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洋牌”与“高级脸”_风闻
西西弗评论-西西弗评论官方账号-西西弗评论在这里更新优秀文章2021-12-31 22:22
文/老C
适度的国家主义情绪,以及由此产生的争论和舆情,可以打破消费者对西方世界和西方品牌的迷信和崇拜。这是适度的国家主义的好处之一。希望我们以后有更多的真国货,更少的“假洋牌”。
1、
前不久,广东一家床垫公司上市,证监会问询函中提到了一个该公司广告中的一个神秘的“洋老头”形象。这个洋老头有时叼着烟斗,有时没有,出现在各大机场、高铁站的广告牌上,身旁是一张看起来很高级,很舒服的床垫。
这家公司的品牌名,也是一个十分高大上的,看上去像是意大利语的名字。但这家公司,却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公司。
喜欢用洋名字的中国公司为数甚多,有些直接用洋名字,有些的名字更隐蔽一点,让你可以联想到西方国家。
当然,这些“洋名字”品牌,是否涉及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有法律法规来约束,有监管部门去判定。如果这些“洋名字”品牌并没有违法违规,我也不想批评他们。这篇文章想探讨一下,为啥他们喜欢起洋名字。
企业要生存,要赚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企业做大了,有社会责任,要讲CSR。但刚创业的企业,天天都在担心下个月的工资从哪里来,不违法违规,就不应该苛责了。
如果企业认为,用“洋名字”当品牌,能卖多10%的价格或者多20%的销量,十个创业企业有九个愿意做。没必要去责怪他们没有民族精神。
真正我们应该思考的是,为什么“洋名字”品牌在中国能卖得贵,能卖得多?
2、
中国崛起,要和西方世界竞争。西方国家统治世界200年,积累下的老本是什么?
第一个老本是技术。这个我们国家一直很重视,也在努力追赶。
第二个老本就是通过一个个消费品牌体现出来的国家的软实力。这个老本,我们一直不太重视。觉得品牌不就是几个“字母”吗?
相反,从某种意义上,品牌的作用并不亚于技术。技术会更新换代,但一个品牌有可能几十年上百年经久不衰。
中国人不重视品牌,可能和中国没有宗教传统有关**。**消费品牌,从某种意义上,是宗教日益衰落的现代社会中,宗教所承载的信仰力和发展模式的继承者。
关于品牌,以后再单独写文。
西方国家的品牌,是建立在国家形象软实力的基础上。类似坦桑尼亚这样的非洲国家,很难出现一个有全球性影响力的高端品牌。
当我们看到一个德国日本的产品,我们的联想就是“精密”、“高质量”、“工匠精神”。当我们看到一个法国意大利的产品,我们的联想就是“贵族”、“高端”、“奢华”。
为什么法国和意大利的奢侈品牌独步全球,和他们建立的国家形象是分不开的。意大利得益于文艺复兴时代的遗产,得益于罗马和天主教的影响力;法国则得益于从路易十四到拿破仑的辉煌,以及法语当年在欧洲的高雅地位。这些都是历史的积淀。
过去两百年,西方世界在全球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支配地位,让全世界的人,在看西方世界时都是带着羡慕和嫉妒的仰视。西方世界的品牌自然也可能高高在上俯瞰世人。
当一个品牌起了“洋名字”,和某个西方国家形象建立了联系,自然而然也能蹭上热度沾上光,变成一个看上去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牌子。
真正我们要思考的,不是为啥企业起“洋名字”。而是过去中国消费者为啥愿意为了洋名字多付钱?
我不想批评企业,同样,我不想批评消费者崇洋媚外。西方世界领先了200年,对西方世界崇拜羡慕都很正常。
问题是,我们怎么逐步摆脱这种局面?当洋名字不能给产品带来正面效果时,自然就没有了“假洋鬼子”的品牌。
3、
**摆脱这个局面的方法也很简单。必须要让中国绝大多数消费者打破对西方世界的迷信。**法国不代表高贵,意大利不代表奢华;德国不代表精密,日本也不代表工匠精神。
各个国家都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要尊重其优点,了解其缺点,不能迷信,不能盲目崇拜**。**iPhone是一款好手机,但并非因为苹果公司是美国公司,iPhone才是好手机。华为OV小米这样的中国公司,同样可以做出好手机。
我很多朋友,对网络上的国家主义(Nationalism) 风潮都十分惊恐,我有时写了一些比较倾向国家主义的文章,他们也会问,为啥你会支持这样的观点。
我一直认为,适度的国家主义对中国是有好处的。国家主义的传播,以及由此产生的争论和舆情,可以打破消费者对西方世界和西方品牌的迷信和崇拜。这是适度的国家主义的好处之一。
对于最近的关于“斜眼妆”的舆论风潮,也算是这方面的一个体现。
西方社会中部分时尚人士,包括深受西方文化思潮影响下的国内时尚界,偏爱某种特定的“高级脸”妆容,这是一个我们都看到的现象。为啥西方时尚界喜欢这个“高级脸”妆容,我不想做恶意的猜测,但国内时尚界对此类妆容的同等偏好,不得不说,还是受到了西方时尚界的影响。这种妆容,与中国大众的主流审美偏好,并不一致。
由于西方社会在经济等领域,对中国社会的压倒优势,这种对西方事物的崇拜,在过去并不鲜见。还记得当年即时通讯工具刚刚兴起时,使用微软MSN的用户,对使用QQ的用户,怀有明显的优越感。
那时大家对国产品牌的态度是鄙视的。国产手机,要不就土老板买的钻石手机,要不就是低端货。国产汽车,更不值一提。国产服装,穿着丢份儿。
在这种整体社会气氛之下,企业起个洋名字,冒充“洋品牌”,是很正常的事情。
4、
今天,社会舆论已经截然不同了。
在很多领域,洋品牌已经没有额外的溢价了。消费电子领域,从电视到手机,国产品牌的品牌影响力,已经不亚于洋牌子。汽车这个领域,燃油车洋品牌还是有明显优势,但新能源车方面,新兴国产品牌已经摘下来低端车的帽子。
现在的青年人,穿衣上,在不太在乎品牌的国籍。国产品牌也能做出很潮很高端的产品。人们也愿意花一两千去买一双国产运动鞋。
新能源车新兴势力中的小鹏汽车的品牌来自创始人的名字。理想汽车的名字和创始人也分不开。何小鹏自己说最早也会觉得小鹏汽车这个名字挺土的,但他认为当一个人全身心地投入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用名字当品牌名也是一种责任感。而现在他对小鹏汽车这个名字的期待就是让它走向全球。
福特是人名(实际是姓)、克莱斯勒是人名、波音也是人名。美国人的名字,本来也没啥高大上的,为啥中国企业不能用企业家的人名做品牌呢?
这几年全社会对国产品牌接受度的提升,是有目共睹的。5-10年后的中国,相信在绝大多数领域中,西方品牌因为国家形象而导致的品牌溢价,将不复存在。国家主义情绪,对国产品牌接受度的提升有没有帮助?我认为是有的。
我曾经写了一篇文章《和平年代的爱国主义》。和平年代,爱国的最好表现就是买国货,然后推荐他人买国货。
国家主义情绪,对西方社会真实情况的描绘和揭露,对国产品牌的崛起肯定是有用的。
当然,国家主义情绪要适度,过犹不及。搞得和二战前的日本那个德行儿,就出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