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名将胡宗南在陕北屡战屡败,真的是因为有共谍泄露情报吗?_风闻
特种侦察连-退役士兵-2021-12-31 10:52
NO.1568 - 胡宗南拿不下陕北
作者:斌哥 / 编辑:冷小军
投稿,转载与商务合作,请联系potereio
在黄埔军校毕业生里,胡宗南算是“天字一号门生”。他在抗战时成为名副其实的“西北王”,拥兵数十万不同日军交战而是“保卫”陕甘宁边区。解放战争时进攻延安反而陷入了陕北的泥潭,成为了被嘲讽的对象。
但有人说,谁让胡宗南的作战计划都被共产党提前知道了呢?那么胡宗南为什么会在陕北一败涂地,真的是因为他身边有共谍吗?
潜伏人员作用有限
▼
在一些影视剧中,我党的地下潜伏人员几乎无所不能,而敌人如同弱智一样。当然很多剧情都是虚构的,但是胡宗南身边真的有我党的一个秘密潜伏人员——他的机要秘书熊向晖。
熊向晖夫妇
1943年胡宗南准备进攻陕北和1947年胡宗南的作战计划,的确是熊向晖提前获得并发给延安。所以说胡宗南初期的作战失利,和熊向晖的泄密分不开;但由此夸大了熊向晖的作用,就纯粹是把情报战神话了。
胡宗南“闪击”延安之所以成为笑谈,主要因为胡宗南指挥的是23万装备精良的嫡系部队;而仓促组建的西北野战兵团只有2.6万人,还严重缺少弹药。而且由于党中央留在陕北,西北野战兵团并不能选择一走了之,而是要不停地同胡宗南集团交战。双方实力对比如此悬殊的情况下,胡宗南居然连战连败,最终还丢掉了仅有的战果延安城。
胡宗南的精锐部队
认为一个情报就能改变战争胜负的,通常喜欢拿中途岛海战说事。但是在中途岛海战中,美日双方的力量对比并不悬殊。如果美军三艘航空母舰都在珍珠港被摧毁,即使美军提前破译了日军进攻中途岛的情报,只有几艘巡洋舰和驱逐舰可用的美军舰队也将毫无作为。那时美军唯一能做的,只是提前撤出驻守岛上的守卫部队以免白白牺牲。
当双方的力量对比极为悬殊的情况下,弱势方即使掌握着情报优势,也只能做到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比如红军在第五次“围剿”的最后阶段选择长征,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跳出敌人的包围圈。但是在陕北,双方根本就不是这样进行交战。不是熊向晖究竟送出的情报没价值,而是只靠这些情报,我军根本不能击败胡宗南。
陕北的特殊地形
▼
说到这里,肯定会有人不服气。如果不是熊向晖向党中央报告胡宗南的一举一动,那么毛泽东为什么那么有底气在陕北和十几万敌军打转转。事实上这是由于陕北的特殊地形,和国军的作战特点所决定的。
众所周知在革命战争时期我军非常弱小,只能选择在敌人力量最薄弱的两省交界的贫穷山区生存;井冈山如此,陕北更如此。陕北地形极为复杂,拥有重武器优势的一方根本施展不开。同时物产非常贫瘠,几十万大军进入陕北后勤全部依靠外运。
毛泽东等人转战陕北
如果说陕北的地形已经够让胡宗南下面的各级军官头疼了;那么国军的作战特点又决定了,他们只能被动挨打。国军的一大特点就是组织落后只能抱成一团,根本不敢派出小部队去前出侦察。这样国军大部队行动过程中,只能依靠飞机提供的不准确信息。
结合了地形和侦察能力两个因素,国军的行军路线非常受限制。再考虑房屋和水井的分布,国军每天晚上的宿营地点彭德怀看地图就能猜出来。
相反我军虽然力量弱小,但是胜在机动灵活、时聚时散。当哪一个方向的敌军特别强大,队伍就全部化整为零突围。当面的敌人力量弱小时,就迅速集合起来将其消灭然后迅速撤离。如此打法让胡宗南空有数量和装备优势却总是抓不住我军的主力,反而被我军连连消灭。
胡宗南集团战斗力弱
▼
如果说派不出侦察小分队,只能集群作战是当时国军的整体缺陷;那么胡宗南集团“金玉其外、败絮其内”,则是其自身特点。胡宗南的核心部队第一军,只在抗战初期参加过淞沪会战。之后包括第一军的五十万大军,在西北空耗国力毫无作为。
淞沪会战
众所周知军队的战斗力都是打出来的,而不是养出来的。无论是我军王牌部队,还是国军五大主力;哪个不经历过数年甚至十几年的长期艰苦作战,靠一代又一代人的英勇牺牲打造出了铁血精神。而整个胡宗南集团在抗战中消极避战,反而造成了战斗力严重下滑。
所解放战争初期在双方力量对比极为悬殊的情况下,第一军第一师改编的“天下第一旅”就在临汾,被我陈赓兵团全歼。胡宗南为了掩盖其败绩,又火速组建了第一旅。并且在进攻延安时令其他部队为第一旅让路,使其拥有了首破延安的“美名”,但也掩盖不了整个胡宗南集团战斗力的江河日下。
相比之下虽然我西北野战兵团乃至发展而来的西北野战军,是我军几大主力中人数最少,装备最差的。但是毕竟陕北是我党经营十几年的革命根据地,当地人民拥有极高的政治素质和牺牲精神。如果彭德怀指挥的不是这样一支拥有极强的主动性又英勇的军队,是不可能用如此少的兵力创造奇迹的。
进攻延安是战略失误
▼
闪击延安是否有必要?只要想一想抗战时为什么日军没有倾全军之力攻击延安?因为日本人很清楚,只会自找苦吃。可解放战争爆发后,蒋介石居然妄图通过夺取延安,来逼迫解放军同其决战。蒋介石完全不考虑解放军的作战特点,结果为了一点战术上的“胜利”,把自己置于战略上的被动。
胡宗南
毛主席之所以要主动带领少数部队转战陕北,就是因为从解放战争全局来看;胡宗南是国军的总预备队,而西北野战兵团对我军完全是偏师。这样陕北战场,完全起到了近乎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只要毛泽东留在陕北,胡宗南的十几万大军就不能用在其它更加重要的战场。
胡宗南还占据延安的时候,毛主席就果断下令解放军主力挺进中原。很快中原腹地的国军全线告急,不得不从其他战场拆东墙补西墙。
1947年底刘斐制定了将裴昌会兵团南下河南的作战计划,然而胡宗南却认为此时是消灭西北野战军的绝佳时机坚决不同意。于是他的参谋长盛文在南京,当着蒋介石的面和刘斐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刘斐大骂胡宗南他们是“军阀”,而盛文则反驳刘斐是“共谍”。
最终在蒋介石的坚持下裴昌会兵团南下,于是陕北战场局势逆转。当裴昌会兵团北上稳定陕北战局之时,中原再一次告急。可以说自从胡宗南迈入陕北那一天起,蒋介石集团的脉搏就被我军牢牢捏住了。他这个战略上的失败,已经无法通过任何战术胜利来弥补了。
胡宗南“志大才疏”
▼
胡宗南在西北几乎毫无作为反而频繁损兵折将,使得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在两年内兵力翻了多倍。因此在败退台湾之后,许多国民党要员怀疑胡宗南是共谍。当然在蒋介石的干预下,胡宗南的“共谍”帽子没有被戴上;但是他的另一个帽子“草包”,却不可能被摘掉了。
彭德怀(右)
认真分析胡宗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的表现,他这个天子门生的确是名不副实,倒是毛泽东对他“志大才疏”评价最为公平。在西北战场至关重要的潘龙和宜瓦战役中,胡宗南的瞎指挥都起到了比任何共谍更加恶劣的作用。或者说如果换个人来坐镇陕北,彭德怀肯定会打得更加艰苦。
那些夸大熊向晖作用的人,可能都不知道他1947年5月就去美国了;后来胡宗南麾下的起义将领,在1947年时还没有和我党接触。胡宗南大军在陕北一年多的时间内反复失利,与其说是有共谍,不如说是其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