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孩子满足了家长的快感,对于被孩子毫无用处,还会让孩子学会同样的行为模式_风闻
Allmylove-2021-12-31 13:14
【本文来自《为什么国内家长都很喜欢打击孩子?》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当孩子取得一点进步或他自己相对满意的成绩,他为自己感到高兴,也可能向家长表达分享自己的喜悦。这时候家长打击他,否定他取得的进步或成绩,完全是副作用,正向作用几乎为零。只会让孩子厌恶家长,严重损害亲子关系(很多“不孝”就是这么来的,你不仁别怪我不义)。
打击孩子,更多只是满足了家长的快感而已,对于孩子毫无用处。而且还会让孩子学会同样的行为模式,以后用同样的方式打击自己的孩子或身边的人,也可能是另外一个极端——溺爱。
孩子犯错、骄傲自满必须给予坚决批评纠正,这也是一种“打击”,这种情况比上面那种好一些,毕竟家长相对“占理”。但必须需要注意方式方法,方式除了服务于目的之外,还必须积极、建设性。不然适得其反、事倍功半、事与愿违。
有些人以为打击孩子是为了他好,让他不要骄傲自满、学会谦虚、再接再厉,还可以培养他的抗挫折能力、耐受批评的能力。
换位思考一下,你取得一点进步或自己相对满意的成绩时,有人给你泼一盆冷水,打击你,对你有什么帮助吗?你会觉得他是为了你好?
这种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典型的“黑箱教育”,典型的“懒政”,典型的自以为是。随便给孩子一个外界的压力和刺激,然后孩子就自动学会了?教育没有这么简单,个别情况下学会了,也只是机缘巧合。
抗挫折能力、耐受批评的能力是在一次一次走出困难的过程中习得的,不是给予“打击”就必然习得的。家长要做的不是提供困难、创造困难(例如给予打击或批评),而是帮助孩子主动面对困难、积极应对、提供心理支持(最简单的就是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表达关爱)、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补充一点:很多人忽视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亲子关系、亲密关系、友谊关系、师生关系等,是抗挫折能力中最重要的子能力之一,是人的“精神支柱”之一,类似的“精神支柱”还包括信仰、理想等。
缺少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条支柱,抗挫折能力就会弱很多。有些一时想不开自杀的孩子,就是因为同学、老师、家长三种人际关系同时对他形成巨大的压力或缺失了,让他一时无法承受、无法面对,进入做出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如果有一种人际关系良好,孩子心理有依靠,有值得信赖的人,也不至于轻易作出轻生的行为。对于家长来说,你最可控的就是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