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祥:盯准新冠“三者”,把握防控“三时”
作者:王立祥
当下全球新冠肺炎感染人数已经超过9000万,死亡人数超过200万。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让世人看到了新冠病毒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尤其入冬后,变异新冠病毒向人们袭来,世界多地再次拉升防控级别,而我国在防控新冠疫情总体向好的大势下,近期部分省区出现散发新冠病例,再一次警示我们还应坚持不懈地努力,直至最终战胜疫情。
新冠同其他传染性疾病一样,具有基本的传播规律。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构成传播病毒的三要素,而防控新冠疫情最为重要的是控制好传染源。目前如何控制好传染源?要从无症状感染者、冷链食品污染者、新冠超级传播者着手,需通过延时防控、适时监控、及时管控综合治理措施的落实。
一是延时防控无症状感染者。通常讲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发热、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识别的临床表现,而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病原学,如核酸检测或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者。由于无症状感染者存在传播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新冠传播之源。因为其发现主要靠核酸检测,就曾有多次核酸检测阴性者,在规定隔离期满后,又出现相关症状,再复查核酸检测阳性的例子。因此,对有密切接触者,无论是境外境内,即使是无症状且核酸检测为阴性者,都应纳入高危人群,实行现有规定隔离时限后再延长隔离期限的措施,即使回家中后也应设观察期为宜。
二是适时监控冷链进口食品“污染者”。有报道指出冷链进口食品外包装核酸检测阳性,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尽管目前认为食用进口冷链食品引起感染的风险非常低,但也一定存在传播风险。所以将被污染的“物”称为污染“者”,就是警示人们要留意“物”传“人”的可能性。应该认识到,接触了新冠病毒污染物,就是密切接触者。在寒冷冬季,环境更适于新冠病毒存活,并为境内外冷链食品扩增埋下隐患,因此需适时监控、抽样检测大宗进口冷链食品,同时推广标有物流轨迹的“健康码”。
三是及时管控超级传播者。世卫组织提出,将病毒传染给10人以上的病人被称为超级传播者。结合新冠疫情实际,有专家指出如果1个人传播10人以上,而且被传染的人都已经确诊为新冠病毒感染,那么这个人就可以被称为超级传播者。其能成为超级传播者,主要是他们感染新冠病毒后,生理、心理状态好,无明显的身心不适症状,但就是这样看似健康的人,其人体呼吸道中存有大量的新冠病毒,在人们全然不觉的情况下散布传播。从临床案例分析来看,这些超级传播者多是无症状感染者而来。因此及时发现超级传播者,关口前移非常重要。不仅仅注意传播的“量”,更要注意传播的“场”,之所以传人甚多,实则是疏于管控,任由其四处传播。超级传播者不是孤立、静止的,是一个动态传播链,及时摸排传播轨迹,搭建防控网,顺势而为才能保证无一漏网。
要战胜新冠这一人类百年未遇的大疫面前,需要不断根据变化的情况,不失时机地调整战术,客观地分析形势,不断找到隐藏变异的“敌人”。只有不断发现“敌人”的创新斗法,才能增添与新冠博弈的砝码。(作者是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文化委员会主任委员,博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