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彭斯“蓝”了,建制派“割席”,示威者“反装忠”,前途未卜的懂王与美利坚
【视频/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沈逸】
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期的逸语道破。
我们知道2021年1月7号,美国会发生了一件大事。原先是一个政治象征性意义的事,新一届美国国会要开会,在众议院议长、参议院议长双人领导下,对2020年美国总统选举的选举人团投票结果进行确认,他们叫“certification”。这是一个仪式化过程,就在会议室里面,参众两院的议长站在上面,一个个州的代表上来发言,自己本州的选举人票投给共和党还是投给民主党,说出来以后问下面有没有人反对,如果没有反对票,就确认投给他。
但就是这样一个礼仪性的过场,今天却出事了。前面我们已经讲了这件事分两段,一段是外面出的事,所谓冲击国会山的“暴动”,今天我们讲里面的事。大家应该记得,在开会前,以共和党得克萨斯州州的特德·克鲁茨为代表的十几个参议员,包括来自密苏里的共和党参议员乔什·霍利,他们表示objection,要反对这些投票结果,尤其是亚利桑那、宾夕法尼亚、密歇根,重点是佐治亚,这些他们认为存在舞弊的战场州。
特德·克鲁兹(图片来源:新华网)
同时,众议院大概有100多号议员,根据这个游戏规则,每个州上来确认自己的选举人票后,有两种玩法:一个州一个州走,然后逐个表决是否有异议。2016年的时候,民主党人也对4个州的选举结果表示异议,但拜登当时主持这个会议,他的做法很简单,没有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反对,而是让他们一次性把反对意见说出来,然后打包讨论,讨论半个小时就结束了。
今天讨论的情况是这样的,整个确认过程被中断两次,两个州的选举人票遭到杯葛,一个是亚利桑那,一个是宾夕法尼亚。中间还出现了一些比较有戏剧性的场景,因为一度被暴徒冲进去导致会议中断,在复会前,有记者拍到特德· 科鲁兹、乔什·霍利以及一些共和党参议员在小房间聚会,讨论后面已经发生暴力冲突的情况下,是不是还要坚持做objection。
这次暴力冲突,无论是冲击国会迫使会议中断,抑或是过程中出现的流血冲突等等,都突破了美国精英政治的传统认知底线。如果继续在这个方向上推进,坚定表达你对特朗普的支持,或者说对选举结果杯葛,是需要某些政治上的谋略和精算的。
他们讨论下来的结果是,当表决到宾夕法尼亚的时候,乔什·霍利出来表示objection,众议院那边也有议员跳出来表示objection,那么众议院议长、参议院议长带着他们回去各自进行表决。
在参议院里面,我看了一下CNN播放的整个实况,非常有意思。彭斯进来说,现在有人反对宾夕法尼亚的投票结果,那么谁反对?乔什·霍利说,我们反对。彭斯说,那你的反对要求拿上来,并让他写了一段话。其实概括起来就很短的一句话,“我们认为宾夕法尼亚州的选举结果中存在危险之处,是不合法的,是有问题的,我们表示objection”。接着,彭斯说你们要不要上来补充两句,给点详细的证据,否则凭什么认为这个结果有问题?霍利不说话,也不上来。记得当时彭斯露出了一个难以言说的微笑,然后就开始唱名,挨个表决。
注意,这个表决很有意思,它比较绕,表决的对象是对于objection的表决——你对这个反对是支持还是反对?如果你说yes,就是支持他对于宾夕法尼亚州的 objection,要把宾斯法尼亚的结果翻掉;你说no,是反对他的objection,代表你是支持结果的。于是,彭斯开始一个个叫名字,参议员投票表决,投下来结果应该是93:7,有7个参议员说了yes,剩下93个人说了 no。
这里面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犹他州的共和党参议员——注意是共和党参议员——Mike Lee,在投票统计完了以后,走向主席台,对计票人说他要改投票结果,他说的是no,但他认为这个No不对,他说他要改成“Hell No”。我问了一些native speaker(英语为母语的人),这玩意儿怎么翻,比较文雅的说法是,Hell No大体上相当于no way,我问如果粗鄙一点的话是不是F**king No,意思是enough is enough。在经过今天这一天像见了鬼一样的运作之后,我已经受够了;现在还给我弄这些搞三搞四的东西,坚决、绝对不同意。对方说,大概就是这意思,这位议员老兄是受够了。
众议院当然更加悬殊一点,两边表决时,既反对亚利桑那、也反对宾夕法尼亚的这些人,包括乔什·霍利,特德·科鲁兹,Tuberville, Hyde Smith,马歇尔,基本上和前面宾夕法尼亚是一样的,还多了一个路易斯安那的约翰·肯尼迪(这个肯尼迪和肯尼迪家族没有关系)。需要说明的是,在亚利桑那的表决中,至少有4名共和党参议员,包括佐治亚的“女股神”凯利·洛夫勒说,他们原先是要杯葛的,但是在经历了今天上午的暴力冲击事件后,改变了的主意,决定从反对投票结果转为支持。
洛夫勒这个“女股神”很有意思,这是她最后一次参加参议院活动,因为她输掉了佐治亚州的参议员选举,没有保住自己的席位,之后很快就要被新人替代了。但是,她在最后这一刻选择了不坚持对于特朗普的支持,认同应该把亚利桑那的票算给拜登。她自己在推特上表示,在看到了今天的暴力冲击后,遵从自己的良知,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讲到良知,之所以称这位女士“女股神”,是今年2月份的时候得到内部简报,得知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毒性大于1918年流感,她的选择是炒股,当然经过国会伦理委员会“公开透明公正”的调查证明,这事没问题。就是这么一个人,她说她的良知被唤醒了,她看到暴力,觉得冲过了红线。我们可以对美国政客的良知有更好的认识跟理解。
今天还要讲另一个人,就是副总统彭斯。应该说他的角色仍然是比较关键的,他承担主持会议,尽管是礼仪性的工作,但仍有很多政治性表态。但你会发现,彭斯做得中规中矩,而且有两个非常微妙的变化:
第一,彭斯调整了自己推特上的主题图,他把主题图换成了拜登跟哈里斯挥手的背影;再看推特头像,是一个西装领带的人像,他戴了一条红色领带,红色共和党的象征,我们知道特朗普特别喜欢戴那条红色的领带,但今天他的领带变成了蓝色,纯正的蓝色。
在他置顶的推特上,对于维护秩序的国会山警察进行强烈的表扬,同时严厉谴责暴力行动。同样的,美国参议院里面以反华著称的马克·卢比奥这次没有参与到特德·克鲁兹的objection阵营中。我们会发现,这一次选举人团票确认的过程,因为受到暴力示威游行的冲击,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化学变化,这种化学变化至少在共和党内部是意味着力量和派系的重组,很显然不同的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像特德·克鲁兹、乔什·霍利这些人做出的选择是分食懂王的政治资源,即使在这个大规模暴力示威游行已经有些触及美国社会整体的政治道德底线的时候,他仍然选择站队懂王。当然,他这种站队不是冲着懂王个人去的,更多的是冲着懂王的支持者去的。
另一方面,共和党的建制派成员对于懂王的忍耐程度基本已突破某种极限。如果到最后懂王和暴力冲突的关联,被提供更多证据证实的话,很明显在相对由精英主导的政治运作中,懂王就会变成政治上的毒药,跟他保持距离是一种比较明晰的选择。
我们再来看一看美国的政治,美国政治无非讲三块,第一块是这件事对于拜登政府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理论上,拜登应该本能地将这件事看成是一次重大的政治机会,他认为可以借机极大虚弱懂王及其支持者所具有的政治合法性,因为它逾越了最基础的游戏规则,激起了一轮反思。在美国国家政治精英内部自不待言,在普通民众和支持群体当中,等热闹过去之后,对于相对占据多数的所谓的中间温和选民,也就是拜登的基本盘来说,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有效巩固自己基本盘和支持度的良好的机会。
但同时,如果我们预期美国政治的运行过程是一个比较理性的、良性的、成熟的,出现这些问题后应该怎么办?应该去思考,去反思根源,去找出罪魁祸首,然后去寻求某种意义上的和解,治愈创伤,惩治违规者等等。而我们现在看到了什么?基于本能的选择,大家开始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切割,精英政治人物开始通过跟特朗普的切割来保全自己的政治前途,对暴力进行一般性和原则性的谴责。
双方的支持者,尤其是活跃在社交媒体上的懂王支持者开始寻找证据,提供一轮新的阴谋论解释框架。比如说现在非常流行的几个标志性的人物,像牛头人造型的那位,还有纹身的那些人,他们说这些人根据以往的照片显示是ANTIFA的,理论上是懂王的反对者阵营,这些人渗透进去,利用“反装忠”方式跳反,然后做局,包括什么警卫故意引导示威者进去等等。
新一轮阴谋论当中,你看到的是非常精明细致精巧计算的自我辩解,以及美国社会整体利益的完全无视,当然这个思路倒也是一脉相承,他们应对新冠病毒也是这个思路。整个社会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最终选择的绕开所有正确答案,选择最糟糕的那一个。
对于拜登来说,很明显未来如果要寻求治愈弥合,无形当中就增加了更大的难度,执政因此也会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可能美国也会为此支付更多代价。从民主党来说,进行政治精算,在短期内还是有收益的,比如基本可以预期它将比较稳固地控制参议院,如果不出什么大问题,对拜登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执政过程中,拜登政府最大的一个约束,或者说一个具有双重影响的因素,是拜登本人的特质。他可能是一个明确只有一届任期的总统,这样一个总统在位上会有双重效果,第一,他个人如果不谋求连任的话,理论上可以做一些大刀阔斧、相对中性、关注个人历史定位的改革,而不是短期收益的事。但这只是理论上的,对于他个人的政治勇气、能力和性格有各种要求,目前看起来不乐观。
另一方面比较消极的是,他很难通过政治前途的保障去培养自己的核心团队,更有可能面临的是各方各怀心思,更多地投效于那些可能在下一个任期或在将来具备更长久政治发展前途的一些人,比如哈里斯等人更容易获得团队效忠。对于拜登发挥自己的作用,说一定构成了直接负面影响,至少提升了拜登有效勾兑和斡旋的难度。
第二,今天对于美国政治精英,西方民主精英的认知相对理性,对于还有些良知的人来说,他们会承认今天是西方民主悲哀的一天。美国国会山被攻占,是第二次英美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几百年以后再度出现了这么戏剧性的一幕,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恰恰是美国引以为傲的民主政治制度遭遇挫败的象征。当然像奥巴马这样比较伶牙俐齿、善于表达的人,会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攻击性和冒犯性的事,是美国民主遭遇严重挫败的象征和标志。如何重建对美国民主和政治的信心?对于美国精英来说是一种考验。
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有一些在政治认同上更加倾向于将自己设定为精神的、非物质的“欧美种群”来说,他的政治认同会倾向于他的情感价值认同,对这些更加寄托于欧美的人类普世价值能取得广泛成功的人而言,他会产生巨大沮丧,在这时候会异常强调同理心。但这种同理心是异常珍贵的,他从来不愿意施舍给自己的同胞。
但是对于我们这些相对客观、站在自身角度看待世界,并尝试为这个世界跳出困境去寻求解决答案的人来说,无疑中期来看,至少提示我们如何去克服和避免美国在政治、社会、经济各种实践中遭遇的困境以及面临的缺陷,显然我们不应再把它视作为一种理所当然、唯一、且完美无缺的选择。丘吉尔那句所谓最不坏的东西,大家也可以认真思考一下。
那么更重要的是什么?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当去认识和理解美国出现这个问题的深层原因究竟是什么?轻易地用一个符号化的单词去概括,也许并不足够,我们需要更加精细全面地做一些深度分析。
之所以会演变到这一步,是源于激烈的情绪以及群体的撕裂。这种群体撕裂,政治态度、社会观点的对立,最初缘起可能只是一个分配问题,分配问题带来的利益差距扩大,转换成情绪性的心理和认知,然后在一些错误解决方案的刺激下,日积月累大概用了30年时间完成了第一波发酵,今天有一个叫Haass的人出来说,攻占国会山也许应该看成是所谓的post-American,就是美国霸权走向黄昏过程中的第一天,翻过了新的一页。
客观上说,像冲击国会山发生暴力冲突这么具体的事,是充满着不确定性的。你很难说这是一个精准控制的结果,所以它可能是有一系列偶然性组成的,甚至可能包括阴谋论所认为的“反串”这些事。
但另一方面有它的必然性,真正值得思考的是必然性的东西,因为这是公开的、显性的,是持续很长时间,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为什么这些公开暴露在外面的,站在房间里面一头“犀牛”,就是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在知识体系、能力、资源供给都不成问题的情况下,为什么就是没有被解决?当然这个“灰犀牛”要从90年代开始说起,当克林顿被选上去的时候,人们就已经看到,美国充当超级大国的霸权,与美国国内经济、也就是民众收益之间的关系没有解决。
福山也看到了这个问题,在2016年的文章中他指出,自由主义的贸易理论会告诉你,价值的创造如何有效率,但问题在于价值的分配,尤其是国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分配非常低效,在美国0.1%的人拿走了大多数人的收益这件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一个总统任内的事,为什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个道路究竟在哪里?
再比如说这种激进的煽动,其实今天去怪特朗普没什么意义,特朗普不是第一天,他从选举2016年开始就是这样,开始执政到今天,在每一个重大事件、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推特发表意见的过程中,他就是这样的,直至发展到今天这一步。他为什么没有得到有效限制?为什么没有得到有效对冲?为什么没有得到有效的管制?
即使矛盾发展到今天这一步,无论美国和西方国家领导人、不管是前任政要还是现任政要,各方表态不约而同地把它视为一次悲惨的意外事件,一个偶发的不幸,继续坚持事实上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认知和方法论。
也许我们真的看到西方制度自身的变革、良性迭代能力,不能说已经耗尽,至少是出了问题,我们预期看到的制度自我修复,没有像教科书所说的那样出现,这事到最后怎么办?是美国人的事。
我们讲我们的观察,我们得到什么,我们要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我们当然需要博采众长,需要吸收各种各样的经验和教训,到现在这样一个活生生的教训就发生在眼前的时候,我们完全有理由也有必要从中真正汲取教训,并避免重复它。
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时刻。我们以各种方式在经历、见证,并创造未来的历史。魔幻现实主义的一幕上演,令人分外感慨。现在离1月20号还有差不多13天,上一次的“13天”中,曾经发生过古巴导弹危机的事,我们当然不希望再次出现那样的危机,毕竟当年白宫里面坐的是肯尼迪,危机是发生在外面的。如果真的主客异位,我们也许会在2021年开年就见证一个更加魔幻现实主义的未来。
用《阿甘正传》的一句台词做结尾,也许美国的命运,就像巧克力,谁也不知道下一个吃到嘴里的是什么味道。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