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美国新政的社会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_风闻
舜耕山-唯愿祖国更强壮!居安思危,总比忘乎所以更保险……2021-12-31 19:09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1882—1945年4月) ,是美国历史上首位也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病逝于第四届任期中)的总统。历史知识告诉我们,罗斯福任内最伟大的成就是所谓“罗斯福新政”—— 应对经济大萧条。
盖棺论定,尽管罗斯福新政的目标所指众所周知,但后世对罗斯福新政贡献中经济意义由衷认可的人并不多。或者从很大程度上讲,罗斯福新政并没能从根本上提振并改善美国的经济状况,那么所谓新政的最大政治遗产在哪里呢?
在社会领域。众所周知,罗斯福新政很重要的一大创举是大搞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其实这并非问题的关键,问题关键在它是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进行的。何谓“以工代赈”,即政府出钱(哪怕是印钱也好)雇佣大批经济大萧条中失业的人,从事建设国家基础设施,而绝不把钱直接轻易发给失业者个人。
此类国家基础设施,要么回报周期特别长,年平均收益特别低,要么所需要的资金规模太庞大,一般的私人资本不愿投,属于经济合理但绝对“低收益”的领域。且投入此类基础设施建设,亦不需要高精尖的前沿科技。
这类建设的好处在哪里呢?
一、不会人为冲击既有的完全市场化的经济系统。市场化经济体系尤其是现代工业经济体系的运行机制太过复杂,任何政治立场的经济政策动机经常与市场本身内在的调节机制相违背。“计划经济”抑制的绝不是市场化的诱因及动力,而是迫使市场化行为全都由公开转移到地下,形成无数所谓“黑市交易”的局面。
二、基础设施建设是落脚点,但仍不是最终的落脚点,最终的落脚点在“激发人的劳动创造出增量价值和财富”,国家增量价值财富直接转化为平民劳动者拥有生活资料购买力,并以此缓冲市场化的过剩产能造成国家财富积累过度损失掉。
与此同时,不少人认为失去职业者需要的仅仅是金钱,仅仅是经济救济,大错特错。
就像早已有日本以及美国的学者所揭示的那样,工业经济时代,在现代企业中价值创造的主体是员工,特别是知识工作者,而不再是资本所有者。员工以自己的职业生涯作为抵押,他们在企业的发展中贡献最大,同时承担的风险也是最大的。企业一旦倒闭,他们就会直面极大的风险,在转业、转行或转职过程中,他们的个人价值往往会被严重低估,或大大贬值。
除丧失了生活收入,失去职业者丧失的还有参与社会劳动的尊严与必要的社会地位。劳有所得,伴随企业或整个社会不断成长进步,才是劳动者个人真正需要的。“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意思是指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知廉耻的人不吃施舍的东西;比喻人的品行高洁,不苟且求得。(出自《后汉书·列女传》)与那些富有企业家精神的精英人士一样,最广大的普通劳动者同样具有他所必要的自尊与内在的社会性要求。
三、基于国家信用的公信力和政府信誉在此过程中大幅度增加。
罗斯福新政最大妙处在最大化发挥政府信用公信力,从促发社会价值社会财富增量上做文章,而不是直接触动经济存量引发市场变化更多不确定性。
以上还不是笔者所要提到的重点,重点在一定先行需要搞清楚哪些领域才是必要可以选择建设的“公共基础设施”?
公共基础设施范畴绝不仅仅局限于交通、电力(能源)、住房、市政、通讯、河流或环保等等,还应包括教育、医疗、育幼、养老、社区与市政安全保障,以及社会稳定和谐的良好秩序等等。具体在何种情况下,政府主导投入何类基础设施建设更利于最大民生福祉社会目标的达成**,**皆需因时因势因具体的社会需求变化而异。
最糟糕的是将“公共基础设施”片面理解为重资产的“面上工程”,过度超前或不合时宜的重资产类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很容易徒然增加国民大量债务负担,形同寅吃卯粮式的救济措施。
这在不少国家都曾经出现过。只因为这类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果很容易摸得着,看得见,对国民相对容易说得清。而后一类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成效不显性,受益群体广泛而分散,对整个社会生态具有看不见的正向辐射力,民众普遍具有生活安定有序的获得感,因而一样实实在在。
因此接下来不得不说到罗斯福当政时期另一大新政创举,即通过了《退伍军人权利法案》。这是二战后美国联邦政府主导的国家高等教育重大投资项目,影响广泛而深远。它适时准确地把握住了西方世界战后重建需要的节奏,使国内人力资源配置更加现实而高效。
未来城市化与新乡村建设,绝不仅仅在于看得见的硬件设施搞得有多好,在于现已具有的硬件设施是否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和维护,在于相应软性的高标准服务是不是跟了上去形成了配套,在于研判人力资源有没有大量错配导致有些领域严重供应不足,同时另外一些领域又存在着大量闲置的状况。
市场的归市场,社会的归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公开竞争的市场环境,又绝非局限于市场机制之内。
国家维护市场秩序主要靠法治,国家统筹社会失衡则主要靠因应性的社会政策和举措,在对国家公共基础设施短板因时因势做出全面、客观正确的分析与判断。其中重要依据,是对国家劳动人口结构演变现实状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所处阶段进行认真审慎分析的结果。
尤其糟糕的做法是,政府直接发钱给具有一定劳动工作能力的群众,形成所谓购买力。这在一些西方国家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过,并屡次出现,饮鸩止渴的办法足以使人堕落,诱发人性中的贪婪与腐化,丧失掉人格尊严和地位。
富兰克林.罗斯福新政的启发意义在于:
心系民生福祉,永远比对经济发展的政治承诺更诚实;是否心系民生福祉,是人格是否正直的试金石。用我们的话讲,则是永远不要脱离群众最现实而急迫的生活需求谈发展,善于从人的合理需求与发展的生命周期去适应性配置人力资源,使国家社会价值与财富创造最大化。
近现代经济学的概念往往使人们忘记了,在悠久的古代社会人类是如何理解、认识、创造国家社会财富,以及如何调配社会财富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以及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更加使人们轻信:要么政府可以引导市场,要么市场无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