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新媒体力量——华侨大学“海外新声代”工作室正式成立
1月15日,华侨大学“海外新声代”新媒体工作室正式成立,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党委书记袁媛主持成立仪式。华侨大学副校长曾路、福建省宣传部对外宣传联络处处长郑东育、华侨大学宣传部部长李庭志、厦门广电集团融媒体中心副主任辛振宇等出席并为工作室揭牌。通过建立运营“我不是老外研究会”新媒体账号,华侨大学力争打造一支“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力军,通过国内外平台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海外新声代”新媒体工作室是由华侨大学华文学院与华侨大学世界文明对话研究中心共建的创新型项目,先期已在今日头条、抖音、YouTube等海内外新媒体平台发布“中国真奇妙”“一带一路我带路”“太想念中国了,我该怎么办”等系列共10期中英双语自制视频,受到海内外观众的关注与欢迎。
华侨大学副校长曾路指出,“海外新声代”新媒体工作室是学校参与世界文明交流与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室要立足侨校特色,在面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方面作出新贡献。
福建省宣传部对外宣传联络处处长郑东育肯定了华侨大学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所做的努力,鼓励工作室充分发挥留学生资源优势,打造更多具有特色和内涵的中华文化传播精品。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储殷对于新媒体传播的方式非常认可,他认为新媒体技术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未来年轻一代的信息获取将发生重大改变,短视频的风口必须要抓住,才能借力讲好中国故事。
华侨大学世界文明对话研究中心黄日涵长期跟踪研究新媒体传播,他认为随着时代的变化,短视频传播将成为未来海内外传播的重点,“今日的特色、就是明日的主流”,因此,做好新媒体传播非常重要。
福建自媒体协会会长、著名网络大V雷希颖认为,首先一定要改变传播的思维;要解决“挨骂”的问题就要更多传播中国故事,发挥我们广大海外华侨华人力量的优势,一起通过新媒体讲好中国故事。
Twitter大V、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沈诗伟认为,讲好中国故事,我们更多是讲同理心和国外平等交流。我们需要有更多细分领域的具备国际传播能力的青年人,广大留学生懂中国,也懂世界,他们是构建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桥梁。
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王祎长期研究互联网传播,她认为媒体传播的新趋势几乎都与青年一代的爱好转变有密切的关联。因此,关注青年最喜爱的传播模式,就是在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驻伊朗记者雷湘平长期从事国际新闻报道,他认为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做好三点:“一国一策”、母语传播、培养更多的人才;综合来看,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讲故事其实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