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质量差、缺乏社区氛围,悟空问答宣布下线
胡毓靖
观察者网·大橘财经讯(文/胡毓靖 编辑/庄怡)同为问答社区,知乎刚过完10周岁生日,曾经的竞争对手悟空问答却即将下线。
1月14日,悟空问答在今日头条上发布下线公告,宣布悟空问答App将于1月20日起从应用商店下线,2月3日起停止运营,关闭服务,悟空问答App中的收益、粉丝、内容、收藏等,都将迁至今日头条App及头条号后台和悟空问答PC端,创作者可转移至上述平台继续创作。
作为今日头条旗下的问答社区,悟空问答由“头条问答”频道于2017年6月升级而来,随后向同为问答社区的知乎挖角超300个知乎大V,在知识付费风起之时,业内一度认为二者终有一战。
但当下,知乎刚刚过完10周岁生日之际,悟空问答却悄然宣布下线,回到最初的起点,“退化”为今日头条下的附属内容。
知识付费风起时,悟空问答挖角300个知乎大V
悟空问答与知乎的对垒与角力还应被放在更大的视野下考量。
2016年被视为知识付费元年,彼时知识付费领域有喜马拉雅FM、知乎、得到和分答四大巨头,内容创作变现一度被认为是行业方向。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当年内容付费用户规模预计达1.88亿人。付费技术和付费观念逐渐普及,知识付费的时代即将到来。
今日头条凭借巨大的流量池,希望挖掘头条问答更大的市场空间,甚至希望可与知乎一战。
2017年6月,头条问答升级为悟空问答,独立上线App,仅两个月后,向知乎挖角了超300名大V,据一位签约大V“恶魔奶爸”称,“(今日头条)是给钱的,年收入比普通白领高”。
这则消息在早已熟悉头条系挖角“招数”的当下来看,套路已是司空见惯。但在3年多前,在内容社区还是掀起了一番热议。
逻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从朋友圈获知该消息时,就转发并附评“江湖有事”,300位大V的“老东家”知乎上更是爆发了关于此事的讨论。
一方的声音是知乎被头条偷袭大本营,内容质量、平台号召力和商业空间都将受创,对此结果,部分用户归咎于知乎对内容输出者的保护力度不够,变现门槛过高,无法留住创作者。
另一方则表示这是“各安天命,各取所需”,今日头条提供了另一种可选的变现方式,内容生产者的工作开始得到更多、更大平台的认可,“内容生产者的春天来了”。
漩涡中心的知乎和悟空问答高层也在网上隔空内涵彼此。张一鸣表示悟空问答欢迎各种用户和答主:“我们会覆盖长尾,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只是要做好匹配。大家别吵了,上来答题吧。”
知乎联合创始人张亮则表示“高质量的分享无法被流水线化定价,好的对话氛围更不可能被粗暴迁移”。
用户质量差,悟空问答没有社区氛围
“流水线化定价”和“粗暴迁移”或许不能轻易下判断,但从用户的数据表现上看,悟空问答确实称不上“高质量”。
在用户数量层面上,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17年10月,知乎的月活跃用户为1351万,悟空问答为121万;而到了2018年4至7月,知乎的月活跃用户为3200万左右,而悟空问答则降到了80万上下。
用户质量上,悟空问答也与知乎相差较大。据QuestMobile2017年年底发布的《百科问答APP洞察报告》,知乎用户凸显出“年轻、高知、高收入男”等特征:男性占比达到66%,30岁以下占比超9成,一二线城市占比接近7成,线上消费能力和意愿都极强,偏爱学习、旅游和跨境电商。
图片来源:QuestMobile
而悟空问答则表现出“年长、三四线、低收入男”等特征:男性占比比知乎高13%,30岁以下人群不足5成,三四线用户占比多,偏爱游戏直播娱乐。
对答主而言,当内容在用户层面无法出圈时,其收入就完全依赖于悟空问答的扶持。而在悟空问答,除了签约中提到的每月万元的报酬,其他变现渠道在悟空问答几乎被完全限制。
作为当年被挖走的大V之一,王瑞恩在知乎回忆称自己最初每个月能从悟空问答赚一万块,但当悟空问答停止内容现金扶持的时候,他的收入开始“断崖式下跌”。
图片来源:知乎@王瑞恩
同被挖角的Sean Ye也表示,“头条给流量,但不能给自己的公众号或其他平台做广告。这意味着,(头条的)流量是站内循环”。
他认为,知乎更像是一个平台,万赞回答会被多家知名媒体争相转载,还有不下100家通过知乎邀约他去讲课、写文章、做直播,找他出书的出版社也有10多家。
没有社区氛围,悟空问答成“弃兵”
此外,仅靠挖角的悟空问答,社区底蕴和氛围多少显得有些不够“活泛”,而这也影响了答主对平台的认同。
王瑞恩透露,自己当时虽然每个月通过悟空问答月入上万,但自己每个月使用这个APP的总时长也不一定超过两个小时。
在悟空问答的创作者群里,往往是运营把问题以链接形式“甩进来”,创作者领取问题进行回答。而在知乎的创作者群里,“有人开车,有人吵架,有人问了一个很冷门的问题居然蹲来了好几屏幕的回答”,更像一个知识社区。
Sean Ye回忆自己在悟空问答当答主的感受表示,“我没有感觉被赋能”,“在知乎,运营同学能激发我的灵感”,和运营聊完再码上3000字,在知乎上有万赞,转发至公众号也能吸粉。
知乎的问题互动氛围更好
悟空问答模仿了知乎的问答社区形式,但在实质上仍然是今日头条式的分发机制,用户与答主、答主与运营、问答与问答之间没有自然生长的空间,反而是答完、看完即止的状态,无法形成良性的社区氛围。
头条很快意识到了悟空问答的问题,但社区氛围并非朝夕可以建立,转而便起了放弃的念头,加上短视频的大风口已至,悟空问答几乎成了“弃兵”。
高调将300名知乎大V收入麾下仅一年后,据界面新闻报道,2018年7月,今日头条旗下产品悟空问答被并入到微头条,悟空问答团队100多人已转岗。
答主变现的具体的细则也发生了变化。回答次数从每个月15次增为20次,平均单次666元的价格变成了200元,每条回答可计算提成了,但提成的算法一直没有公布。
可以说,悟空问答APP下线是一个可以预见的结果,而这个不太好的结果,对于被“挖角”的大V们和试图跨界挖角的互联网大佬们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值得吸取教训的前车之鉴。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悟空问答宣布关停前几日,它的竞争对手知乎刚刚度过了10周年生日。
知乎CEO周源宣布,截至2020年12月,知乎上的总问题数超过4400万条,总回答数超过2.4亿条。在付费内容领域,知乎月活跃付费用户数已超过250万,总内容数超过300万,年访问人次超过30亿。
创作者收益上,已有百位创作者月入过十万,1000位创作者月入过万。
10年知乎仍在,但悟空问答没能再建立起一个有生命力的问答社区,只能在短促的独立后又重回今日头条怀抱。
但这样的结局,总归好过无处可去。今日头条仍是流量宝地,砍去重金扶持,悟空问答还有待“生长”。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