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快结束了,但唯独她的事不能翻篇_风闻
她刊-她刊官方账号-提供最潮流的时尚和娱乐资讯,陪你遇见最美的自己2021-12-31 09:12
作者| 她姐
来源| 她刊
再过一天,2021年就将成为历史。
这一年,是她姐和大家一起见证的一年。
或好或坏的影视作品……
或大或小的娱乐事件……
或平凡或伟大的女性……
这一年,也是她姐和大家一起呼喊的一年。
每次各种事件出现,我们在绝望中呼喊,在呼喊后又再次绝望。
毕竟各种瓜、事件、热点,如狂卷风一般,来得快去得也快。
但当时间线拉得足够长,当我们站在2021年的终点回望2021年的起点,就发现:
狂风过境,注定会留下痕迹。
一片废墟之上,总有新的家园在重建。
2021年,关于女性意识的改变是在时时发生的。
2021年依然是女性剧井喷的一年。
那些真正认真刻画女性的剧和电影,终于浮出水面。
今年突出的女性剧,好就好在:真实。
不再追随过往的流量密码,醉心刻画悬浮的中产阶级,而是以平视角度,直切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比如《我在他乡挺好的》。
剧中有真实的处境。
主角团是四位北漂姑娘,租房总要反复取舍。
想独居整租,又负担不起高昂租金,只能选择郊区,忍受漫长的通勤时间。
工作总是战战兢兢。加班是常态,内卷是标配。
也有真实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而非爽剧式的、理想化的——
困难出现,首先自己去抗;解决不了,再向闺蜜求助。
没有从天而降的男性,莫名其妙地担任拯救者的角色。
没有半路出现的贵人,不求回报地带着主角一路飞升。
这些在泥泞中摸爬滚打的女生,或许不够精致富有,反倒时有狼狈窘迫。
但她们面对冰冷的钢筋丛林和残酷的生存法则,即使无所依附,也照敢挺直腰板、梗着脖子,将命运紧紧攥在手里。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执着于扎根北上广。回乡躺平,可以吗?
《俗女养成记2》,提供了解题思路。
第一部,39岁的陈嘉玲被生活小确丧折磨到无法忍受,火速辞职,毁掉婚约,逃离台北,搬回乡下。
第二部,俗女加码。
嘉玲身边的每位女性,相继以自身经历告诉观众:
无论年龄多大,都有资格追逐理想人生。
为一家人操持半生的阿嬷,受够了无人关心她的个人感受。
于是在生日会第二天,换上鲜艳的衣服、崭新的高跟鞋,潇洒搬离。
一向百依百顺的妈妈,也会愤然出走。
虽然连初中都没念过,可她从未停止个人追求。
在无人察觉的时光里,偷偷自学了英语和开车。
虽然“叛离”只是暂时,她们最终还是回归家庭。
但她们至少给我们展现了真实的生活里、真实的女性的一个切面——
活出自我的女性,未必要像前几年的影视剧推崇的那样:张扬凌厉、事业成功、周身名牌、走路带风。
活出自我的女性,也可以是陈嘉玲那样,背离「好的人生模板」后,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生活。
一种虽然“普通”但也会拥有自我的、波澜壮阔的人生。
《俗女养成记》这样的真实的女性剧给了现实的女性一个新的可能性。
我们会为真实的女性剧感动,也会为真诚的表达买单——
《你好,李焕英》。
穿越的设置本不稀奇,但《李焕英》的意外之处,在于她本可以改写命运,却主动放弃了机会。
她从头至尾,为了女儿,没有动过一丁点重置人生的念头。
在临终之前,都不忘借着穿越的机会,含蓄地传达对女儿的爱。
“我未来的女儿,我就让她健康快乐就行了。”
面如平湖的神情,其下是胸怀惊雷的汹涌。
真诚的表达带来了好的结果。
《你好,李焕英》最终票房高达54.13亿,位列中国影史票房榜第三。
《李焕英》比起作品本身的成功,更是一个信号,一个女性视角下的表达开始被看见的信号。
而女性电影《我的姐姐》的话题度,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这部电影争议不小。
从小不被善待的姐姐,原本能彻底摆脱原生家庭的伤害和负担,最后却主动成为“扶弟魔”。
电影结尾打上了温馨的柔光,却回避了大多数家庭的残酷现实:
姐姐一贯被安排承担为家庭奉献、为弟弟牺牲的责任。
《我的姐姐》撕开了这个伤口,可惜没有为其敷上药膏,这是遗憾。
但它至少试图撬开姐姐们身上的枷锁,让更多人关注到她们在人伦和家庭中艰难的处境,并引发大众对这类群体“追求自我”的讨论。
从这点来看,已是难得的突破。
还有《爱很美味》,以及年末的黑马《爱情神话》这类聚焦都市女性的轻喜剧。
从投资、演员、幕后来看都算是小成本,却在螺蛳壳里做足了道场,成为今年的惊喜之作。
图源:豆瓣
2021年,也是“伪女性剧”失效的一年。
那些披着女性主义的皮,内里依然是陈旧价值观的剧作和电影,个个扑街扑得大快人心。
比如冯小刚的电视剧首作《北辙南辕》、翻拍自韩国的电影《门锁》……
如果要解释原因,尊龙多年前的话,他们应该好好听一听。
2021年,也是内娱坍塌的一年。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里,演员借着台词戳破真相:
那鱼(内娱)完了。
初听好笑,再听沉默。
所谓的“完”,不只是近年来资本流量掌权、饭圈文化盛行,使得观众接收的作品全面降级。
更有明星们声誉与品行的同步滑坡。
郑爽代孕、陈翔出轨、李云迪嫖娼、王力宏约炮……
曾经精致高贵的偶像,相继以私德甚至犯法的因由垮台。
其暗地行径之恶劣、狡辩嘴脸之丑陋,让人很难不发自内心地感叹“内娱真的完了”。
但在这一桩桩新闻中,她姐看到了,女性议题的声浪——
郑爽被全网唾弃,是因为大众意识到,代孕这种摧残女性身心的行为,应该坚决反对。
陈翔本想博取舆论同情,却被毛晓彤甩出的音频打得毫无招架之力,彻底坐实渣男。
李云迪管不住自己的身子,以钱买性,但他忘了:女性的身体,不该是商品。
最近的王力宏风波,更是让大家看到了,女性不再是一个被动的受害者,而是一个即便被打压、被抛弃,也能发出自己声音的表达者。
一片瓜田中,我们呼吁的“为自己而活”,屡次和舆论达成了正向互动。
尤其,在两性方面。
今年,不少明星无预警离婚:赵丽颖、佟丽娅、大S……
有的一别两宽,各自安好。
有的暗中补刀,耐人寻味。
但不同于以往动辄感叹“再也不相信爱情了”,现在大家对这些新闻已习以为常,对女明星“宽容”了许多。
佟丽娅、赵丽颖宣布离婚后,粉丝奔走相告:姐姐终于可以安心搞事业!
究其原因,还是大众对婚姻的认识在进步:
它的幸福与否,不再是判定女性“成功”“圆满”的标准。
过去,女性一旦离异,总不免被贴上“二手货”“败坏家门”的标签。
这种物化女性的观念,逼着她们要么忍气吞声,在日复一日的委屈中惶惶不安;
要么拼命澄清,犯错的一方不是自己。
但,离婚从来不该成为女性的道德污点。
相反,它展示了她们敢于割舍不幸,挥别昨日的勇气。
婚姻只是追求幸福的过程,而非提供幸福的保证。
能白头到老,固然可贵;如果难以为继,也要及时止损。
所以舆论知趣地点到为止,当事人无需二次解释,也不必感到任何难堪。
图源:谷雨数据
要说今年引发最大舆论声浪的离婚事件,还属王力宏和李靓蕾。
过程大家都很熟悉,她姐不再赘述。
李靓蕾的反击战,招招制敌,大获全胜。
在这场风波中,我心疼她忍受了近10年的委屈遭遇,钦佩她义无反顾单挑夫家的勇敢,更震撼于她明明遍体鳞伤,却仍不忘以自己的悲剧剜出男权社会毒瘤的勇气。
身为受害方,她没有顾着控诉前夫、博取同情,而是延展话题,上升高度——
对伦理发起反思:家庭主妇的劳动价值,不应该被忽略。
对社会进行叩问:上层阶级凭什么可以利用媒体操控舆论?
对同胞真切告诫:女性一定要培养谋生能力,永远不要将幸福依附于他人。
图源:新浪微博
不少人被她的檄文激励,开始重新审视感情观,正视自己对个人、金钱、权力的欲望。
如果说李靓蕾是以一己之力,推进女性意识的觉醒。
下面这件娱乐圈大事,则让她姐看到了女性之间守望相助的力量——
吴亦凡涉嫌强奸罪。
都美竹的控诉发酵之初,虽有人替她不平,但不少粉丝已经赶去网暴。
他们习惯性开始荡妇羞辱,笑她想上位,以曝光私生活的手段博取流量;骂她想讹钱,出卖身体不过为了索取封口费。
但这一次,这招不再奏效。
各个品牌方火速与吴亦凡解约,舆论一边倒站在女生这边。
在都美竹被吴亦凡那篇“我从来没有选妃……如果有这类行为,我会自己进监狱”的声明逼至绝境之际,背后的“姐姐”们从沉默中醒来,纷纷站出来声援——
张丹三、於佳怡、魏雨欣……相继公布与吴亦凡的聊天记录,指认他的不齿行为。
那一日,值得在内娱编年史上留名。
素不相识的姑娘们,接连扛起反抗的大旗,彼此佐证那些骇人的传言:选妃、骗炮、潜规则……
她们一棒接一棒,如燎原星火,彻底烧毁吴亦凡伪装的人设,一把撕开内娱的肮脏与阴暗。
图源:新浪微博
无论是李靓蕾、都美竹,还是其后声援的女性,在这段被巨星光环蒙蔽双眼的感情中,原本处于下位者行列。
在男星掌控着地位、金钱、舆论资源的情况下,她们却在绝境中完成“反杀”。
类似的,还有王思聪和孙一宁。
曾经的国民老公,在聊天记录里依次展示了主动搭讪、疯狂跪舔、求而不得、气急败坏的全过程。
饶是如此,也未能获得女生一眼青睐。
他越是上蹿下跳、急赤白脸,反倒越显得孙一宁不卑不亢,冷静清醒。
在某些上层男性视角里,女性似乎永远是可以被金钱赎买、用利益置换的“物品”。
殊不知越来越多的女生,早就用行动打了他们的脸。
《诗经》说: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大意是,男性恋爱的时候,不喜欢了随时可以脱身;而女性一旦投入,想放下就太难了。
但2021的娱乐圈告诉我们:
不是的。
女性一旦放下,便可以活得更加自由开阔。
影视剧和娱乐圈里的女性力量,看似遥远且缥缈。
实则是现实最好的映照。
2021年,也是普通又平凡的女性涌现光芒的一年。
今年东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共获得38枚金牌,其中25枚有女性参与。
女子能顶的,不只是半边天。
射落首金的杨倩,顶住压力逆转夺冠,为全国人民拿下定心丸。
鬼马精灵全红婵,凭借无与伦比的水花消失术让世界叹为观止。
四朝元老巩立姣,用等待了22年的金牌诠释了梦想的能量。
人一定要有梦想,万一哪天实现了呢
还有张雨霏、施廷懋、陈梦、孙一文……
这些姑娘们,在每一个爆发的瞬间、每一个专注的时刻,无一不在展示着女性自信、多元的美。
她们可以练出健硕的肌肉,可以保持亭亭玉立的身型,可以手持重剑,也可以戴上小黄鸭发卡和珍珠指甲。
她们用自身,为新时代的女性美设立了新的标准——
那就是,没有标准。
中国女性,不只能征战赛场,也敢去太空挂帅出征。
王亚平,今年乘坐神舟十三号,成为中国首位出舱的女航天员。
她本是一名空军飞行员,因为看到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升空的壮举,默默在心里种下一颗种子:
既然已经有男航天员了,中国什么时候会有女航天员?
十年,她让理想变成现实。
方法无他,唯有日复一日的训练,和舍生忘死的勇气。
一次次挑战自我,打破极限,才有了今日的气定神闲、从容不迫。
女性,生而无限。
说你不适合学工科?说你不擅长体育?说你不必这么拼,嫁个好人最重要?
去你的吧。
我们的人生,只有自己说了才算。
就像张桂梅校长所言: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自2008年建成华坪女中,十几年间,张校长用贴满膏药的手,送1800多名女孩走出了大山。
今年,华坪女高一本录取率达到94%。
但张校长仍不满足,她希望所有学生都能走出去,这是她们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知识改变命运”,听来似乎已经过时。
毕竟在当下物欲横流的社会,在人情规则、权势金钱面前,知识越来越显得百无一用。
很多人要么投降认命,接受命运的鞭打;要么投机取巧,靠捷径妄图实现跃迁。
但张校长始终让女高学生保持清醒:唯有努力读书,才能拓宽人生。
才能成为一个有权利选择自己人生、改写自己命运的人。
越来越多的姑娘,因她的敦促和鼓励,有了掌舵命运的机会和能力。
她们学有所成,走向社会,成为老师、医生、警察……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书写人生无限的可能。
这样的张校长,值得被历史铭记。
2021年9月,张桂梅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有张桂梅,是华坪之幸,是国家之幸。
亦是时代之幸。
除了这些举国瞩目的女性外,这一年,她姐在很多平凡女性身上,也看到了不凡之处。
医生秦杰林,在郑州暴雨当晚,她刚从休克中被救出,就立刻加入了救援队伍。
她一直忙到凌晨,然后悄然离去。
远在千里之外的河南籍学生李睿,为营救家乡人民,创建了《待救援人员信息》在线文档。
随后全网接力编辑、更新这份救命档案,24小时内访问250万次,成为民间重要的信息对接平台。
图源:新浪微博
医生王磊,怀孕期间因病瘫痪。她不仅失去健康的身体,丈夫也提出了离婚。
纵使全身仅有一只眼睛、一根手指能动,但她不愿浪费自己所学,更不想人生就此荒废,于是创办科学论坛,免费为网友提供医学资讯,至今已服务超过8000小时。
西藏墨脱某边防团,今年迎来了24名大学生女兵。
这些60年来首批进驻于此的戍边战士,平均年龄还不到25岁。 在烈士纪念碑前,她们宣誓:宁舍自己一条命,不丢祖国半寸土!
今年涌现的“她力量”还有很多很多,原谅她姐无法带你们一一认识。
但请相信,这远远不是结束。
这一年她姐每次写文章的时候都会有人问:
你写这些有什么意义吗?
那些女性的、结构性的、毒瘤一样的困境,是无法根除的。
我也一度怀疑。
甚至,直到王力宏离婚风波之前我都在怀疑。
但媒体人@CyberZhiqi 在王力宏离婚风波时说了这么一段话——
“过去几年中文互联网对于生育、家务劳动、PUA和精神虐待等问题的讨论,真的改变了很多人对这些问题的认知,是非常了不起的进步。”
而这,也是她姐在无数次稿子里写过的那般——
娜拉既然醒了,就轻易不会再次睡过去,也无法装作看不见。
传统的家庭结构、传统的价值观,当然还存在。
但已经开始逐渐瓦解和破产。
而这些改变本身,就是意义。
媒体人@CyberZhiqi那段话后面,还有这么一句——
“即便同为女性,我们也需要非常努力,才能突破男权社会的种种规训和障眼法,真正理解自己和其他女性的处境,形成同盟。”
是的,这里显然不是终点。
甚至,这或许只是开始。
问题不是识破这些障眼法,而是识破这重重迷雾之后,该去往何方、该如何去到我们想去的地方。
2021年结束了,一些意识得到了传播,也有一些问题悬而未决。
那2022年能取得进展吗?我们能取得什么进展?
虽然答案是未知的,但信念是可以传播的。
只要我们在一起步伐不停,我们就能要到答案。
或者。
我们创造一个答案。她刊
监制 - 她姐
作者 - 一山
微博 - @她刊iii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