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共同富裕战略目标不动摇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矛盾_风闻
舜耕山-唯愿祖国更强壮!居安思危,总比忘乎所以更保险……2021-12-30 12:48
刚刚开过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做强经济基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多边主义,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会议认为,在应对风险挑战的实践中,我们进一步积累了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沉着应对重大挑战,步调一致向前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全党都要聚精会神贯彻执行,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持稳中求进,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
不少人都能感受到,正像国家领导层会议指出的这样,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三重压力,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重提并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似乎就顺理成章。
但有不少经济专家包括境外一些媒体人士很善于自成一说,或无意或有意片面地将这一高层“指导”与当前“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的环境形势直接联系起来,甚至自以为“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对前段时间多种因素聚合引发广泛关注“共同富裕”热点话题的一种调适与修正,难道真是如此,或只能这种理解才正确?
笔者认为,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误读与误会。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的基本路线根本不矛盾。恰恰相反,可以说二者确是互为前提和条件。
换句话讲,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确立,不是在今天才有的事,而是在我国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始就已经很明确。可以说,正是基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为出发点,市场经济体制之前才必要添加“社会主义”这一限定词。从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整体成为一个新概念,并在之后的国家实践中成为划时代的伟大创举。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30多年伟大征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正是在“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正确指引下,全国人民才真正再一次迸发出无比磅礴的财富创造的活力与动力。中国人因为有了“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梦想与追求,才真正调动起城市乡村,各行各业,全体劳动者发愤图强,奋力前行的期待或志气。如果一开始没有明确这一点,那么改革开放的路子便不会这么顺,引发各种社会矛盾就不会这么小,长期安定团结的大的社会局面也不会持续那么久。
不少人误以为国家发展到今天,以往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完全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得到了证实,或者添加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一些佐料混合而结成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实属一种无知、偏见,甚至还有些滑稽,说是一些长期深受西方某些学术话语熏陶的所谓"知识精英的傲慢"也不为过。
改革开放使绝大多数人国人都受益,至今为止很少人否定这一点,这其中便有坚定“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贡献,否则便很难解释已经呈现以及目前所呈现的一切成果与现实,很难让人信服。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让有些人将“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的基本路线”割裂开,甚至对立起来理解了呢?笔者认为,不外乎有这么几点:
一、根本没能正确全面理解“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其内涵有哪些?
历届国家领导者在这方面都有过不少思考、探索、经验总结和阐述,任何一位好奇人士都完全可以结合新中国70多年来的具体历史细节去理解。
二、根本没能正确全面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
特别是难免有些人或无意或有意地,将近10多年国家领导层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进一步的思考、探索、经验总结和再认识的理解出现了偏差、误解或误读,怀疑是不是“基本路线”有些过时了,是不是最近20年的国家实践正在某种程度上偏离“基本路线的要求”?
没错,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全国全局而言,可能民众生活日常近些年感受最多、最明显的便是贫富两极分化持续在拉大,地区与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同一地区的城市与乡村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的城市与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的乡村与乡村之间发展不平衡……各种不平衡因素不断地积累、演化,叠加在一起,不同地域、不同阶层民生获得感于是参差不齐越来越明显。
同样难以否认的是,若放眼整个世界的近10-20年,不少国家都出现了贫富两极分化持续拉大的趋势,引起了无论学界、政界还是民间巨大的舆论,包括对一些列突发、非正常国内与国际事件社会剧烈冲突的理解和归因,西方多数发达国家如此,不少新兴市场国家如此,众多后发展国家更没好到哪里去。
更加让人意料之外又似乎情理之中的事,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上台后的一些列政治举动,让不少之前自以为“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之间较量与斗争已偃旗息鼓各自安好的“国际局面”再次“死灰复燃”,促使人们不得不再一次反思:究竟什么是“资本主义”?在西方国家内部,学界以及民间对资本主义的各种质疑、反思,乃至于批判,与国内一些所谓专家学者相比丝毫不逊色,甚至还要认真、严肃些。
当然了,西方政界包括西方民间一些极端人士,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好感”减少了,不满和敌意上升了是事实。用我们的话说,“来自外部的各种围堵、打压、捣乱、颠覆活动”即便没有格外增加,不少实事证明彼此间冲突与矛盾至少并没能够明显减少。
尽管如此,西方世界主流仍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坚定不移。
由此一来,某种程度上拜西方人所赐,我们国内舆论首先是民间呼应,“不得不”对国内一些“资本主义因素”增加了许多疑问。在国家反腐败伟大斗争过程中,一些官商权(与)利彼此勾结,堕落腐化,恃强凌弱,欺压弱小,违法犯罪;一些资本势(与)力生性野蛮,财大气粗,偷税避税,抑制竞争,为富不仁……不断浮出水面,露出嘴脸,进一步提高了人们对于一些权势与资本特性及其行为规律的鲜活的认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伟大创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然会有各种形态的资本。因此,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要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 这类表述可以说一贯而明确。倘若理解为是一种对新生事物的认知与判断,只能说是思想过于落后了,且十分幼稚不明智。新中国建国至今已70年有余,前苏联解体苏东剧变也已经过去了30年,世界真正和平了吗?小小地球之上,战争仍在不断地时有发生,各种你死我活的权与利斗争不是看不见,只能心里有数装作没看见。
人不患寡患不均。有理由相信,古时圣贤无论所谓“患寡”还是“患不均”,意思所指绝非仅仅是金钱财富或口粮,除非你自认为自己比古时圣贤还透彻、智慧。
经济离不开供求,供求之间是市场。中国梦的底色决定了,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以人民为中心”,在中华民族文化与文明的传承光大,在民生福祉。新民主义主义革命使中国人认识到,只有世界的,才是中国的。既往社会主义中国建设的曲折、经验成就使中国人认识到,只有中国的也才是世界的。生态文明宣言的意义,在于真正认识到人类生活需要资本与劳动彼此结成共同体,而不能一方以另一方为敌人,为役使,为工具。劳动力市场是一些无良经济学家臆造的发明,劳动力从来就不是商品,劳动成为商品不过是资本主义经济学家给出的假设,劳动者从来成不了商品。
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
真正久远可持续的世界文明,一定是相通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 合作共赢,才是人间大道,人间正道。丛林法则,零和博弈,是无边无际的神话,即使在野生动物界,未必是真实。让整个人类难以接受又往往被一些人一再置若罔闻的,是诸多自然物种灭绝皆由一小部分人类自身的不知节制酿成的。
人类的世界与其他生物的自然界一样难免有竞争,甚至于搏杀,但只能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偶然。资本、资本代理人与劳动,资本拥有者、掌控者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不和谐,冰冻三尺非一日寒,气候变化导致生态改变,在人类上万年历史至最近几百年短暂的历史时期中,不是没有过。
坚定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不动摇,才真正可以做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