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苏联解体亲历者:初到波罗的海三国,就有大厦将倾之感-观察者网
**观察者网:**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想请教的一个问题是,您是什么时候到苏联的?初到苏联,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中国驻俄罗斯前外交官:**1990年初,波罗的海三国发生动乱。3月初,我受命赴三国考察调研。
当时,三国首都到处都在游行示威,到处贴满反苏标语,基本诉求都是“脱离苏联、独立建国”。我们在街头访谈中,很少能够听到不同声音。可以说,波罗的海三国脱离苏联的动乱,已经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
三国动乱蔓延至整个苏联,其他共和国的街头游行示威也此起彼伏,这确实给人以暴风雨就要来临、大厦将倾之感。在随后到第比利斯和巴库的调研中,这种感受同样十分强烈,因为那里刚刚发生了武装冲突,且同民族分离主义直接相关。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中央和苏联政府却未能采取任何强有力的平定措施。据我所知,当时的苏共中央、国防部、最高苏维埃均有不少人主张采取军事措施平息动乱,但是均为戈尔巴乔夫所否定。戈的理由是,苏联宪法规定“共和国有退出联盟的自由”。
现在想来,如果在波罗的海三国动乱初始阶段即采取果断措施,这场动乱完全有可能不发展成为整个联盟的危机。也就是说,对于危害国家统一的反叛动乱,绝对不能听之任之、不能手软。特别是一个多民族大国,尤其不能容忍这种分离主义的发生和蔓延,必须将之扼杀在初始阶段。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绝对不能给分裂主义势力留下任何抓手。宪法可以给各共和国以一定的自治权,但必须是在确保国家统一的大前提之下。因此,对于我国源自苏联的民族自治制度,也有必要加以历史地审视。
1991年3月7日,苏联就“是否保留苏联作为由平等的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联盟”问题进行全民公决。这在当时被视为决定苏联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据后来揭晓的公投结果显示,全苏联参加公投的选民高达80%,其中76%主张保留苏联。
公投那天,我也走上了街头,观察了多个投票站,访谈了多位选民。交谈中,希望保留苏联者甚至在八成以上。但是,戈尔巴乔夫却未能利用公投结果抑制多个加盟共和国的分离主义浪潮。
正是在此大气候下,仅仅10天之后,叶利钦在俄罗斯联邦进行了另一场公投:“是否同意设立俄联邦总统”。这实际上是继1990年6月12日俄联邦发表《国家主权宣言》后又一次分裂苏联的法律行动。
叶利钦(资料图)
叶利钦还多次发出“各共和国需要多少主权尽管拿去”的鼓噪。而戈尔巴乔夫和苏共中央不仅没有利用苏联全民公投的有利结果制止叶利钦的恶行,反而是听任乌克兰等多个共和国宣布“独立”。
回想起来,在苏共分裂、苏联解体的整个过程中,叶利钦一伙起到的破坏作用实在太大了。我们由此得到的启示是,绝对不能听任有影响力的分裂主义领袖人物存在和坐大,必须及时采取果断措施。“鸟无头不飞”,反分裂必须首先除掉这些危险的头目。
**观察者网:**今天,波罗的海三国、乌克兰仍然是反俄前线,也是被西方利用的对象。这些国家在离开苏联之后,在发展模式上经历了怎样的曲折?
**中国驻俄罗斯前外交官:**波罗的海三国,在前苏联属比较发达的共和国。独立后加入了欧盟,虽然难比法、德等国,但仍可称为发达经济体。而乌克兰,情况则不同,在被西方利用之后明显进入到了政治混乱、经济严重衰退的轨道中了。
**观察者网:**1991年8月,“8·19”事件爆发。这一事件被定义为“保守派的政变”,但在三天之内就以失败告终。在您的观察中,当时莫斯科民众对这一事件持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这场政变会失败得如此迅速?这是否也出乎了很多民众的意料?
中国驻俄罗斯前外交官:“8·19”事件,又被称为“紧急状态委员会事件”,这是苏联历史上一个惊天动地的历史事件。
当时,紧急状态委员会阵容还是很强大的,集中了包括副总统、政府总理、书记处书记、国防部长、克格勃主席、内务部长等党政军主要领导人。这一行动是苏联高层挽救联盟的最后努力,但是行动的失败告终,反而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还记得当天清晨,我床头的收音机准时响起,但是不似往常报告新闻,而是播放音乐,我立马感到情况异常。果然,几分钟后开始播放“苏联紧急状态委员会公告”,宣布全国实行紧急状态。
我立即奔向机要室,向国内报告。草草吃过几口饭,即奔向了街头。那时军队还没有进城,街头还比较平静,民众没有中断正常生活,但是多数人已经知道发生了大事。
我先后访谈了10位苏联公民,其中9位一致认为“国家混乱到如此地步,军队必须采取坚决措施”。只有一位知识分子模样的老先生声称,“左派上台难以长久”,对紧急状态委员会的行动不抱希望。
后来,军队到晚上才进城,没有控制白宫、克宮等要地,而且在民众的阻止下推进缓慢,在发生一起示威者阻拦军车的伤亡事件后立即惊慌失措。
在紧急状态委员会代表到戈尔巴乔夫的别墅请求他为挽救联盟而采取果断措施未果之后,这帮人立马丧失了斗志,甚至不知所措。
紧急状态委员会(资料图)
第二天下午,紧急状态委员会主要成员召开新闻发布会。我在现场看到,亚纳耶夫好像刚刚喝过酒、醉醺醺的,总理巴甫洛夫称病未出席,其他人也没精打采,给人的感觉是情况不妙。
第三天,紧急状态委员会的行动即宣告失败,主要成员统统被叶利钦投进了监狱。
如此强大阵容的紧急状态委员为何遇挫即溃,问题出在哪里?我认为,直接原因应当是,紧急状态委员会几大成员缺少坚定的政治意志。他们没有认识清楚戈氏背叛党和国家的真实面目,对戈仍抱有幻想,兵谏遭拒后便不知所措。他们的行动尽管是为了挽救联盟,但是严格说来是违犯苏联法律的,却又寻求合法进行,不敢动用武力。
更为要命的是,不抓反对派头目,任由叶利钦、哈斯布拉多夫等人在莫斯科郊区别墅聚集,叶利钦与美国总统的通话也未受到任何干扰。有了美国撑腰,叶利钦立马从惶恐不安变得“斗志昂扬”。他后来畅行无阻地返回了白宫,站上坦克发表煽动性演说,很快就聚集起了人马,开始了群众游行阻挡军车。
后来,一位阿尔及利亚武官曾愤愤地对我讲:这帮人真是傻蛋,哪有军事政变不先抓对方头目的道理?我们国家每次政变都是首先控制可能反对政变的关键人物。
还有一点非常关键,那就是军心涣散、军队分裂:格拉乔夫、列别德公然站到了叶利钦一方,奉命占领白宫的塔曼空降师公然成了白宫的保卫者。结果,紧急状态委员会主要成员锒铛入狱。
紧接着,戈尔巴乔夫被叶利钦的人马从“福罗斯”别墅押解回莫斯科,在白宫进行“批斗”。从电视画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叶利钦指着戈尔巴乔夫的鼻子脏话连篇,戈氏垂头丧气。
我的同事曾经愤怒地质疑:戈尔巴乔夫这样一个人,是怎么当上了一个大国的领导人?结论是,苏联出了体制性问题。
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降下
**观察者网:**您提到了戈尔巴乔夫,我们知道,戈尔巴乔夫是苏联首任总统,也是苏联历史上最后一位总统。您怎么看待这个人物?“八月政变”后,苏联的政治局势仍不稳定。政治精英内部对国家路线的斗争仍在继续。作为一个大国,苏联内部的这种政治撕裂极端严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中国驻俄罗斯前外交官:**戈尔巴乔夫是个复杂的人物,很难用三言两语说清。记得1991年8月24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解散苏共中央委员会,并且辞去总书记职务。这无疑是苏联走向解体的又一节点性事件。当时看到这一新闻,我们并不感到突然。
我访谈了几位苏联朋友,几乎个个都既愤怒又无奈。记得在一位苏联最高苏维埃委员家中,说到此情时,他愤怒地摔碎了酒杯,大骂戈是历史的罪人,预言苏联很快就要完蛋,他也准备回阿廖尔老家了。
还有一个重要事件,那就是别洛维日丛林协议的签署。1991年12月8日,俄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签署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各加盟共和国独立建国。这完全违背苏联宪法和3月苏联全民公决所表达的民意。
对于这种叛乱行为,戈尔巴乔夫是提前知晓的,军队和克格勃领导也提出过军事干预建议,但是均为戈尔巴乔夫所拒绝。至此,苏联解体已成定局。
可以说,苏共解散、苏联解体,很大程度上根子在高层:主要领导人否定了党的领导、失去了维护国家统一的意志,使得苏共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势力。赫鲁晓夫时期培养出来的一批官僚,把反斯大林作为基本的价值观……这种种因素都为后来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支撑苏联大厦的武装力量也处于不作为的状态。可见领袖人物、中央领导集体、武装力量在维护国家统一问题上的作用何等重要。
当时国内对于《红旗落地 苏联解体》的报道
**观察者网:**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当晚,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缓缓降下。作为这段历史的亲历者,您当时是怎样一种心情?
**中国驻俄罗斯前外交官:**我们在电视上看着苏联国旗徐徐降落,的确是百感交集。当时,我一方面为苏联这样一个大国,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土崩瓦解而感到困惑;另一方面,又为我国的一大地缘战略威胁消除而感到缓了一口气,但与此同时,也为我们国内稳定可能受到影响而感到担忧。
**观察者网:**苏联解体是改写世界历史的大事件。今年,是苏联解体3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您觉得回顾、反思苏联解体的这段历史,能给我们提供哪些启示?
**中国驻俄罗斯前外交官:**审视苏联亡党亡国的原因和教训,对于处在历史关键阶段的我国我党来说,不仅可以得到启迪,而且有利于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像苏联这样一个超级大国,为何在这么短时间里土崩瓦解?我们应当如何汲取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教训?这是个庞大的问题,值得理论界不断思考。我觉得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值得我们关注:
一是作为领导力量的苏联共产党腐败变质,领导者在重大关头软弱无能、失误连连,犯下方向性错误,致使党心民心涣散。苏联的意识形态部门也背叛了党的初心。
二是苏联大搞社会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同时与美国和中国进行大国对抗,特别是同大邻国中国交恶、发动侵略阿富汗战争,导致严重战略透支。
三是作为国家柱石的武装力量失去信念,关键时刻不作为,甚至出现内部叛乱行为。
四是未能很好地解决民族问题,宪法规定存在严重漏洞,埋下了祸根。
五是经济改革失误失败,导致经济严重下滑,削弱了党和国家的民意基础。
六是许多即时因素对亡党亡国起到了催化作用。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