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狮少年》,被挂在“擎天柱”上
邢晓楠123
【文/观察者网 邢晓楠 编辑/白玉】
点映发酵的口碑没有让《雄狮少年》达到预期的成绩。
截至发稿,这部讲述留守少年阿娟“病猫变雄狮”的动画电影票房勉强达到1.5亿。而围绕电影最热门的话题,是与剧情无关的人物造型。
一时间,夸赞的人,被反对者视为“洗地”;抗议的人,则被视为“上纲上线”。影片上映10天,争议不但没消解,反倒是愈演愈烈。
这篇文章,不会回避造型的争议,也要讨论造型之外的东西。
我们采访了《雄狮少年》的导演孙海鹏,监制张苗;也采访了佛山从事舞狮运动近20年的卢教练,和他了解了更多舞狮和留守儿童的现实情况。
1、衰仔出街
阿娟,阿猫,阿狗,听名字就是三个乡下“衰仔”。
衰仔1号选手阿娟,机缘巧合得到一只狮头,踏上了漫漫寻师路,誓要与阿猫阿狗组成舞狮队,由废柴进化为“雄狮”。
可惜做人难,做狮子更难。三个废柴陆续经历了狮头被砸、人被痛扁、士气被打压的磨难,梦想好不容易要实现,阿娟却不得不离开乡下,成为城市最底层的打工仔。
见识过人情冷暖,又被踩进泥土里。阿娟心底那头雄狮,还能有一声咆哮吗?
剧情不再过多透露,但现实世界里,《雄狮少年》这声咆哮,只算吼出半声。
正式上映(12月17日)前一周,该片于全国25座城市开启电影,一度创下贺岁档国产动画新纪录,成为中国影史贺岁档国产动画票房冠军、观影人次冠军及场次冠军。
随后,主流媒体也陆续表达了对影片质量的认可:
CCTV13《新闻直播间》评价它“表达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CCTV6《今日影评》则转述北京地区院线经理李沪育的话,评价它“冲破5亿问题不大”。
但很快,争议出现了。
有网友觉得,《雄狮少年》里的角色不但“丑”,而且也不可爱,不符合大众审美。
一时间,几乎没什么人在乎电影本身的题材和故事了,三个主演的造型,站上风口浪尖。
首先,《雄狮少年》的三个主角,确实不算好看的小孩。
看惯了亮眼的人物角色,一部分观众的反弹是很正常的:“为什么不把人物设计的好看一些呢?”
也有一部分观众能理解节目组想设计普通、甚至难看角色的初衷,但是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丑得这么奇怪”?
采访中,我们也提到了上述争议,包括人物的设计思路,并希望得到剧方的回应。
“不算是回应,我们谈一谈我们的想法。”
导演孙海鹏提到,在剧组的设定中,三个人物就是非常普通、起点很低的少年。对于这些少年而言,如果“特帅、特干净”,反倒是不可信的;用太出挑的长相去诠释他们“低到尘埃里”的设定,同样是很难有说服感的。
“我们做了很多尝试。从技术角度而言,就是一个卡通程度的问题。我们是否要在这么写实的场景里面去放进一个特卡通的人,然后去演绎一个这么有烟火气的故事呢?我们尝试过,然后发觉卡通程度太高的话,会让人觉得出戏不可信。”
剧方提到,阿娟一共有三个模型。就初始的“衰仔”造型而言,无论是长头发,瘦削的身材,还是弓背,都是为了体现人物“低到尘埃里”的特性。
随着剧情推进,人物的模型在变化。
练了一段时间舞狮的阿娟,剃了平头,尽管脸没怎么变,但是身体已经“悄悄”长了,背也挺起来了。
而第三个模型则是彻底“换了个头”。身体的肌肉长出来了,脸部轮廓变得更硬朗,眉毛也改平整了一些,气质上和原来完全不一样了。
导演也表示:“可能观众有其他不同的解读,我觉得这个也没有关系。”
“不管是阿娟初期的弱弱的样子,还是阿猫的干瘦、阿狗的肥胖,**都是他们身为边缘人的外在表现,**而电影所呈现的,也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重拾自信,从而得到他人认可的过程。”
采访中,《雄狮少年》提到了很多想法,“用动画去讲现实主义,赋予社会性的责任,开辟原创动画的阵地”……
但目前的情况是,70%的讨论集中在角色造型的问题上。而其他影片想表达的、同样具备探讨价值的东西,被掩盖了。
值得庆幸的是,这部电影的上映,确实让舞狮这项正在没落的运动重新进入了大众视野。一时间,网上出现不少“舞狮”的精彩桥段。
有萌的↓
也有叫人“傻眼”的↓
此外,也有不少网友对电影的特效画面和对现实主义的尝试表达了肯定。
看过电影的人,应该都对阿娟的那尊狮头印象深刻,导演也在采访中特意提到了狮头的制作过程:
剧组先从当地找了一些狮头做得比较好的老师傅,一遍遍去店里向他们请教,再把它们的模型拿回公司扫描。狮头的骨架还是比较容易的,难点在于毛发。
“狮头动起来的时候,会涉及到毛发和布料的摆动,我们需要非常精确的去模拟、测试、和真实的狮头对比,才能复原出狮头真实的动态。而且狮头毛发的数量很多,最后的决赛在一个场景里出现了130多头狮子,数据量也非常庞大。”
另一个亮点在于场景。制片人张苗提到,剧组前期在广东顺德进行了一年多的采风。而这个采风,是针对“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的。
自然景色指的是村庄的景观。“我们找到一些符合我们想象中的村子,然后一遍遍的去去研究村子里面的布局什么样子,植被的细节是什么样子,包括路边的小草怎么长的,墙上青苔怎么长的,我们做了大量的研究,然后才一步一步地呈现出现在这个样子。”
而人文景观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留守少年的成长状况。
张苗提到:“我们采访了当年的留守儿童,这对这个现实主义动画里的人物塑造起到了很大帮助。我希望这个电影有它的社会担当,作品需要有社会性。留守少年这个群体代表了少年成长最低的一个起点,把镜头对准留守儿童的成长,戏剧的张力也会更足。”
当然,设定和画面都是表面的东西,电影的核心在于剧情。
但是,或许是“留守儿童”和“乡村”都距离网络太过遥远,许多剧情,尽管是从实地采风中得到的灵感,仍然引发了网友关于真实性的质疑。
为了了解更多广东舞狮、以及留守儿童的真实的情况,我们采访了一位曾经参与过留守儿童舞狮教学的舞狮教练,希望能给看到这篇文章的读者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
2、真实的舞狮与乡村
在关于《雄狮少年》剧情的争议里,“脱离现实”是一个高频出现的词汇(以下涉及剧透)。
第一个“脱离现实”的点在于,广东乡下并不是如此贫穷,把留守儿童的生活描绘得这么穷这么艰难,是“对底层的恶意揣测”。
第二个点则是,由于阿娟的父亲在城里打工时受伤几致瘫痪,已经在当地拿到舞狮名次的阿娟不得不离开故乡,辗转广州、上海,打工攒钱。有观众觉得,这一转折比较强行。阿娟舞狮都拿了那么好的名次,不能靠舞狮赚钱吗,非得进城务工?
卢教练是佛山人,从事舞狮这一行已经快20年了,现在拥有龙狮国家一级教练员、裁判员资格。
针对观众的疑惑,卢教练分享了两段个人经历:一个是广东乡下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另一个是舞狮队员的收入待遇。
先说钱的问题,结论是:舞狮的经济收益和社会地位,没有外行想的那么好。
“佛山普通开业演出(商演)就1500左右,”卢教练说,“但是每一次我们出去演出,都要拉上8、9个人,因为是两头狮子,还有一些道具。再加上运费、路费和道具上的损耗,每个人分到的钱,还真不如你到外面去打散工的收入。”
卢教练透露,舞狮也是有季节性的。比如清明节前后,表演的机会就很少,春节前后会比较多。一般来讲,如果一个月每天都能有一个单,那算非常好的情况了。
“大部分队员都不是全职,都有主业,舞狮只能算一个副业。”
除了收入,社会认可也是很多人没有全职舞狮的原因之一。
“你看以前那种港片,拿着狮头都是出去打架的,我们这边有个说法就是‘烂仔’,”卢教练透露,“这就是历史遗留的一些印象,让很多人觉得舞狮这一行不正经。家长可能觉得,这么多好的项目你不去选,为什么要选舞狮,要和那些小混混混在一起?”
不过家长的这种态度也类似“希望你钢琴考9级但你要做钢琴家就大难临头”。不希望孩子全职舞狮,不代表他们不认可逢年过节有舞狮搞搞气氛。而对于一些本来就前途渺茫的孩子而言,能学舞狮,甚至算得上一门谋生手艺。
卢教练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接触到了一批留守儿童,也对他们的生活状态有了不少了解。
这里可以强调下《雄狮少年》的故事背景:2005年的广东乡下。导演在接受观察者网采访时解释,这部片子的时代背景就是城市发展得很快,很多农民工进入城市工作,也产生了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
阿娟的遭遇,被视为留守儿童经历的缩影:父母不在,无人管教,家境贫寒,到处被欺负……
那么,留守儿童,真的这么惨吗?
“算是写实的,”卢教练说,“但是电影里肯定也有比较夸张的手法,比如被人欺负这些,比较夸张的了。”
卢教练教是在2016年底去教授留守儿童舞狮的,地区是广西博白县(两广交界处)一个比较偏僻的村子。在他的回忆里,钱上,村子里没有影片中呈现的那么贫穷,而且都有一定经济基础,比如农业或者养猪等产业。
但是,当地的很多青壮年的想法是,这些产业可以留给家里老人搞,“自己一起做也赚不到更多钱,还不如到外面去打拼”。
于是,不少孩子就这样被留了下来。父母不在身边,祖辈又没有太多精力管教,这些孩子就变得像《雄狮少年》里开头的阿娟一样:骑着自行车到处跑、和其他孩子到处追闹……
而卢教练当时被请去这个村子,就是因为村委担心这些无人管教的孩子学会、甚至变成小混混,才希望能通过舞狮改变这些孩子的精神面貌,最差,也能让他们学到一门手艺。
值得庆幸的一点是,教留守儿童舞狮,的确改变了不少孩子的思想,舞狮中蕴含的“毅、勇”促使不少孩子反省起自己浪费时光的过往。
但比较现实的是,这些孩子在做出“赚钱养活自己”的决定后,绝大多数的选择也不是从事舞狮,都是到外面去打工。
这也是卢教练觉得电影中阿娟最后进城务工的选择“太真实了”的原因之一。因为在他身边,类似的人、类似的选择,实在太普遍了。
不过,影片所讲述的,是2005年的乡下。卢教练的回忆,也是2017年以前的场景。
如果阿娟生活在2021年,选择可能会多得多——
据卢教练回忆,根据中国龙狮协会和中国体育局新颁布的政策,如果舞狮运动员能在比赛里拿到名次,是可以去跟国家体育局申报运动员等级的。
“我们这一行算是看到一个希望,”卢教练说,“希望更多年轻人投入进去。”
《雄狮少年》上映以来,争议与肯定并存。但就目前的成绩和风向而言,很多喜欢电影的观众,还是多少有些惋惜。
3、不认
《雄狮少年》是国产动画市场难得的原创故事。
其实自《大圣归来》大获成功,改编神话IP已经是被多次验证的成功模式,但原创题材一直缺席。
于是,观众们一直在等,等一部能靠原创题材展现传统文化之美的动画横空出世,为国漫注入新鲜血液。
结果就是,它来了它来了,它被骂得狗血淋头走来了……
相比于单部影片的票房滑铁卢,更值得担心的事是,今后资方对原创动画的投资更加谨慎,原创动画的生存空间被IP改编动画进一步挤压。
我们距离看到原创题材的优秀国产动画,更远了。
另一个惋惜的点,是舞狮这个题材。
有一句话叫“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舞狮”。舞狮文化曾经盛况如此,但又持续凋零。卢教练回忆,以前广东乡下还是有《雄狮少年》里“抢彩头”盛况的,现在已经很少见了。当地还有一个“传言”,是一帮华侨曾经拿着自己的狮头来“寻根”,结果发现佛山很多传统的东西都没了,还嘲笑当地狮队是“三脚猫功夫”。
采访的时候,卢教练说,他其实就是靠这口少年意气舞了二十年:“我就要在我们佛山,把这个东西好好传承下去,我一定要争回这口气。 ”
《雄狮少年》点映好评如潮,里面有不少真情实感的夸赞,可能也是想“争这口气”。导演接受采访的时候,也是意气风发地说:“咱们中国有这么多的民俗文化,还有这么多的地域特色,但凡我们把其中的一个做到位,都是可以打动很多人的。”
电影里有一段很经典的台词,是阿娟到城里打工后,教他舞狮的咸鱼强要替他上赛场。徒弟担心他年龄太大,咸鱼强说:
“我宁愿从高桩上摔下来,也想让阿娟知道,别认。老了怎么样?我不认。体力不够用怎么样?我不认。我希望阿娟也别认。”
“不认”,这两个字,才是舞狮的灵魂。
看过电影的人,应该对影片里的擎天柱印象深刻。这根竖在高桩前的柱子,代表着舞狮人的敬畏之心,提醒着他们,这世上永远有你翻不过的高山。
但阿娟偏偏“不认”,朝着擎天柱纵身一跃。
而纵身一跃之后的命运,或许,还要看他自己的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