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厂家当年到中国设厂,有一部分原因是国内厂家没认证,他们来填空缺的_风闻
Tonyzhangly-2021-12-31 14:33
【本文由“御风而行”推荐,来自《苏州工业园是学习新加坡樟裕工业走廊的经验,目的达到没有?当然是完成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空灵
- 很多不是搞技术的人在网上说做个螺丝做个标签这种看起来最普通的东西要啥技术,那都是外行话
作为原笔者,这里作一下子补充,我说的PC产业的纸箱、缓冲料件、标签厂家跟着到中国设厂,一方面是就近配套供应链,实际上更多的原因就是当时国内找不到厂家来做,而是因为国际各国的环保与环境条款,而当年的国内厂家没有经过认证,所以外企那些小公司就填这个空缺来的。
其实该类事情还有很多,比如运输用的木栈板、缠绕带等。至于后来到了欧洲的RoHS认证,国内的厂家都赶上来了,这就是全球产业链的需求带动。
还有一个独特的,就是那个微软的原因啦,微软的光盘、包装物、标签都是要微软公司认证,PC上的机器后盖的PC-COA与系统说明书的SACOA的标签的不干胶纸张就是欧洲厂家的产品,微软公司全程视频监督该类不干胶纸张的使用与废弃,含微软的系统盘与纸张标签的垃圾焚烧处理也要专门的法务来监督,因此涉及使用到微软产品的公司都会有一个专门的公司法务管理这个事项。
至于那些螺丝紧固件五金产品配件是否有技术含量的问题,这里我只能讲如果大家都会的东西就没有啥技术含量,但是涉及到具体产业来讲,紧固件品种多了就是供应链容易出问题啦,对于紧固件厂家配套电子产业真正的大问题是如何应对小批量、多品种、多客户的供应链配置,这确实是一个公司供应链管理的技术问题,而且一家公司不可能生产全系列的产品,比如一些量少技术难度有些大的,国内厂家就想到台湾的“螺丝大王”直接来买,难道自己内地厂家真的技术上搞不定吗?
不是技术搞不定而是自己去搞不划算,不如当二道贩子和客户混个脸熟,作为客户当然希望你这个供应商此类配件都“供的来”,只要质量、价格谈的拢,每天小批量多规格的送货满足产线需求,这不就“零库存管理”嘛。对于最终产品制造商来讲,此类五金紧固件、标签包材等都是低成本全需求的,从来看来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供应链管理的问题,操作上用“看板管理”,比如用“2 bin”管理法来管理公司的紧固件库存。
话说回来,台湾的“螺丝大王”再怎么牛掰,也做不来飞船对接舱用的螺钉呀,他倒是想做也没有人敢给他做哟!具体的企业都是产业链里生存,跨行嘛技术规范就不一样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