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血脉 情暖中国】“90后”中国姑娘王伊立: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中巴文化交流桥梁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有一间中文课堂,王伊立正在教十几名巴西的学生学习中文,这所中文学校是由王伊立的母亲创立的,名字叫做“你好中国”中文学校。大学毕业之后,王伊立就一直在学校帮母亲打理日常的事务,同时也给这里的学生教授中文,每年的9月底到10月初,学校的课程都会围绕中国国庆展开,学唱中文歌曲,成为了每届学生的必修课,王伊立说,由于两国距离遥远,巴西人不懂中国文化,但歌中描述的中国迷人景色,都令他们心驰神往。
从对葡萄牙语一窍不通的语言小白,到经营一家语言学校,从最开始的接待翻译、陪同翻译到后来的交互传译和同声传译,冥冥之中她似乎一直肩负着中巴两国文化交流的使命。
王伊立出生在石家庄,17岁时随母亲来到巴西读书。在这个语言和文化完全陌生的地方,她表现出了强大的韧性,一天中,有6个小时她都在背字典。在这样的坚持不懈下,王伊立的葡语进步神速,高中三年苦读,最终以班级第四的优异成绩获得多个名校的录取通知书。
大学期间,王伊立除了继续勤奋学习外,开始广阔地接触社会。当时,中巴两国之间的交流不断加强,翻译人员一时成了稀缺人才。201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一场国际体育赛事的组织方找到了她,当时中方代表团需要通晓两国语言的人协助比赛,王伊立痛快地答应了下来,并完美地完成了工作。从那以后,就不断有翻译的工作找上门来,王伊立逐渐接触到了同声翻译的工作。2013年,王伊立在接触“同传”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经为巴西教育部、农业部、税务局、里约州政府、市政府等部门做过翻译工作,甚至还多次担任过州长的专职翻译,在中国企业投资巴西的会议中,也时常能看到她的身影。2014年7月,金砖国家第六次峰会在巴西举行,王伊立担任了大会的同声传译员。2016年,第31届夏季奥运会在巴西举行,王伊立当了志愿者为中国代表团服务。
借助语言优势,王伊立开始拍摄视频,展示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风貌,她的视频作品也渐渐进入广大巴西网友的视野。在巴西社交网络上,她成了“网红”,在抖音海外版、快手海外版和海外社交平台Instagram等平台上共收获了一百多万粉丝。
2020年,王伊立在抖音海外版发布的一条视频无意间走红,引发众多网友关注。她说:“我在第一条受到网友关注的视频中解释说,在中国没有XingLing(巴西葡语,意为“假冒伪劣”)这个词,有的巴西人用XingLing来贬损来自中国的东西。”在30秒的视频中,王伊立以理服人,为中国产品正名。“我希望能减少一些巴西人对中国的偏见和误解。很多巴西人对中国非常感兴趣,但获取相关资讯的途径很少。”王伊立说。为此,她制作发布了很多视频,介绍真实的中国。其中,《中国姑娘有话要说》等视频获得了过百万的点击量。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王伊立始终认为她有责任也有义务去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她说:“我生长在红旗下,非常爱我的祖国。在新冠疫情和前不久的河南洪灾发生之际,可以看到许多医护人员、救援人员都是90后,我认为我们90后这一代没有辜负父母、社会和国家对我们的培养和期待。现在我们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主力军,除了继承了上一代的爱国、坚韧还有坚强不息精神,我们这一代接触新鲜事物比较快,对西方文化了解更多,想法也更加多元化。现在在海外的年轻人有很多,我们不应该只闷头学习、闷头做事,在必要的时候必须站出来,发出我们的声音,做一些民间交流的工作。我相信,如果年轻人的力量可以凝聚起来的话,那西方对中国的理解会更多,误解会更少。”
如今,王伊立在社交网络平台上,每周至少发布一条视频,主题通常为当下中国文化、习俗等,很接地气。“我们这代人在欣欣向荣的中国长大,我们为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巨大成就感到自豪。”王伊立说。凭借自己的语言优势和对巴西受众特点的了解,王伊立正努力用巴西人听得懂的方式,向他们讲述一个真实可爱的中国。
(素材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网、央视网、人民资讯)
以上由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和环球网联合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