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今冬抗疫胜利,这四点应是衡量标准
新一波疫情又来势凶猛,河北和黑龙江成为重灾区,北方整体上形势趋紧。然而有过去一年积累的丰富抗疫经验和已成体系的防控网络,大多数国人都对今冬疫情不会重蹈去年一度大范围失控的覆辙抱有信心。
当前也是疫情在北半球很多国家达到巅峰的时期,据最新通报,英国单日死亡达到了1500多人,德国达到了1000多人,法国是700多人,美国则达到惊人的4300多人。中国的疫情数据与它们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中国社会事实上已经形成本国自己评判疫情危害的医学及心理标准。
我们希望无论这个冬天其他国家将如何度过,中国的今冬抗疫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各地都能够及早发现散发疫情,及时采取防控行动,坚决避免出现去年初武汉级别的疫情蔓延。出现疫情局部规模暴发的地方需能迅速动员起来,通过全员检测等手段在较短时间内将病毒传播阻断并压制下去,防止多地局部疫情失控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几个农村地区成为这一轮疫情暴发源头,引人关注。这暴露了农村防疫的薄弱,也增加了我们对新冠疫情的认识。必须把这个漏洞补上。
第二,要大幅提高这一轮抗疫的精准性,在采取必要和充足社会管控措施的同时,也要把保持社会生活面貌基本正常,减少非中高风险地区公众生活受到打扰作为各地决策的重要考量。中国的经验和防控体系使我们有资本缩小推行“一刀切”严厉防控的范围,这既是保民生,也是保经济,与清除疫情共同构成了中国大防控的一体两面。
第三,防控措施要坚决、科学,同时有温度。中高风险地区要把工作做细致,不应重现去年冬春个别地方粗暴管控的现象。我们希望今冬各地的防控既高度有效,又尽量人性化,实现和谐防控。
第四,经过一年的探索,中国社会对国家防控路线的共识不断提高,希望这种共识成为今年严冬中温暖的火炉,网上舆论场和线下都减少争议。去年围绕武汉的情况舆论场上有过几波很激烈的舆情,它们不仅暴露了初遇疫情一些部门工作中的问题,更反映了人们当时的焦虑。如今工作层面成熟了许多,国人亦大多坚信多严重的疫情都能控制住,什么样的困难都是临时的,我们众志成城的条件前所未有。
新冠疫情在考验全世界,中国有政治体制的强大动员能力和定海神针作用,有广大人民群众配合防控管理的意愿和觉悟,我们今冬的防控注定将以胜利告终。西方的情况不构成这种胜利的标准,中国人自己心中的那杆秤最重要。
比如欧洲主要国家与中国一个省的人口规模差不多,那里一天出百八十个病例,是很好的情况了,但在中国,它就是严重的。中国的防控必须达到人民群众对健康保障的高要求。同时,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不能因此而紊乱,这也必须是各地的奋斗目标。
社会主义的中国有必要把防控疫情做到最好,人民的要求很高,但这种要求回过头来时,也是人心衡量世间重大是非和优劣的秤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