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 罗思义:英欧对华态度为何出现温差
作者:【英】 罗思义
2021年开年,欧洲成为国际政治领域的焦点,其内部对华态度出现了温差。一方面,中英关系近年来总体呈现波动态势,2015年中英关系开启“黄金时代”,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受邀与时任首相卡梅伦会谈。这一方向很大程度上在2020年遭逆转,华为被排除在英国5G网络之外,英国在香港问题上公开干涉中国内政。而与此同时,欧盟不顾美国的反对,与中国完成了投资协定谈判。
英国与欧盟的不同轨迹反映在了民意趋势上——这种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政府对民众的压力。根据中欧亚洲研究所和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等机构近日发布的报告,超过62%的受访英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负面”或“非常负面”。这在欧洲13国中比例是最高的。
为什么中英关系从曾经的欧洲国家中“最好”变成了“最差”?相比英国,为什么欧盟拒绝了美国对中欧投资协定的压力?其原因不在于单个欧洲国家,而在于他们与美国关系的不同。
大家都知道,美国现政府为阻碍中国崛起采取了激进政策,但需要注意的是,美国用来攻击中国的手段同样也被用来攻击其他国家及人民,美国在施压别国时也在采取相同的措施。
西方咨询机构牛津经济咨询估计,对来自中国商品征收高关税使每户美国家庭平均多花费800美元以上。在印度,对包括TikTok在内中国软件的禁令不仅剥夺了印度人民的娱乐来源,也摧毁了为满足TikTok用户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印度当地公司。在英国,对华为的禁令意味着普通用户将不得不承担更高的网络资费。
为了满足美国的要求而攻击中国,会给这些追随美国的国家造成损害,从而面临受本国社会抵制的风险,也给政府的追随政策带来问题。
新冠疫情所造成的全球经济衰退使这一问题变得更糟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到2025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31%,而美国将只有11%。任何在经济政策上屈从于美国的国家,等于都把自己与一个停滞的经济体绑在了一起。
任何国家屈从于美国的要求在经济上都是不理性的。但对一些国家来说,与美国的政治和军事联系是需要优先考虑的因素。例如,尽管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但澳政府近年来屡屡对中国采取挑衅性政策,加拿大逮捕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的举动破坏了此前与中国发展良好经济关系的努力。
在世界不同地区,如何平衡合理的经济政策与美国政治压力之间的差别很大。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政府在经济上没有回旋余地,无法通过抬高价格、限制贸易等手段来推行不合理的经济政策。因此在亚洲、中东、非洲、拉美,大多数国家拒绝执行美国的反华政策。而在另一个极端,美国的统治阶级对他们控制人民的能力很有信心,反华政策更容易实施。
在这两个截然相反的情况之间,欧洲是最为复杂的地区。它是世界三大经济中心之一,因此对中国的贸易和投资有浓厚兴趣。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从经济上讲,欧洲寻求与中国建立良好关系是非常合理的。但与此同时,欧洲认为自己必须依靠美国提供军事保护,这也给美国施加压力开了绿灯。因此,欧盟试图走一条奉行独立经济政策的道路,拒绝像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一样采取针对中国的政治挑衅政策,同时避免与美国产生任何核心政治冲突。
与德国和法国这两个欧盟关键大国相比,英国对美国要顺从得多。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英国在20世纪中期决定,只有服从崛起的美国,才能维护自己的国际利益。即使在1973年加入欧盟后,它也一直是欧盟内最亲美的大国。未来在美欧冲突中,英国将站在美国一边。
英国是一个中等规模的经济体,不可能独立于美国和欧盟这两个经济体之外。随着美欧关系紧张升级,英国再次选择服从美国的立场,这才是英国“脱欧”的实质。由于美国目前希望对中国采取激进政策,英国在这方面的动力由此超过欧盟。像英国独立党领袖法拉奇这样精于佯怒的铁杆“脱欧派”在其新书中写道:“下一个大挑战是中国……中国绝对要接管世界”,“2021年开始我的下一个活动是确保我们不再依赖中国”,前保守党领袖史密斯等支持英国“脱欧”的政客同样也支持类似政策。
只要美国继续对中国采取敌对政策,“脱欧”后作为美国附庸的英国有可能也会跟着美国走。然而,欧盟将在一定范围内走一条更加独立于美国的道路。这就解释了欧洲国家在2021年初采取不同对华政策的原因。(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前伦敦经济政策署署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