本基本没有,二战前最大的钢铁来源是美国出口的废钢材,打日本刀用的所谓“玉钢”,实际上是用富铁矿和木炭低温冶炼后获得品质极差的海绵铁,再用目视观察的方法从海绵铁中挑选出杂质含量相对较低的部分,这就是所谓的玉钢,这种东西在其它国家说句下脚料都是轻,打日本刀就是靠这种下脚料反复折叠锻打来进一步降低杂质含量并使含碳均匀化,说白了就是靠劳动力的极端投入来弥补材料的严重不足,属于螺蛳壳里强行做道场的法子。
日本的煤炭只有很少一点,在20世纪40年代就基本达到生产极限,年产量也就5600万吨左右,就这还是透支性开采和把低品位矿,煤渣,煤矸石能用的全部用上,精细化拣选的结果,为什么日本的洗煤工艺登峰造极?就是被本土极烂的煤炭资源逼出来的,60年代到70年代,苏联专家到日本考察引进洗煤工业,直接被日本人惊呆了,连他妈煤矸石都拿出来洗,一点煤渣子都要挑出来,在苏联专家眼里这些东西都是直接弃之不用的,后来苏联转而去引进西德的洗煤工艺,就是嫌弃日本的工艺太过精细,对苏联来说毫无意义。到了21世纪初,全日本只有两家煤矿,一处在长崎端岛,一处在北海道钏路,靠政府补贴半死不活的熬着,2002年初彻底关门大吉,从此日本不产煤。
石油就不说了,日本二战期间的南进派本质上就是石油派,就是为了婆罗洲的石油才搞自行车闪击战的,还有半导体需要的硅,硅这个东西在地壳中含量巨大,排名第二,仅次于氧,但分部极端不均,主要以二氧化硅和硅酸盐形式存在,其它形式还有水晶、石英、长石、滑石、高岭土,这些东西日本要么没有,要么基本没有,要么有一丁点还不具备开采价值。
再说韩国,韩国国土面积和江苏差不多,可耕地面积占17%左右,总农业用地面积169万公顷,也是在连年下降,20世纪末还有195万公顷,21世纪初降到183万公顷,世界上农业资源最贫乏,人均耕地最少的国家之一。
然后是煤铁,朝鲜半岛倒是盛产煤铁,但都在朝鲜,不在韩国,韩国的钢铁高度依赖进口,当年中国和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两拓这些铁矿公司的铁矿石价格谈判之所以压力山大,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韩国最大的钢铁企业浦项制铁原本和中国建立了谈判攻守同盟,后来他们顶不住压力,临阵投降,提前和对方达成妥协,以高价进口铁矿,导致中国陷入孤立。
日本韩国的资源禀赋都是那种烂到冒烟的,几乎不可用的。
再看区位,日本韩国都位于世界岛边缘地带,这本来是利好,但问题在于二者都处于边缘地带的边缘位置,位于环绕世界岛的世界贸易主航道的末梢,韩国还稍好一点,日本的主要经济地带直接就在世界贸易主航道的末梢的端点位置,区位条件之差,也就比俄罗斯的东北亚部分稍好一些,尤其是韩国,由于大气环流原因,气候条件堪比西伯利亚。
都说俄罗斯主要经济要素除资源储量外奇烂无比,日韩连资源储量都没有,唯一比俄罗斯好的是海岸线更接近世界贸易主航道,大部分国土更靠近边缘地带。
但是我们再看看日本和韩国的纸面数据,日本人口1.25亿,韩国人口5000多万,日本GDP5.1万亿,韩国1.63万亿,一个排名世界第二,一个排名世界第十,先进产业这些就不多说了,就举个例子,上面提到的韩国浦项制铁是世界上第四大钢铁厂商,考虑到韩国隔壁就是中国,浦项制铁能在与中国那么多钢铁巨头的竞争下拿到这个名次,实为不易。
说直白了,日韩的经济禀赋根本撑不起这么大的盘子,尤其是日本,能靠着这么一点经济禀赋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长期是第二),在诸多产业技术邻域拔得头筹,国民生活水平位居世界前沿,死宅可以脱产吃喝不愁之余还能消费奶头乐,文化产业极大丰富,市政建设堪称楷模,社会治理被相当一部分西方社会公众视为理想标准,乃至一度被视为东亚文明的代表,军队的纸面数据也相当好看,这本就不是靠他们自己能做到的。
日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大的收获,是以海外领的形式进入了美国的全球帝国体系,通过美国的全球帝国体系融入了世界市场,由此可以从世界市场中获取原料和技术,也可以参与世界市场的商业竞争,然后在商业竞争中坚定不移走重商主义道路,通过全球帝国内部自由宽松的经济环境,实现了经济大飞跃。
日韩的起飞都来自于冷战,而冷战期间直到冷战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经济领域的一条基本规律是每与左反,事乃可成耳。凯恩斯一时爽,一直凯恩斯一直爽,日韩采取了完全正确的策略,自然在冷战这个世界经济结构大洗牌的时期鸡犬升天,不论你怎么看,冷战期间西方阵营就是对世界市场更亲和,更主动,能够投入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要素就是更多更丰富,在经济活动中的方法策略就是更正确,改开后震碎了多少人脊梁骨的物质条件差距不是凭空掉下来的,香港大车司机在广东包二奶同样是事出有因的,就算是中国,真正经济起飞那也是加入WTO,事实上进入美国主导下的全球帝国体系后,又大搞重商主义,走日韩老路才实现的。
什么?你说经济危机?谁还没有个经济危机了?东方阵营的1947年苏联第三次大饥荒,60年代的停滞,70年代末的僵化,80年代的外债总破产,90年代的总瓦解,这些就不是经济危机?还有既不是东方阵营也不是西方阵营的那位身处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老伙计的八次危机,三个跌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这些就不是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从来就不是某某主义某某阵营的专属,只要是经济体就有经济危机,价值规律摆在那儿,人家的经济危机可以靠凯恩斯熬过去,你的经济危机靠什么熬过去?靠一平二调三收款?
换言之,拥有今日局面,撑起这么大个盘子的不是日本和韩国,而是美国主导下的全球帝国的东亚海外领,日本和韩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和重商主义,从帝国视角去看,实际上具有地方保护主义的性质,而美国作为这个全球帝国的中枢,对地方上的地方保护主义持默许和放纵态度,日韩这才能够获海外领之利(资源进口,技术转移,海外市场),而避免了海外领之弊(被先发工业化国家倾销商品,被掠夺原材料,被固定在低端价值链),相当于是尽享帝国的好处而回避了坏处。
而日韩为此付出的代价,仅仅是一部分主权而已,这是微不足道的代价,这是绝对划算的买卖。
主权是一种奢侈品,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自然禀赋是根本支撑不起消费这种奢侈品的,就像日本,不到400万公顷的农业用地要养活1.25亿人口,还得保持较高的生活水平,在这种供需矛盾下拿主权说事纯粹就是在转移话题,还有韩国,在本土几乎无铁,本土消费市场也支撑不起那么巨大的钢铁产能的情况下,要维持一家世界第四的钢铁企业,在这种客观经济环境下,讨论主权的人不是坏就是蠢,是要砸了全国人民的饭碗,所以韩国才会哭着喊着求美国在韩国维持战时指挥权,甚至出现美国想要惩罚韩国,最主要的办法就是威胁要把战时指挥权交还给韩国自己这种在中国人看来匪夷所思的情况。
因为在中国人眼里,把战时指挥权交还给韩国是恢复韩国的主权,但在韩国人眼里,把战时指挥权交还给韩国,是剥夺韩国的帝国海外领身份,是要开除韩国的帝国籍,脱离了帝国,那么通过帝国获得的种种好处自然也会一并消失,孰轻孰重,韩国人心里是有数的。
你跟他们说世界人民大团结?你在搞笑吗?人家好好的帝国海外领不去做,吃饱了撑的去闹独立?没有帝国治下的秩序带来的世界市场,以及从世界市场获取的原料、技术、商品、渠道,它们靠什么来养活国内的脱产死宅?靠阶级兄弟的一身正气?
你可以说帝国中枢的转移支付是一种剥削,但我告诉你,就这,多少人想跪还没这门路呢,天底下多少被抛弃被忽视的国家是求一个被剥削而不可得。
别的不说,要是日本不当帝国的海外领,按照雅尔塔协议,别说冲绳了,连奄美群岛,小笠原群岛,琉球群岛这些地方日本一个都保不住,届时新桓结衣可就不是日本人了,这就是放弃主权当海外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是不那么在乎主权的,对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来说,它们的注意力并不是放在如何保卫主权上,而是放在如何把自己的主权卖个好价钱上,它们对于誓死捍卫主权的种种表示,是一种抬高议价能力的政治姿态,国际关系学的实质是花式卖国学,凡是能把主权卖个好价钱的,就是利国利民为万世开太平的卓越政治家,凡是把主权以低于应有价值贱卖出去的,就是国贼,而日韩统治阶层毫无疑问是前者,它们一文钱的货卖出了接近两文钱的价值,还变着法的偷税漏税,猛揩帝国的油,这就是水平。
帝国为什么允许行省揩油?很简单,因为帝国对海外领的政策并不全然是从经济视角考量的,很多时候帝国中央往往不介意在经济上吃一点亏,换取政治上的诸多好处,这可以视作帝国对行省的转移支付,这是很正常的,要不然日韩产品为什么能自由行销于美国呢?除非地方上太过分了一些,闹过了界,影响到了中枢内部的政治平衡,帝国中枢才会采取限制措施,比如80年代美国对日本汽车进行指标式生产,配额式出口,同时帝国也不可能对自己治下每一片疆域都一碗水端平,偏私和取舍是应有之义,对于日韩来说,美国待其不薄,对于拉美,美国则极端苛刻,这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我问你,是河北发展的好还是浙江发展的好?是河北离北京近还是浙江离北京近?一个道理。
另一方面,自古以来帝国的中枢往往都不直接负担经济功能,帝国中枢的特产往往是政策和法令,而不是财富和军队,但是天底下收益最大的产品既不是财富也不是军队,恰恰是政策和法令,美国只需要出口政策和法令,就可以把自己的各种所需转嫁到那些出产财富和军队的地区,它有一万种办法把其他人揩走的油又十倍百倍的赚回来,尽管并不总是以经济的形式赚回来,也有可能是政治层面或者文化层面赚回来。
所以少说什么锁死不锁死的,人家是一文钱进去两文钱出来,神通广大,把烂牌打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