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企明年将加大投入中国市场
本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张 静 ● 宋 毅
“新的一年,韩国主要大企业准备加大投入此前相对美国市场有所疏忽的中国市场。”据韩国《亚洲经济》21日报道,韩国财经业内人士表示,对于韩企而言中国是“绝对不能放弃的市场”,明年起韩国大企业将在中国进行“果断投资和市场扩张策略”。同一天,韩国政府宣布在2025年前建设三大世界一流竞争力产业。不过数据显示,韩国产业界重返中国市场和争创世界一流都面临不少压力。
《亚洲经济》援引韩国经济界人士分析称,以今年5月文在寅访美为契机,韩国大企业纷纷在美国投资,但从明年开始三星、现代、SK、LG四大企业准备将重点转向中国市场。三星电子最近重组架构,派出企业最高层直接负责的“中国事业创新团队”重新开拓中国市场。截至今年第三季度中国市场在三星电子全球总销售额中份额最高,为30.2%。但智能手机在中国市场已经连续4年低迷,2013年至2014年在中国市场占有率曾经超过20%,如今已跌至不足1%。
韩国现代汽车本月17日更换中国业务负责人,希望2022年成为“在华事业转折点”。现代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岌岌可危,尽管2016年的年销量为100万辆,但北京现代今年前11个月累计销量仅为3万辆左右,市场占有率仅1.5%。SK集团决定加大在华投资,SK上月准备建设中国第四家新能源电池工厂。目前其在华三个新能源电池工厂分别位于常州、盐城和惠州,新工厂将是产能最大的。LG化学今年上半年宣布在中国成立新研究中心,并增资在华工厂。
曾经在中国市场风头无两的韩国企业近年急速跌落。国际会计机构普华永道旗下战略咨询机构思略特9月发布的报告称,消费电子、汽车、美容个护、显示面板等韩企传统强势行业近年在华市场份额或持续下跌,或停滞不前,部分品牌面临淘汰风险。
报告称,伴随中国消费升级,消费者需求逐渐向多元化转变。部分韩国产品在全球市场大受追捧,不少企业未能根据中国市场定制产品。以电子消费品操作系统为例,韩系厂商未能针对中国用户习惯进行优化,导致技术优势常常不能充分发挥。此外,韩系电子消费品牌在中国用户越来越重视的互联网内容服务方面关注度不足。
报告认为,在中国国产替代品牌加速发展的背景下,韩系品牌生存空间持续受到挤压,未来发展面临更大的压力。
韩国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洪楠基21日表示,明年政府将动用一切政策力量,力争在2025年前将涵盖系统半导体、未来汽车、生物健康的“三大创新增长产业”竞争力提升至世界第一。韩国政府计划明年向上述三大产业投资6.3万亿韩元(约合3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43%,并调整相关税率,为国家高新战略产业制定特别法律支持。
不过,这份雄心勃勃的产业计划能否在短短三年内助力韩国三大产业实现“世界一流”仍然存疑。在韩企竞争优势最为明显的半导体领域,其竞争对象中国台湾企业与日本企业正加紧合作。在日本参议院12月20日的全体会议上,支持新建和扩建尖端半导体工厂的法律修正案以多数票赞成表决通过,计划向台积电与索尼集团共同在熊本县建设的新工厂等提供补贴。据韩国BusinessKorea网站报道,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晶圆代工市场较上一季度增长12%。台积电市占率提升,进一步巩固全球第一晶圆代工的领导地位,但三星市占率缩水。
中国台湾市场调查机构TrendForce本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三星电子市占率由二季度的17.3%降至三季度的17.1%,台积电市占率同期由52.9%增长至53.1%,两家公司差距进一步拉大。市占率排在3至5位的晶圆代工企业依次为中国台湾联华电子(7.3%)、美国格芯(6.1%)和中国中芯国际(5%)。
同时,作为“未来汽车”产业重要支撑点的人工智能(AI)研究方面,韩国相较“全球第一梯队”中美差距明显。韩国发表的AI论文数量仅为排名第一的中国的1/10,且论文平均引用次数在91个国家中仅排第31位。全球AI技术100强企业中,韩国只有三星、现代汽车、LG、电子通信研究院4家,仅为美国的1/11。▲