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建中:2021年国际油气行业有望呈现结构性复苏
作者:张一鸣
原标题:2021年国际油气行业有望呈现结构性复苏
本报记者 张一鸣
国际油气行业在经历了2020年严重冲击之后,最近开始呈现市场需求回暖、油价回升的态势。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专职副主任吕建中指出,尽管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新变化依然是经济复苏的最大挑战,但2021年国际油气行业有望实现结构性复苏。OPEC+联盟致力于谨慎维护国际石油市场再平衡,从中短期看市场和价格将趋于稳定,有利于中国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但也可能导致全球石油行业长期投资不足。中国需要优化调整石油进口、战略储备、国际合作等策略。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看待2021年第一周国际油价创新高?
*吕建中:*1月4日-5日举行的第13届OPEC+部长级会议达成未来2个月的减产协议,由于沙特单方面决定将在2月和3月自愿额外减产100万桶/日,使得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小幅增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相当于未来两个月的减产规模从720万桶/日扩大到约810万桶/日的水平,直接刺激了国际油价上涨。
OPEC+部长级会议协商的结果表明,本次OPEC+会议反映出联盟的产量策略更加务实灵活,向国际市场传递了联合调控市场的决心、定力和能力。一是反映出产油国对市场的担忧,希望采取谨慎策略;二是反映了OPEC+联盟更加成熟,能够在分歧中寻求妥协;三是反映了沙特的“老大”作用及理性决策,都不愿再重蹈覆辙,在增产与保价之间,选择了保价。
中国经济时报:国际油价重新站上50美元/桶关口后,对全年的市场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吕建中:*OPEC+联盟形成之后,2020年的石油产量占到全球的四成左右,出口量占到五成,减产量也在五成以上,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地位更加牢固,影响力也更大。基于这样的背景,由于OPEC+联盟减产协议促成的年初油价变动,对未来的影响可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单纯从OPEC+联盟的产量调整策略来看,由于“小步快跑、应变及时”,有利于促进中短期国际石油供需关系的再平衡,建立相对稳定的国际市场,防止出现市场和油价的大起大落。
二是由于OPEC+成员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短期项目,主要依靠剩余产能和库存进行调节,大幅压缩、削减战略性项目投资(约30%以上),必然会影响到未来的供给能力。
三是国际石油供应更加依赖OPEC+成员国及其国家石油公司,国际市场竞合将进一步演变为主要产油国之间的博弈,能源外交会更加活跃,国际石油地缘政治也可能更加复杂,影响国际市场和油价的非经济因素增多,直接影响到国家能源安全。
四是全球能源转型步伐加快,国际资本、国际石油公司开始转向其它可再生能源项目,对石油项目的投资严重不足,油气行业的全球化发展、技术创新、资源接替等可能会受到影响。
中国经济时报:2021年面临新的油气市场环境,将对中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应当如何应对?
*吕建中:*对中国来说,国际市场和油价走稳,有利于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但须优化调整石油进口、战略储备、国际合作等策略。
首先,进一步加大国内油气上游勘探开发。由于国内油气资源品质较差、勘探开发难度较大,目前陆上石油平均开采成本在50美元/桶左右。国际油价回升,可以缓解国内陆上油气投资不足、成本偏高、盈利偏低的矛盾。有必要抓住油价回升时机,投资建设战略性、接替性生产能力,尽快实现国内原油生产重回年产2亿吨的目标。
其次,扩大石油储备的商业化运作。统筹规划国家战略储备、商业储备及企业生产运行库存建设,适度提高商业储备“低进高出”运行比例,形成石油储备与生产、加工、运输和供应之间的联动机制。加强储备市场预期管理,理顺储备与市场的关系,精准实施收储、抛储、轮换政策,丰富政府引导市场预期、调控经济的政策工具。
最后,调整国际能源合作策略。油价上涨会带来国际油气领域投资的冲动,应更加重视与周边国家能源合作,鼓励开展上下游全产业链合作,通过能源外交稳定地区局势、平衡各方利益,推动形成区域性油气生产、运输、消费格局。同时,注意处理好传统油气业务与新能源项目、油气业务投资与社会事业发展以及“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等方面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